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熊罴传 » 第70章 长生

第70章 长生

    在宁丰看来,这些年来宁家和李家的利益纠葛越来越深——叔父的富乡侯是李求真的父亲当初所封,独女是李求真的皇后,自己如今经营的满天下产业更是靠着李求真诸多庇护,才得以周转自如。

    可在宁丰的眼中,李求真应该还是当年那个稚气未脱的小弟弟,而非此刻面前这个一心只想追逐雄霸四方、长生不老的大平皇帝。

    当年天道军进了中都之后,天下随之改朝换代。

    李天道登基称帝之后开始按例赏赐功臣,因为宁迟曾资助十万现银,封了富乡侯这个爵位。

    当年朝廷甫立,百业待兴,李天道为了寻求宁迟的帮助,特意在宫中设了家宴。

    宁迟当时刚刚得了长女,可是尚在襁褓之中,便和夫人带着十岁的侄儿宁丰进宫赴宴。

    也就是在那时,宁丰第一次见到了李求真。

    李求真当时只有四岁,走路还磕磕碰碰,却很是喜欢宁丰这个哥哥。整个宴请期间,他都缠着宁丰陪自己玩。

    宁丰平日里只在家中学习珠算,便索性讨来一个算盘,耐下心性教着李求真计数。

    李天道见状也想借机笼络宁迟,便夸赞宁丰少小聪颖,长大必然成器,还赏赐了一套御用的文宝给宁丰。于是,宁丰少年之时已成了中都城里“别人家的孩子”。

    待又过了几年,李求真的大哥李求嗣成了太子,从早到晚只是跟着许清宗修习治国之道,二哥李求业性子又太沉闷,不爱说话。李求真闲得发慌,便时不时跑到富乡侯府里找宁丰玩。

    宁丰起初还带着他,可到底年龄有差,正好自己的堂妹也长大一些,便让这两个孩子在一起玩,省得打扰自己修习业务。

    谁能想到,这青梅竹马的一对儿,最后真地成为了夫妻。

    关于自己的堂妹被立为皇后这事,市井间有许多传言,甚至还有说宁家有人私通宫监改了后宫风水,宁氏才能上位。

    只有宁丰知道,李求真如此操作只是冲着答谢自己和叔父厚待的情谊,同时把宁家和皇家绑得更加牢靠而已。

    这次李求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闻羽要搞烛灯雀影,竟让宁丰给自己也安排一个座位。

    堂堂一国之君要去春苑,想来便是可笑,何况是找自己的妻兄来办此事。宁丰想到这里,脸色便更不好看了。

    李求真并未对宁丰的反应感到奇怪,他从小就知道宁世伯家的这个大哥哥为人孤僻,惜字如金,与一般人很难相处得来,可他更记得父亲的话,李家现在坐着天下要想安稳,需要有几个在紧要关头可以相信、可以依靠的势力,第一个就是宁家。

    即便这话当初是父亲讲给他当太子的兄长听,李求真只是旁听,可他还是在登基之后便立即厚赏了宁家,册立宁家之女为后。

    不但如此,李求真还上赶子帮忙尽力扩充宁丰的产业,宫中的物料、军中的粮草,只要宁家经营的买卖,统统流不到别家手里。

    在李求真看来,天下的商事买卖谁赚钱都是赚,不如把真金白银都留在宁家踏实。

    李求真前几年曾让户部尚书何不可私下里算过一笔囫囵账,光是宁家在九州各地的产业和田租,就可顶得上国库三年的收入,而账上计算不出来的流水恐怕只会更多。

    近年来,中都坊间传言这城中有三个皇帝,一个是人皇李求真,一个是权皇刘鹤群,另一个则是财皇宁丰。

    对于这个传言,李求真对刘鹤群的嚣张跋扈隐忍已久,只是一来时机不到,二来也未曾找到制裁的机会。

    对于宁丰这个传言,李求真却觉得没有什么。

    在李求真看来,宁丰这些年来一心经营产业,足额缴纳税款充盈国库,遇到朝廷赈济旱涝灾情也从不吝啬钱粮。更为难得可贵的是,宁丰虽然贵为皇后家人,却从来不过问朝堂之事,连个荐推亲友做官的杂事儿都没有。

    相比那些唯刘鹤群马首是瞻,勾心斗角、居心叵测的大臣,李求真遇见了事情更愿意和宁丰商量,尽管宁丰经常不作表态,甚至有时还会直言反对,然而观遍整个大平国,李求真这个孤家寡人真地只相信宁丰一个人。

