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建罗马 » 第35章 普世帝国的危机

第35章 普世帝国的危机

    在讲述这个问题之前,我提出一个理论——普世帝国理论。(据说这个理论由英国在19世纪率先提出)

    看一看这些帝国“普”的这个“世”究竟是什么。“普世”这个词的希腊语来源οἰκουμένη本身只是动词οἰκέω的现在被动分词,如果前面加上个定冠词则表示“某阴性的被居住(οἰκέω)的物体,那么问题来了:被何人、何物所居住的什么物体?在西罗马帝国晚期和东罗马文献中οἰκουμένη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代表罗马人所居住的地方。

    整两个“普世帝国”的拉丁文:

    MonarchiaUniversalis(普遍的,全宇宙的独一人统治)

    DominusMundi(全世界的主人)”

    也就是说只要罗马人到达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属于罗马帝国的疆土,无论这个地方原先居住着什么样的人。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罗马帝国没有边界线,进一步说就是普世帝国没有边境线。

    这套东西的集大成者就是中国。

    周天子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汉宣帝说:“凡日月所照,山河所属,皆汉臣妾。”

    核心观点就一句话,叫做“中华即天下,天下即中华。”

    这个“天下”就是可以理解为“罗马”。

    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中华的皇帝逐渐意识到理论的缺陷,他们并没有实力去占领已知的所有土地。

    他们对如何统一天下提出了三种方法。

    第一种自不必多说,大家打一架,打到最后剩下那个成为大赢家。

    第二种就是羁縻统治,象征性的要求这些地方过来服软,中原政权侧封他们一个抬头。或者说象征性派遣一位中央官员到那地方看着办,实际的权利还是在当地人手里。但是在表面上一定要承认中原的皇帝才是天下共主,是这个已知世界唯一的合法统治。

    第三种是物理隔离,修长城,长城以外的地区被物理上隔离了,统一长城以内就叫统一天下。

    但是现在又遇见了一个问题,他们遇见我们了,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就东段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1689年9月7日,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现在过去三种方法失败了,大清提出了第四种方法。

    第四种就是自我隔离,非常典型的就是闭关锁国,从天下秩序角度讲,闭关锁国的确是维持这一秩序的最后防线,当已知世界无法被完全征服,出现了一个比自己还要强大的外敌,既无法通过建长城的方式进行物理隔绝,也没有办法要求这个敌人成为藩属国,那就只能假装这个敌人不存在通过严苛的禁海和出入境政策,将天下限制在自己统治的疆域内,满清的皇帝就是天下的皇帝,也依然是已知世界的唯一合法统治者。

    由于广州一口通商不能满足其对华贸易的需要。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英国国王应东印度公司的请求,派遣凯思·卡特为使臣,前往中国交涉通商事务,并谋求建立外交关系。使臣在中途病死。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国又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其目的是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取消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中的种种限制和禁令,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同时,也是为了搜集有关中国的情报,估计中国的实力,为英国资产阶级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依据。

    我敢肯定,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一定失败!

    我们来看看西罗马所遇到的问题和大清所遇到问题。

    1、文化的分裂

    罗马帝国一直存在着两种官方语言,即希腊语和拉丁语,希腊以及近东地区一直没有被罗马化,这间接导致帝国的分裂(例如,尼禄推崇希腊文化,这或许是他在罗马不得人心的原因)。

    满清遇见的问题呢,绝大部分的要职只能由满族人担任,汉族没有被满族化,反而是满族被汉化。

    2、帝国扩张过大

    扩张边界价值开始呈负数,即扩张的成效比下降,而管理巨大的帝国十分困难,在戴里克先改革后,帝国分裂已经不可避免,而这种问题可谓是大帝国崩溃的普遍问题了。

    满清同样也是如此,在xz,中亚等地区没有办法施行有效统治。

    3、西罗马帝国的城市化不如希腊地区

    农场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悬殊,无法建立有效的税收,后期的征税官逃跑事件很多,而为了维持局面以及帝位的轮换,需要大量的金钱来收买军队和民心,结果税收螺旋式上升,币值也开始下降,经济彻底崩溃。

