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糟了,这个三国被玩坏了 » 第三十九章:袁绍:我的任务怎么完成

第三十九章:袁绍:我的任务怎么完成

    在苏烈营救林冲的同时,另外一边已经返回汜水关的吕布此时的内心郁闷不已。

    “听那关云长那厮之言,似乎对方也是获得仙缘之人。”

    “只是对方获得的能力是谁呢?”

    吕布轻啜着杯中美酒,心中反复思索着今日关羽的话语。

    从关羽的言辞之中,不难推断出他同样蒙受了仙人的恩赐。

    然而,这并非吕布最为关心之事。

    真正令吕布忧虑的是,关羽似乎已经洞悉了他的能力,而他对关羽的底细却一无所知。

    “唉!”

    “今天下得仙缘者如相国、关羽、吾三人。”

    ‘“这天下还不知还有何人得此仙缘。”

    吕布失落的叹了一口气道。

    原来他以为整个天下只有他和他义父董卓获得仙人的青睐获得仙缘。

    凭借他们父子俩,绝对可以横扫天下。

    但现在看来得到仙缘的并非只有他们父子俩,还有其他人。

    那些未知的能力,让他感到不安。

    另外一边,苏烈将关押林冲的士兵解决后,趁着夜色,苏烈带着林冲以及士兵们混进那些追兵的人群中,假装追击梁衍成功的逃离。

    “今日营寨被劫,我薛某愿承担责任!”

    “他日若见苏烈和林冲,必斩二人于帐前!”

    见林冲被劫走,薛仁贵内心无比的郁闷拍了一下案牍。

    他确实没有想到皇甫嵩竟然派了两支部曲。

    今日夜袭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但价值最大的林冲却被劫走了。

    “薛将军切勿自责,此事和我韩将军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岂能让薛将军一人承担呼?”

    孙坚站出来劝解道。

    今夜的袭击不仅是超乎了薛仁贵的预料,同时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苏将军,你们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而另外一边,已经安全的林冲再次忍不住心中的好奇询问起来。

    按理来说苏烈应该和他们一样都中计了才对。

    但看样子部曲似乎并未受损。

    “吾和梁衍二人心有不安,担心中了敌军的奸计,这才擅自更换行军路线。”

    苏烈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道。

    这场战斗他知道自己和皇甫将军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若他不更改行军路线,按照皇甫嵩将军的路线进行行军。

    这场战役他们至少会破坏掉韩馥的营寨,让联军有一定的损失。

    “今日承蒙将军救命之恩。”

    “他日若有机会,冲必涌泉相报之!”

    林冲听闻后,单膝跪地作揖再次向苏烈表以感谢。

    “林将军快请起,今日之事乃同袍之情谊,何须言谢。”

    苏烈见状连忙将林冲扶起来。

    当务之急,当务之急应该是尽快回汜水关与皇甫嵩会合。

    很快林冲和苏烈返回汜水关。

    当皇甫嵩看到苏烈和林冲回来时,眼神中皆是充满了惊喜。

    “将军,末将擅自更改行军路线,未能按将军命令行军,请将军责罚!”

    刚刚回到城中的苏烈立即向皇甫嵩请罪道。

    “汝等擅自更改行军路线,本应是死罪。”

    “但念汝等是初犯,并未酿下祸事,且将林冲救了出来。”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杖责四十,以儆效尤!”

    面对苏烈的请罪,皇甫嵩下令道。

    虽然这次苏烈擅自更改行军路线没有造成打错,反而把林冲救了出来。

    但不按照主帅的命令执行,这是军中大忌。

    而另外一边,袁绍得知营寨被劫,对于薛仁贵的处罚几乎和皇甫嵩对苏烈等人一样。

    很快,剩下的诸侯全部齐聚于汜水关下。

    “汜水关告急!”

    “汝等可有良策?”

    洛阳城相国府内,董卓再次把众多亲信召了过来商量对策。

    吕布的战败,皇甫嵩的失策,林冲几近全军覆没。

    如今群雄并起,汜水关的安危悬于一线。

    而汜水关之后,再无险关可守,一旦失守,联军将直逼洛阳。

    仙人发布的任务让他守洛阳两年。

    但现在才刚刚过去四个月。

    “末将愿带兵前往汜水关支援!”