    “圣上,恕我直言犯上。九州大地、有史以来,可有长生不老的帝王?”宁丰思忖了半晌,还是决定直接就着天陵的话题开口反问。

    李求真想修建天陵这件事,宁丰是最先知道的几个人之一。

    当他看到图纸,得知一个陵寝居然要修七八十年之时,就知道李求真变得和父亲一样,最热衷的就是如何无限期地延续自己主宰天下的权霸与享乐。

    “如何没有?彭祖寿八百,伏羲寿二百,炎帝寿百五,黄帝寿百一,寿百岁者则更多了!”李求真一说起长生不老的话题,就变得有些亢奋,看来他这几年对此倒是颇有研究。

    可一见宁丰那冷冰冰的眼睛,李求真的兴头又降了一半。

    宁丰接着问道,“圣上,古史传说并不可信,历来帝王神化君祖的道理,你必懂得比谁都多。更何况圣上列举之人也只是长寿,又有哪个人可以永生至今?”

    “丰哥,那就远的不论,只找近世的说。终南山星图宫老宫主唐复,世间皆传说他失踪之时已是高寿九十九岁,你觉得是真是赝?”李求真问完此话,已决定将自己心中最机密的一件事讲给宁丰听。

    “此人据说是轩辕之丘的后嗣,既然是黄帝的子孙,该是祖传的长寿,更加上他隐居山林之中修炼,当有延生益寿的秘术,活到百岁或是不假……”宁丰一时间无法反驳李求真举出这样一个实例。

    他蓦地联想到当年天道军与星图宫的渊源,而自大平立国以来,星图这个名字颇为朝廷忌讳,无人敢轻易谈起。

    宁丰继而心中一凛,再看李求真已是一脸的得意,只好硬着头皮问道,“圣上,莫不是……”

    “丰哥是个睿智的人,自然想到了。朕自登基那时起,就已得了星图宫的那个长生秘术,且一直都在用。”李求真说罢,脸上流露出异样的光彩来。

    “圣上,我斗胆再说一句!”宁丰深吸了一口气才接着说道,“这个秘术想必先帝也曾用过,可是永平这个年号只用了九年……”

    宁丰说完这话,起身拱手,向李求真直直跪拜下去。

    他此刻心里自是清楚,自己在刚刚说的一句话里,就同时忤逆了先帝和当今皇帝。这若是换成别人口出此祸,早被拖出去腰斩了。

    可他更加清楚,李求真如此年轻便沉溺于此,荒废帝王正道,那么终有一天宁家将随着李家坠入万劫不复之道。

    “丰哥,父皇他虽得了天下,却失了长生。”李求真面色平和,似乎并没有觉得宁丰言语冲突。

    李求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对宁丰从来都是胜过亲兄长般的敬重,而并未拿他当作臣子。

    李求真见宁丰依旧跪在那里不肯起身,不禁叹了口气,站起身在厅里慢慢踱步,似乎在为如何将胸中那件滔天大事讲得简要明白一些打着腹稿。

    “大平立国之时,先帝从一个机密之人那里得到了终南山星图宫的终极秘密——长生之术。”

    按照李求真的讲述,那机密之人当时告知李天道:星图宫原本是终南山上一个观测天象,占卜吉凶的小门派,可自前朝大宝年间唐复执掌后,平地里风生水起,名声大噪,建起青白朱玄四堂,弟子信众多时逾万,因而才有了与天道军合兵起事的实力。

    唐复从祖传的秘书中悟出了延年益寿的方法,自己差一年百岁时消失不见,有人说老死了,也有人说飞升了,还有一种说法是他终究担心有人觊觎他的长生之术,所以干脆遁走他乡了。

    当时那机密之人还说,长生之术分为四副秘方,分别掌握在星图四堂堂主手中,也就是大平当时刚刚册封的四个镇国公,只要这四人炼出神丹上贡,每年服食一次,便可长生不老。

    李求真讲完这些,脸上的表情依旧阴晴不定,时而很亢奋,时而很低落,嘴角还挂着诡异而僵硬的微笑。

    宁丰听到这里,早已彻底怔住了,虽然他早就知道李天道的长生失败了,但天道军和星图宫的渊源却本是世人皆知的。

    亨顺元年,南楚世族李家因抗捐修建帝陵的重负,被昏君奸臣所害,李天道带着三五十家丁仆役逃脱后,散尽余财,联合楚地另外三家豪强,就地起兵,取他名字号称天道军。

    这些人马在当时各地义军浪潮中如一叶扁舟,飘摇不定,几近倾覆。

    直到万顺十一年,天道军忽然得到终南山星图宫的支援,星图门众就着各自堂号混入天道军,编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军。之后天道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平定了九州四夷,宁丰的叔父也是在其间绥靖立功的。

