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45、错失胜利

45、错失胜利

    翻阅熊山的偷袭行动非常成功。

    虽然夜色给廖化一行造成了大麻烦,但它同样为偷袭者们提供了掩护。

    廖化带兵上山的位置,距离兴山城的南门并不远。

    在山里迂回穿插,仅仅翻越了两个山头,将士们就抵达了兴山城东侧的兴山。

    兴山城就是以靠近兴山得名,站在山上可以俯瞰兴山城的情况,只可惜,受制于月色,廖化并不能看清城中的兵力配置。

    在向导的帮助下,除了少数将士被树枝或石头划伤,整支队伍倒是没有出现非战斗减员。

    险峻的山势不是行军的唯一敌人,无处不在的山风给众人带来了更大麻烦。

    顺利来到山脚,将士们找地方隐蔽,苏由带着少量精锐匍匐前进,来到兴山城南门不远处。

    夜色不仅给廖化提供了掩护,还麻痹了兴山城守将的警惕心,南门竟然没有关闭。

    苏由放弃使用绳索爬城的计划,带领身边的精锐,直接冲向了南门。

    守军试图关闭城门,却晚了一步,在作战中,苏由斩杀了守将。

    将士们把吕蒙军在南门的守备力量杀散。

    廖化和申仪两个人带领主力现身,突袭南门,支援苏由。

    廖化带兵先行,申仪率兵跟进。

    吕蒙军虽然主将死了,但他们没有束手就擒,虽然遭遇突袭,但是,他们也意识到夺门部队的数量不多,立即有士兵反攻南门。

    苏由和几名勇士连连败退,不得不退守城门。

    吕蒙军即将夺回南门的时候,廖化带兵杀到了。

    廖化和申仪稳定住战局,吕蒙军的溃兵开始向城内撤退。

    一些溃兵在逃亡的过程中不慎打翻了火把,火焰引燃了城门附近的草料,南门出现火情。

    偷袭部队的任务是夺下兴山城。

    为了集中兵力,廖化没有派人灭火,命令申仪打扫战场之后,廖化带队向北推进。

    南门处只留下苏由和少量将士。

    兴山城是一座小城,而且地形特殊。

    除了南北方向有城墙,西侧临水,东边傍山,没有任何防御措施。

    进攻北门的路上,将士们遭遇了一些从城中营房现身的吕蒙军士卒。

    这些敌人并没有给将士们带来麻烦。

    到了北门,廖化遇到了敌人最顽抗的阻击。

    一名魁梧的男子手持长枪,挡在城门,似乎是一名将领,他的身边有不少士兵。

    只要击溃了面前这支成建制的部队,兴山城就彻底被夺下了。

    廖化立即命令将士发起进攻。

    吕蒙军将领特别骁勇,两枪捅死了两名士兵。

    廖化不愿意在北门耽误时间,也不想承担战局逆转的风险。

    取出弓箭,廖化射中了这名将领的左肩。

    敌将撒手扔枪,被身边亲信救下。

    吕蒙军将士打开北门,护送主将逃出城外。

    廖化顺势夺下城门,将败兵驱离。

    关闭城门之后,他带领几名士兵登上城墙,准备举火为号,通知刘封做好准备。

    站在城头,城下的战局尽收眼底,此时的天色有些朦胧亮。

    借助微弱的晨光,廖化看到了刘封营地的火光,营地附近出现大量人影。

    凭借经验,廖化可以确认,刘封已经败走了。

    偏师偷袭兴山城的目的,是为了策应主力部队作战,如果刘封的主力败退了,夺取兴山城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没有外援,兴山城就是一座孤城,遭受敌人的夹击,城破兵败也只是时间问题。

    廖化是一个拿得起放的下的人,他没有等天色大亮,城下的战况变得清晰,立即做出撤军决定。

    望向城内,将士们还在清剿敌军溃兵,城里的战斗同样没有结束。

    安排士兵看守北门,廖化离开城头,进入城中寻找申仪。

    城里到处都是厮杀的士兵,找人也变得非常困难,廖化浪费了不少时间。

    幸运的是,找到申仪的时候,申仪正和关平在一起。

    申仪还不知道城外的变故,脸上洋溢着喜悦,“恭喜将军,咱们不仅顺利翻越熊山,还成功拿下兴山城,这一战之后,将军必然可以名动荆州。”

    廖化不关心虚名,他更在乎将士们的性命。

    神色严肃的看着两位将领,廖化说道:“申将军,关兄弟。”

    “你们两人立即集合人马,咱们在仓库集合,里面的东西,咱们能搬多少算多少,搬不了的统统毁掉,咱们该撤了。”

    关平没有细问,回去下命令去了,申仪却没有立即离开,疑惑的看着廖化。

    廖化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刘封将军败了,咱们需要立即撤退,拿完东西,咱们从北门撤退。”

    申仪还想开口说点什么,廖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快去!”

