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49、遭遇伏兵

49、遭遇伏兵

    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出现敌情。

    就算是反应再慢的人,此时也应该发现,中计了。

    从抵达战场的时间来看,敌人不可能是遇袭之后,才从巴东和秭归两城出击的部队。

    幸运的是,敌人距离廖化军有一段距离,赶到现场,还有一些时间。

    如果在自己的土地上遭遇埋伏,廖化可以派出士兵求救,同时,原地布防。

    和那支被击败的吕蒙军不一样,廖化军的防守有优势。

    解救完战俘,马车已经失去了存在价值。

    所以,马车可以直接被推倒,布置成简易工事,遮挡矢箭,限制敌兵进攻,减轻骑兵的冲击。

    如果真的那样做,敌军即使再精锐,短时间内也攻不破廖化军的防线。

    但是,廖化却不得不放弃地利,作为弱势的一方,他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带兵北上。

    原因很简单,将士们这是在敌后作战。

    没有外援的情况下,逃亡还有一线生机,留下则必死无疑。

    廖化做事一向果断,迅速下达命令。

    关平担任先锋开路,剩余部队随后跟进,被解救的五名战俘被保护在队伍的最中间。

    即使丢弃全部辎重和战利品北逃,也很难躲开敌人的追击。

    更何况,队伍里有五名行动不便的战俘。

    被追上,只是早或晚的区别。

    战胜的希望几乎为零,所以,廖化的打算,是带领部队尽可能北撤。

    只要接近熊山,将士们拼命坚持到天黑,或许就有机会逃生了。

    最早接近廖化军的敌兵,是西边杀出的那一支吕蒙军。

    被敌军追赶上的时候,战场距离熊山山区,还有很长距离。

    廖化没有等到两军短兵相接,眼看逃不掉了,他下令停止行军,原地休息,准备作战。

    追兵虽然都是轻步兵,一路疾行,体力消耗极大,将士们气喘吁吁。

    确认廖化军停止撤军之后,追兵保持一定距离,两支队伍展开对峙

    一名骑马的将领出现在两军阵前,目光在廖化军队列中打量起来。

    骑将高声呼喊,“你们不是詹晏的人,你们是哪一支队伍?”

    为了给将士们争取时间,廖化准备随便说点什么。

    邓凯却从背负着他的士兵身上跳了下来,推开了廖化,来到了两军阵前。

    邓凯明显对声音的主人很熟悉,这位老将气的发抖,怒斥道:“文布,我跟你父亲二十年的交情,你也是我看着长起来的,没想到,你父亲居然生了一个不忠不义不孝的东西。”

    文布冷笑了起来,“老家伙,你别跟我说这些,我偷袭你是不假,但你不能怨我,在起事之前,给过你暗示了,正是因为顾及了咱两家关系,所以我想拉你一把,带着你归顺陆将军,你听不懂,这能怨谁。”

    “你们上一代攒下的交情,从你宣布起事,我带兵响应的那刻起,就已经还完了。”

    “陆将军雄才大略,跟他对抗,那是自寻死路,你想死自己死去,可别拉上我,而且,陆将军不仅对我极其信任,还委以重任,我愿意为江东效忠。”

