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54、文布很难

54、文布很难

    陈凤才是巴东城的最高负责人,但是,阮村和郭村遇袭之后,承担救援不利责任的,都是文布。

    文布已经收到了陆逊的书信,陆逊不仅在信里痛骂文布,而且解除了文布的职务。

    如果文布没法戴罪立功,将会彻底失去统兵权。

    出事之后,文布没有从自身找原因,他觉得,自己走到这一步,都是别人的责任。

    文布第一个开口痛骂的,是邓凯。

    邓凯和文布的父亲的确是老友,他也确实遭到了文布的偷袭。

    但是,邓凯兵败被俘之后,并没有像两军阵前表现的那样刚烈。

    邓凯不仅没有对文布释放任何恶意,反而通过文布这个中间人,向陆逊请降。

    看在父辈的关系上,也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话语权,文布拉了邓凯一把。

    陆逊对降将一直很重视,不仅仅是文布,邓凯也得到了陆逊的亲自召见。

    三个人在巴东大牢见面。

    文布才发现,邓凯很有野心,不仅想投降,还要立功。

    攻打秭归失利,文布、邓凯两人投降之后,吕蒙军的敌人只剩下了詹晏统帅的联合军。

    只要抓捕或者杀死詹晏,剩下的人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甚至不战而溃。

    荆州局势基本稳定,陆逊也有余力平定叛乱。

    刚刚兵败,詹晏必然十分警惕,轻易不会下山。

    所以,邓凯主动提出,要把自己当成诱饵,引诱詹晏离开熊山。

    陆逊身经百战,立即根据邓凯的计谋,制定了完善的计划。

    为了不引起詹晏的警惕,陆逊先命令秭归的骆统和巫县的刘阿两路进山,围剿詹晏军,给詹晏施加压力。

    按照陆逊原本的计划,邓凯这步棋需要经过铺垫之后才能使用。

    但是,巫县的遇袭消息,让陆逊适时调整计划。

    转移邓凯在内的五名重要战俘,变得合情合理。

    陆逊的这条命令,也被通过各种方式传达出去。

    詹晏虽然驻扎在山上,但他不是野人,知道消息后很有可能会下山。

    陈凤防守巴东,但是,他派出文布执行这个伏击计划。

    文布知道了很多内情,也看明白了陆逊的部署,一切计划都是围绕着引诱詹晏下山进行。

    为了给詹晏信心,押送五名战俘的队伍放弃了更便利的水路,选择走陆路。

    唯恐行动太快,车队还有意控制着行进速度。

    为了防止吓走詹晏军,文布甚至没敢离车队太近。

    等待守卫车队的士兵发出信号,文布才敢动手。

    在文布看来,只要詹晏接近车队,被守卫车队的士兵牵制住,伏兵及时赶到,那么,就算詹晏侥幸逃生,威望也会受重创。

    那时候,文布将会获得战功,进山剿灭残余敌军的任务,也很轻松了。

    但是,计划是一回事,执行的时候就出了点问题。

    进攻车队救援俘虏的,并不是詹晏,而是新的敌人。

    这支新出现的敌兵攻势太猛,轻易杀散了看管车队的士兵们。

    这也就给那名发出信号的将领造成了误判,提前派人通知文布、陈邵两人动手。

    文布和陈邵几乎在同一时间抵达战场。

    两支队伍同时对那支北逃的敌人发起追击

    文布的行动更快,也更早的追上了敌人。

    文布不傻,自己是降将,唯一的本钱就是手头的部队,部队打光了,可就没有说话的资本了。

    出于这种考虑,虽然不清楚邓凯和自己对话的目的,但文布还是选择了配合。

    而且,他明知敌军会利用谈话的时间布防,但是,文布放任了这件事的发生。

    文布又何尝不是在利用这段时间让将士恢复体力。

    直到陈邵发起进攻,分散了敌军的注意,文布这才带领部队进攻。

    文布并不傻,但他聪明大了。

    事后回想起来,如果拼着重大损失,自己必然可以在詹晏军抵达之前,消灭那支敌军。

    或许大功会被陈邵抢走,但文布终究有功无过,而且,等到詹晏军到达战场的时候,或许会什么都不做的撤出战场。

    詹晏军抵达之后,战局逆转了,文布立即慌了,带兵撤退。

    直到不久之前,文布才知道,被自己围攻,并且坚持到詹晏军支援的敌军,就是偷袭了巫县的那支队伍。

    文布第二个骂的,是巫县守将刘阿。

    巫县遇袭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民间有各种传闻,文布最终参考的,却是刘阿派出信使传达给巴东城的版本。