    张济主动站出来请缨道。

    李傕郭汜西征凉州尚未回归。

    华雄战死、牛辅驻扎并州,吕布也在汜水关。

    如今能用之将似乎只有他了。

    之前皇甫嵩就书信给他,让他解决完张扬之后前往汜水关。

    但他乃董卓之将,岂能听信皇甫嵩调遣。

    这才带兵回到了洛阳。

    而今只需要相国之言,他便可以率兵支援汜水关。

    “好!”

    “那就命你再率三万兵马支援汜水关!”

    董卓听闻后,立即给张济增添人马。

    当前的局势还是要稳住汜水关。

    “相国,下官有一计,不知可讲不可讲。”

    就在这时,秦桧突然站出来打断道。

    “哦?!”

    “何等妙计,快快讲来!”

    董卓听闻后,眼神中闪过一丝的惊喜,连忙向秦桧询问道。

    “属下以为,贼军势大,相国何不暂避锋芒迁都长安。”

    秦桧向董卓劝说道。

    汜水关后面就是洛阳了,仅只有一个险关阻碍,实在是太危险了。

    还不如趁着敌军被困汜水关他们迁都走了。

    董卓听闻后和李儒互视了一眼。

    随后摇了摇头道:“不可!”

    董卓想都没有想便拒绝了秦桧的建议。

    仙人给他发布的任务是镇守洛阳两年而不被沦陷。

    若迁都长安,他还如何完成仙人发布的任务。

    见董卓拒绝,秦桧顿时间有些懵了,向李儒投去求救的目光。

    长安有函谷关和潼关两座险关可守。

    若迁都长安,一来可以西征凉州和南下益州形成西秦之势。

    更为关键的是,迁都可以削弱这些文武大臣的影响力。

    怎么看都是上策。

    他想不明白为何董卓会拒绝这个良策。

    只能祈祷李儒可以理解他的意思,跟董卓解释一下。

    察觉到秦桧的目光,李儒缓缓开口道:“相国自然知晓此计之妙,但相国有相国的考量,汝勿担忧。”

    李儒瞬间就明白了秦桧和董卓的想法。

    他们相国不想迁都无非是想完成仙人发布的任务。

    而秦桧并不知道他们相国拥有仙缘。

    “既然这样,那就是属下多虑了。”

    秦桧作揖退下,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那就先这样,张济你先率兵支援汜水关。”

    董卓有些烦躁的摆了摆手催促着众人离开。

    但李儒并没有为此而离开。

    “文忧,可还有其他事情?”

    见李儒还在这里,董卓有些不解的询问起来。

    “相国,其实秦桧之言,未必不可行。”

    李儒双手作揖向董卓建议道。

    “迁都长安?”

    “不可,不可。”

    见李儒也来劝他,董卓想了一下,还是摆手拒绝了。

    “相国,仙人只说两年内不让洛阳沦陷,但尚未说明不准迁都。”

    “相国可迁都长安,以防不测。”

    李儒继续向董卓劝说道。

    比起仙人的奖励,当然是保命更为重要了。

    “嗯...”

    董卓听闻后陷入了沉思来回在大厅内渡步思考。

    “你这样说,似乎也有道理。”

    思考半天,董卓越来越发现李儒这番话很有道理。

    迁都长安,万一汜水关破了,他还有函谷关和潼关可守。

    万一汜水关没有破,他也能完成仙人发布的任务。

    如此一举两得啊。

    “我们该如何做?!”

    董卓双眼绽放出光芒向李儒询问其中细节。

    “该杀杀、该抢抢,袁绍他们想要天子,那我们就协天子迁都长安,让洛阳变为一座空城!”

    李儒眼神中闪过一丝阴霾,向董卓献计道。

    仙人让他们守洛阳,但并没有让他们守什么样的洛阳。

    他就不信,一座空荡荡的洛阳,联军还有心思攻击!

    “嗯!”

    “就依文忧之言!”

    董卓权衡一下利弊,决定听信李儒和秦桧之计进行迁都!

    次日一早,洛阳朝廷之上。

    “诸位大臣,群贼压关诸位可有良策呼?”