    没有选择从南门撤离,廖化有两方面的考量。

    从北门突围,或许会遭到敌人的主力,距离上庸却更近。

    城下的敌兵即使击败了刘封,也不可能毫发无伤,尤其是阵型,很难立即恢复。

    只要行军速度够快,将士们就能突破敌人的封锁。

    翻越熊山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能走官道,还是得避免爬山。

    廖化没有忘记南门的苏由,派出传令兵,要求这名部将放弃南门,集合兵力提前到北门等待。

    在仓库里,不少上庸兵挑选了沉重的武器装备,或者,高价值的财物。

    廖化却命令将士们只能携带粮食。

    仓库里的东西很快被挑选完毕,带不走的东西连着仓库一起,被点火焚毁。

    由于没能彻底瓦解敌军的反抗,撤军的过程中,不断有敌兵出现,阻挠将士们的撤退。

    兴山城内除了将士,也有不少平民,即使是撤军,廖化也有意识的控制破坏范围,特别是居民较多的区域,要求将士尽量快速穿行,避免惊扰百姓。

    大军与等在北门的苏由部会合,将士们冲出北门。

    廖化带队担任先锋,进攻城外的防线。

    申仪统兵守住北门,给将士们保留一条可以撤回的后路。

    负责突击任务的将士们,很快到达了孙桓设置的第二道防线。

    防线的用途,是防备北方。

    南面基本没有布置任何防御措施。

    吕蒙军虽然集中兵力,对刘封发起了总攻,却还是在防线上留了不少将士。

    而且,不少从兴山城退下的残兵败将,也在这道防线上重整。

    廖化带队发起一轮突击,防线上的吕蒙军开始溃退。

    正当廖化准备招呼申仪带兵跟进的时候,北方响起了战鼓声,一支阵型完整的吕蒙军现身,这支部队朝着廖化的位置攻了过来。

    脚下的防线虽然防御工事比较完善,但是,廖化没有信心在敌人赶到前彻底夺下整条防线,而且,他的目的是逃离,而不是作战。

    下令鸣金,廖化带领将士们撤退。

    就这样,廖化带兵退回北门,和申仪会合。

    北门内的情况同样不乐观,城里已经出现了成规模的吕蒙军残兵。

    第二道防线上,也不少吕蒙军将士越过防线,朝着兴山城冲了过来。

    城门掌握在自己人手上,如果廖化选择带兵杀回兴山城,确实有机会穿过城池,从南门撤离。

    但是,一旦被城里的敌兵迟滞行军速度,那么,将士们很有可能被身后的敌军追上。

    廖化再次找到申仪和关平,他希望将士们放弃进入兴山城,在河面布置浮桥,准备渡河进山。

    这一次,申仪没有质疑廖化的命令,将士们迅速开始行动。

    为了逃生,将士们的效率很高,利用各种杂物,迅速开始搭建浮桥。

    面前的河道比粉水狭窄,水流速度也慢了很多。

    只不过,搭建浮桥的材料并不多,浮桥修到河中位置的时候,木料用完了。

    廖化只能命令会游泳的将士带着绳索先行,同时,后方部队牵着绳索行动。

    不少上庸兵为了逃生只能扔掉身上的贵重物品。

    全军迅速过河,到达兴山的山脚。

    敌军堵塞了北退的道路,廖化只能带兵撤进熊山。

    这是一个突袭秭归的好机会,将士们的士气却非常低落。

    尤其是那些上庸兵,已经出现了不少厌战的声音。

    很多人觉得战争打败了,希望立即回家。

    廖化准备说点什么,重新鼓舞士气。

    河道上响起水声,多艘吕蒙军快船从下游折返,船上站满了士兵。

    在河道的另一畔,那支保持着建制的敌军同样来到了河边。

    几名骑将隔着河道,看向廖化。

    一名年轻将领高声喊话,“奇袭兴山城的,莫非是廖化将军,我孙桓等将军很久了。”

    “既然来了,可别急着走,让我略尽地主之谊。”

    听完孙桓的话,廖化没有反应,不少将士骂了起来。

    廖化这才知道,阻挠刘封南征的,正是自己的老熟人孙桓。

    他没有跟孙桓逞口舌之利,命令将士们撤退。

    吕蒙军的快船已经靠岸,开始往河岸上输送部队。

    孙桓还派人抢修廖化用过的半截浮桥,继续拖下去,对己方部队没有任何好处。

    更糟糕的是,将士们刚刚涉水,不少人的身上都穿着湿衣服。

    在这种寒冷的夜晚,湿衣服不仅会让战斗力受到影响,不及时烘干衣服,还容易出现伤冻减员。

    这一次,廖化没有发挥高风亮节的精神,他的部队和申仪的上庸兵同时上山。

    身后那些过河的敌兵立即展开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