    按照刘阿的说法,袭击巫县的贼人,虽然是詹晏的部队,但只是一支小股流寇,而且,是大军进山围剿时仓皇出山的漏网之鱼。

    刘阿信誓旦旦的表示,巫县虽然被敌兵闯入,但是,损失极小。

    所以,虽然刘阿提醒了将士们需要加强警戒,文布却没有把那支敌人当回事。

    谁能想到,刘阿口中的小股匪寇不仅人数较多,而且,轻易杀败了车队的守兵,挡住了十倍以上大军的进攻。

    刘阿的瞒报影响了文布的决策,他觉得自己很冤,甚至想向陆逊打小报告。

    文布最嫉恨的,是陈邵。

    陈邵原本是一名败将,在兴山城的表现很差。

    回到西荆州之后,陈邵暂时听从秭归守将骆统节制,身份并没有比文布高太多,但是,这位将军回到西荆州之后,表现的很突出。

    一方面,陈邵确实有带兵的才能,另一方面,得到了文布的衬托。

    詹晏军赶到现场的时候,文布仓皇撤军,陈邵却没有立刻撤离。

    陈邵甚至将敌人‘驱赶’回熊山。

    敌军兵分两路劫掠阮村和郭村的时候,巴东守军并没有及时反应,这名秭归的将军反而及时赶到,并且差点歼灭了一支贼军。

    虽然最后功败垂成,陈邵的部队损失惨重,但是,军中将士对于陈邵都表示出了同情。

    陈邵也很会来事,据说,他派人向陆逊添油加醋的报告了整个作战过程,巴东军行动迟缓的事情也被大肆宣扬。

    当然,文布也曾通过陈凤向陆逊辩解过,但是,陈邵是吕蒙军的老将军,文布只是一员降将,说话的分量差很多。

    而且,文布的表现确实不好,所以,他才有了戴罪立功的结局。

    文布越想越气,他不敢惹刘阿和陈邵,甚至不敢骂陈凤,他能骂的,只有邓凯。

    如果邓凯把山里的情报提前告诉自己,如果把敌军进攻巴东村庄的消息送出来,自己也不至于这么被动。

    骂人虽然可以解气,但是,解决不了问题。

    想要立功,文布还得把希望放在邓凯身上。

    文布觉得,邓凯虽然回到了熊山,但他的部下和儿子都在巴东城里当人质。

    那个老头不至于不顾及自己亲属和部将的性命。

    对于立功这件事,文布有自己的想法,他始终觉得,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

    他盯上了那名一直给自己制造麻烦的敌将。

    这两次战斗,吕蒙军虽然也抓到了几名俘虏,但是,这些俘虏的身份都很低,并没有掌握那名敌将的真实身份。

    任凭文布抓耳挠腮,也想不出荆州会有这么号人物。

    也就是这时候,陈凤的派人邀请文布去府衙议事。

    ……

    陈凤:“敌军新帅叫廖化,敌军准备进攻巫县,在山中大肆砍伐树木,似乎准备建造攻城武器。”

    文布虽然不认识廖化,但也明白,这个廖化应该就是自己念念不忘的敌人。

    这也不怪文布孤陋寡闻,廖化虽然是关羽的主簿,但是,廖化的名气还没有完全流传开。

    陈凤毕竟曾是关羽的部将,见过大世面,“廖化是谁,你就先不用管了,你只需要知道,大都督截击关羽失败,就是拜了这个人所赐。”

    “我还听说,因为这个人,大都督一病不起,现在正在鄂州养病。”

    “远的不说,单单说近的,这个匪首曾经以三百兵力攻进巫县,并且随意进出。”

    “现在,他的麾下有了千余兵力,你觉得,仅仅依靠巫县的刘阿,能守住城池?”

    文布巴不得巫县被攻破,最好刘阿战死。

    廖化越强,文布的失败才不会那么显眼。

    文布:“咱们应该怎么办?”

    陈凤斩钉截铁的说道:“咱们必须支援巫县。”

    看到陈凤的态度,文布立即开始想对策。

    按照陈凤的一贯行为方式,救援任务一定由文布执行。

    带兵支援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救援失败,责任肯定跑不了,救援成功,主要功劳也不是自己的。

    如果敌人没有进攻巫县的计划,那么,文布肯定会白跑一趟,将士们肯定会有怨言。

    文布当下的任务是获取大功,官复原职,可不想把宝贵的时机和兵力用在这种地方。

    而且,自己和邓凯有联系,本应该更早得到消息。

    陈凤却提前掌握了敌人的进攻计划,这让陈凤怀疑情报的真实性。

    文布眉头皱了起来,“陈将军,请恕我直言,你怎么能确定,敌人一定会进攻巫县?”

    陈凤拍了拍手,一个中年人走进了府衙。

    中年人佝偻着腰,显得非常谦卑。

    如果廖化在这里,一定可以认出,这个人就是那名在巫县城门被俘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