    接下来,战场成为了邓凯和文布两个人的聊天区,一个指责对方不讲信义,另一人叫骂对方不识时务。

    利用这段时间,廖化的命令迅速传达到军中。

    将士们抓紧时间布防,排成圆阵,同时,在队伍的外侧使用各种杂物堆加障碍,加强队伍的防御力。

    东侧杀过来的那一支吕蒙军终于到达了战场。

    为首一名骑将手舞长枪,正是在兴山城被廖化射中左肩的陈邵。

    陈邵挥舞长枪,高喊着自己的姓名,直接带队冲杀了过来,出尽了风头。

    友军进入战场,文布也不再犹豫,下令部队发起进攻。

    廖化军唯一能做的,只有防御。

    吕蒙军不仅两路夹击,而且人数极多,兵力至少在廖化军的十倍以上。

    人少倒也有人少的好处,圆阵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将士的防御力。

    说来也巧,这两支吕蒙军除了将领之外,没有一人骑马。

    而且,吕蒙军都是轻步兵,缺少铁甲,部队冲击力不足。

    敌军人数虽多,却一直没有建立决定性的优势。

    关平亲自带兵顶在前线,关羽长子的身份振奋了将士们的士气。

    这一次,廖化没有选择冲在战场最前方,处在圆阵的阵中,让所有人能看到自己。

    短兵相接,双方将士只需要进行最简单的攻防,这时候不需要命令。

    廖化唯一能做的,只有不断呵斥,同时,鼓励将士们等待救兵。

    他只能通过自己的言行,给将士们信心,让防线维持更长时间。

    与其说廖化在等待救兵,倒不如说他在延长作战时间。

    不论战场多么危急,只要没有放弃,就一切皆有可能。

    只有自己放弃的时候,那才真的无可挽回。

    坚持终于等来了奇迹。

    文布的部队响起金声,队伍迅速脱离战斗,朝着西边的巴东城撤军,给了廖化军喘息之机。

    陈邵的部队却没有随之撤离,文布撤军之后,剩余的吕蒙军反而分散兵力,补上了文布撤离之后的漏洞。

    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鼓点声,陈邵的部队加大了进攻强度,全方位展开进攻。

    仅仅是陈邵的方向,这位骁将就亲自带兵冲击了三次以上。

    意识到战斗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廖化取出弓箭,对吕蒙军士卒进行点射。

    将士们死死的挡住敌人的进攻,维持住防线,没有崩溃。

    终于,陈邵的部队响起了金声。

    和文布不一样,陈邵虽然组织部队脱离了战斗,却没有完全撤出战场,将士们在廖化军不远处重新整队。

    廖化同样没有放松警惕,命令将士们重整队形,做好战斗准备。

    廖化的目光看向整个战场,北方扬起了一阵烟尘,一支部队正在接近。

    从文布和陈邵两支部队的表现上看,这支新到的部队很可能并非吕蒙军,而是詹晏的部队。

    只不过,在没有确认来将真正身份以前,廖化依旧不敢大意。

    命令将士们巩固阵型,寻找趁手武器,伤兵和战死者全部转移到军阵的中央保护起来。

    新到的部队目标确实是廖化军。

    在廖化军阵型外,这支新部队的将士面朝吕蒙军方向警戒。

    一名身穿铁甲的骑将来到廖化军阵前。

    看清了来人的长相,廖化却不认识,依旧保持着警惕。

    这支部队也不是精兵强将,来将虽然装备精良,其他兵将的衣服却大多残破不堪,很多人甚至只披着一件单衣。

    士兵们的武器装备也多种多样,兵力在近千人左右。

    虽说文布的那一支吕蒙军较早撤离,吕蒙军已经失去了兵力优势,但是,吕蒙军依旧是战场上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那名骑将高声呼喊,“前面的这支部队,请报上你们的身份。”

    廖化同样分开队列,走上前,“我是詹晏将军的部下苏由,奉命来解救邓凯将军,你是什么人?”

    骑将笑了笑,“这位苏将军,你说你是我的部将,我怎么不认识你?”

    廖化决定相信这个人,指了指不远处虎视眈眈的吕蒙军。

    “詹将军,咱们在这种地方说话,你觉得合适吗?”

    詹晏点了点头,“确实不合适,走,咱们回山。”

    说完,詹晏招呼身边的亲信,派人接手廖化救出的五名战俘。

    喊来邓凯五人,确认了詹晏的身份,廖化将战俘们交给对方。

    两支队伍合流,开始向北撤军。

    廖化等人先行,詹晏亲自带领大军断后,队伍开始有秩序地朝着熊山撤退。

    虽然局势发生了变化,陈邵却并没有放弃,这名吕蒙军的骁将统帅着吕蒙军,紧紧跟在将士们的身后。

    两支部队保持着一定距离,一前一后,来到了熊山山脚。

    直到廖化和詹晏带兵进山,吕蒙军才撤走,战事结束。

    队伍一连翻过了四个山头。

    廖化看到了很多明哨和暗哨。

    在熊山腹地,队伍回到了詹晏军栖身的地方。

    山上搭了很多帐篷,大量杂物堆积在一旁,现场除了将士们,还有大量家属。

    如果说,詹晏带领下山的那支千人部队,就跟叫花子一样。

    留守的这些将士,还比不上叫花子。

    廖化虽然还没有跟詹晏进行直接接触,对这名将领已经有了一定看法。

    这是一个有能力的将领,但是,他的部队已经陷入了绝境。

    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陆逊,廖化此时根本没有必要耗费兵马粮草攻山。

    只要在下山要道上布置兵力进行警戒和阻击,断了山上将士的后勤。

    甚至不用把后勤切断太久,只需要三天时间,那么,詹晏这支部队就只能下山投降。

    艰苦的条件同样体现了将士们的作战意志,廖化很庆幸,自己来的及时,这支部队还没有被敌人消灭。

    廖化命令将士们,原地扎营,同时派人召集苏由带兵会合。

    廖化一行兵力不多,在老兵们的帮助下,部队开始搭建营地。

    廖化找到詹晏,他只想弄清楚两件事:

    整个西荆州,还能动员多少力量?

    另外,西荆州的局势,究竟恶化到了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