    董卓向众多文武大臣询问道。

    而就在董卓话音刚刚落下,秦桧再次站出来开口言道:“相国大人,如今群雄压关,洛阳危在旦夕,臣以为相国应当迁都长安,以防我汉室血脉落入贼人手中!”

    “迁都?!”

    “倒也不失一妙计,诸位大臣以为如何?”

    董卓听闻后,假装沉思一下,再次向众多文武大臣询问道。

    听闻董卓之言,不少文武大臣内心不断的鄙夷着秦桧和董卓。

    经过上一次册封宋江之后,他们就知道秦桧是董卓的人了。

    朝廷之上,秦桧的所有言语都是董卓的意思。

    现在秦桧劝董卓迁都,还不是你董卓的想法?!

    现在竟然还问我们的意思!

    然而偏偏有这些不怕死的人。

    只见司徒杨彪突然站出来言道:“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监察。”

    董卓见有人反驳自己怒言道:“汝阻国家大计耶?”

    他和秦桧都表现的这么明显了,竟然还站出来反驳他,岂不是故意与他作对。

    然而不怕死的并非只有杨彪一人。

    太尉黄琬也站出来力挺杨彪:“杨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

    “太尉大人此言差矣,长安有函谷之险,土木瓦砾甚多,宫室营造不须半月即可。”

    黄琬的话刚刚落下,秦桧便立即反驳道。

    “若相国迁都,百姓骚动不宁也!”

    “望相国三思!”

    而司徒荀爽也站出来谏言道。

    朝中几乎过半的纷纷反驳董卓迁都的想法。

    董卓见状勃然大怒:“孤意已决,若有劝谏者,孤唯有杀之!”

    顿时间,洛阳城陷入了一片混乱。无数富豪和百姓遭到劫掠,哀嚎声此起彼伏,市井之间充满了恐慌与不安。

    朝中那些敢于反驳董卓的官员,轻则被剥夺官职,重则遭到无情的处决。

    尤其是袁氏族人,凡是在洛阳的几乎全部遭难。

    “什么?!”

    “相国要迁都长安?!”

    几乎是当天的晚上,张济的前锋部曲感到汜水关。

    将董卓要迁都的事情告诉告诉皇甫嵩。

    而皇甫嵩得知了董卓要迁都以及洛阳目前的情况显得极为震惊。

    他万万没有想到董卓最后一招竟然是迁都洛阳。

    “是的。”

    “请将军务必守住汜水关。”

    “我家将军正在支援的途中!”

    张济的先锋军如实的转达到。

    董卓虽然迁都长安,但对于汜水关并不想放弃。

    “好,我知道了。”

    皇甫嵩听闻后有些失神的应了一声。

    他实在看不明白董卓在想什么。

    都迁都长安了,有函谷、潼关两座险关守,为何还要舍近求远让他守这个汜水关。

    “将军,接下来我们怎么办?”

    苏烈向皇甫嵩求助道。

    董卓的这一番操作让他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将消息传达给袁绍,看看他们的反应。”

    皇甫嵩沉思片刻开口道。

    董卓的突然迁城几乎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

    他想知道袁绍那边知晓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很快,消息传达到袁绍这边。

    “什么?!”

    “董卓准备迁都长安!”

    得到消息的袁绍同样感到惊讶,一脸的难以置信。

    但惊讶过后便是一阵迷茫。

    他依稀记得仙人给他发布时提起过,本次伐董的结局是以失败告终。

    天子被劫、洛阳被焚。

    而他的任务则是在两年内率领群雄完成伐董大业。

    若董卓迁都长安,凭借这函谷关和潼关两座险关,他还怎么除董卓。

    怎么完成仙人发布的任务!

    袁绍从未料到,在战局似乎正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时,董卓竟然会采取如此出人意料的行动。

    “来人!”

    “将此消息传达给各位将军,告知众人,董卓因畏惧我等,已萌生迁都之意。”

    “明日,我军将全力压向汜水关,务必一举破之!”

    袁绍在营帐内来回踱步,心中已有了决断。

    他知道,若直接命令将领们强攻汜水关,他们必然会因担心士兵的损失而犹豫不决。

    但现在,董卓的迁都计划意味着时间紧迫,他们已经没有退路。

    即便是硬着头皮,也必须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