    大平立国之后,李天道以军功把青白朱玄四军的将首分封为镇国公,为朝廷守卫四个边都,谁能料到这些制霸一方的堂堂镇国公,私下里竟沦为专门给皇帝炼丹配药的方士。

    宁丰想到这不禁叹了口气说道,“先帝当年靠星图宫得了天下已然足够,又何必迷信那些说不准的秘术再妄求长生?”

    “丰哥有所不知,当初那个机密人就是四个镇国公之一。可惜星图宫的终极秘术并非一个堂主便能确准,先帝自永平初年开始服食的神丹其实只是个残方,起初几年身体强健,神清气爽,到了第七、八个年头忽然面目臃肿,脾气暴躁,最后竟是呕血不止,百医不治。”

    李求真说到这的时候,脸色变得很惊惧,就像他的父皇正满面紫黑地盯着自己。

    宁丰未曾想到李求真今日如此放得开,居然将这件忌讳之事也讲了出来。

    永平元年,李天道登基之后,原本册立长子李求嗣为太子,并拜当时的户部尚书许清宗为太子太师,对储君加以尽心调教。

    永平七年惊蛰,李天道忽然罢朝,自此隐居深宫之中,宁丰的叔父数次前去探望竟也不见。

    不久后,李天道突然以谋反的罪名废掉了李求嗣太子之位,令刑部连同大理寺将其下狱刑讯,数日之后便赐一道白绫逼其自尽。

    永平八年,李天道改立二子李求业为太子,可惜此子一年多之后也被皇帝下令处死。当时满朝人心惶惶,不知圣意如何。

    改立三子李求真为太子的第二天,李天道恰巧便薨了。

    于是,李求真为避免和两个兄长落下同一个下场,铤而走险毒死父皇的传言盛极一时,在刘鹤群和徐守一联手掀起几场大狱之后,朝堂之上直到市井之间才彻底断绝了这般言论。

    宁丰当初虽然一直不相信是李求真弑父自立,可也不清楚李天道为何暴毙。

    李求真此刻所言若是真事,李天道很可能是服食丹药中毒而亡。

    可宁丰此刻更想不明白,李求真明明亲眼看到父亲的凄惨下场,为何还要执迷不悟、重蹈覆辙。

    “真正的长生秘术,除了失了踪迹的唐复,这世上还有一人知道,而且这人的父亲还是朕岳父大人当年的故友嘞。”

    李求真说罢这句便不再讲,面色归于平和,继续坐在那里慢条斯理地品起茗茶。

    宁丰何等聪明之人,自然知道李求真是在暗示叔父宁迟曾与星图宫的闻若虚有过瓜葛,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

    “此术若是轩辕黄帝的家传,那么星图宫里的熊罴左使闻若虚当也有一份,毕竟轩辕氏发迹之地就叫有熊之国……”

    “当真不错,熊者,轩辕起家之地,罴者,熊之大霸。虽然上古传说纷繁复杂,真假难辨,可这条线索却是假不了的。”李求真言语中满是得意。

    宁丰点了点头,他是这一代人中极少同时知晓天道军、星图宫和当今朝堂大事的人。

    唐复执掌星图宫之后,便恢复了本来的族中名号轩辕应龙,他设了左右两个令使,云豹右使秦月明分管青龙、白虎两堂,熊罴左使闻若虚分管朱雀、玄武两堂。

    应龙、云豹、熊罴是传说中轩辕黄帝的中军三神兽,地位更在青白朱玄四兽之上,如此可以推断唐复、秦月明和闻若虚都该是氏族中的三个嫡系传承。

    当年星图宫遣人加入义军之时,秦月明随唐复留守终南山,两人最后不知所踪。

    闻若虚则带着四堂的精锐尽数下山,随李天道东征西讨,最后死于大平立国前的狄人叛乱。

    而今的熊罴伯闻羽传说正是闻若虚与朱雀堂主日烛的遗腹子。

    宁丰注意到李求真刚刚讲过,自己从登基不久开始服用真正的神丹,而闻羽这个败军之将的儿子在同一年被朝廷从南楚寻回,还封赐了爵位,两年三晋。

    宁丰如此推断,便知道这新的长生秘术,十有八九是从闻羽那里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