    满清虽然经历了雍正帝的改革,但相较于欧洲,仍属于较为落后的地区。

    4、上层社会的价值观的堕落,生育率下降

    生产力和创造力下降,军事上严重依赖雇佣军。

    满清贵族汉化严重,汉人军队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这就是普世帝国后期所遇见的问题,本来周围都是菜鸡,我们过去消灭了他们,夺取了他们的土地和财富,帝国蒸蒸日上。

    现在你遇见了较为强大的对手,征服所带来的收益减弱了,大家对你逐渐产生不满。

    最后出现了比你强大的对手,本来被征服的民族纷纷揭竿而起,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如果不相信,你们再看看南边的奥斯曼土耳其,奥斯曼土耳其就是伊斯兰世界的普世帝国,他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本来东罗马帝国晚期是一只菜鸡,靠着欧陆诸国输血,他才能勉强抵御土鸡的入侵。

    后来东罗马帝国逐渐衰落,土鸡站了起来。

    到了苏莱曼大帝之后,土鸡发现打不过了,国内产生不满情绪,北非这种远离帝国中央的地区开始不服管教了。

    甚至有人敢直接造反了,这个事情我们都知道。

    阿里在童年时代被作为奴隶带到埃及,加入著名的马穆鲁克骑兵队。不久即成为马穆鲁克中的一名军官。1766年,阿里获得贝伊称号。在争取到足够的支持者后,阿里于1771年策划了一场针对其他贝伊的屠杀,消灭了所有反对他的力量。他随即宣布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并且自称为苏丹。

    在阿里的统治时期,他向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权发起挑战,征服了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一部分。

    阿里的一个女婿,穆罕默德贝伊转而反对他。阿里于1773年在开罗附近被穆罕默德打败,5月在开罗被处决。

    保帝国还是保本土,这是每一个普世帝国都要面临的终极问题。

    在扩张周期内,你可以回避或者绕过它,但任何帝国都不可能保持永续进取,当扩张范围接近极限,进入守成周期后,你必须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两者的利弊都是显而易见的。

    保帝国,好处是你可以持续收获帝国红利,在边缘地带保持前沿存在,挤压蠢蠢欲动的蛮族,威慑/安抚各怀鬼胎的小邦,让威胁和摩擦远离帝国本土,享受影响力和文明形态对外投射带来的种种好处,假以时日,把边缘地带转化为本土也未可期。

    坏处是战线漫长,力量分散,蛮族四起,十个指头要按住十一个跳蚤,对边缘地带的施压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国势强盛时自然是四夷宾服,可国势一旦衰弱,处处皆备就会变成处处无备,蛮族极有可能突破边缘地带直击腹心,而帝国红利的收益本身也会使内部利益关系复杂化,间接导致内部政治格局出现分裂。

    简而言之,你会很强大,但这种强大是有代价的。

    保本土,好处是内部利益关系简单化了,高度本土化的内部政治结构在相当大程度上消灭了政治分裂的风险,同时将庞大的帝国红利集中至本土,可以一次性的强化本土的再生造血能力,强元固本,窥伺天下,以图将来,同时高度稳定的内部政治生态本身对外界也是一种威慑。

    坏处是弃土退界本身就具有巨大风险,如何防止“撤退”变成“崩溃”是一门玄学,有序撤退的例子在世界历史上少之又少。撤退后,从当地获取后续帝国红利是不要想了,更要命的是被放弃的边缘地带被蛮族趁虚而入后,会否因为地缘关系的改变,导致发生攻守之势异也的局面?另外,若是边缘地带转变为本土的进程被打断,会否错过重大历史机遇?你是否做好了失去边地缓冲后,仅仅凭借本土抵御外部冲击的准备?

    简而言之,你的效率会很高,但这种高效也是有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