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102、飞渡兴山

102、飞渡兴山

    夜色正深,此时的廖化和三百勇士一起,翻越兴山。

    兴山是熊山的一部分,也是兴山城东侧最高的一座山峰。

    上山时,队伍保持绝对安静,没人说话。

    除了呼吸和脚步声之外,树枝划过甲衣的声音,鸟儿受惊起飞的声音,也不断在廖化的耳边响起。

    廖化的这些苦,完全是自找的。

    军事会议上,廖化力排众议,要求关平和陈邵发动一次夜袭。

    说是夜袭,更像一场袭扰战。

    除了陈邵那支养精蓄锐了很久的部队,关平同样会带兵参与这场夜袭。

    投石车会是战斗的主角,军事会议之后,这些攻城武器就已经在营地外完成部署。

    战争准备过程并不顺利。

    战场核心区域,有两军大量斥候,江东军很快就掌握了廖化军的动向。

    大量江东军斥候试图接近投石车。

    除了打探情报,阻止攻城武器部署之外,敌人还试图使用火箭破坏。

    投石车的进攻,将会在午夜发动,那时候,陈邵也会派人发起佯攻。

    这一轮夜袭,廖化不求取得太大成果,只希望震慑住敌人。

    关平的队伍并不直接参加战斗,而是护住陈邵军侧翼,监督兴山城外大营的敌军动向。

    一旦敌人有异动,关平就会出兵进行阻击,掩护陈邵的部队。

    距离计划中的进攻时间还早,山下此时非常安静。

    廖化的这支队伍,同样也是夜袭行动的重要部分。

    廖化试图带兵沿着兴山外围迂回,绕到兴山城南侧。

    一旦将士们从城南实施行动,响应城北的战斗,牵制敌人的部分兵力,夜袭的效果必然会更好。

    按照廖化的本意,他没想上兴山,为了行动隐蔽,他希望绕到更远的位置。

    但是,队伍集合出发的时候,耽误了一点时间。

    由于想把浪费的时间争取回来,将士们只能选择从兴山出动。

    为了避开敌人斥候的侦察,廖化有意躲过了适宜部队通行的道路,走那些树丛茂密的野路。

    廖化对这场夜袭的目标很明确,他不想趁机夺城,只想对敌人展开骚扰。

    虽然没能掌握清楚兴山城的实际兵力,但是,廖化很明白,孙桓的兵力不会比自己少。

    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进攻一座有防备的坚城,这不是一个好主意。

    不知道走了多久,将士们来到山边。

    透过一处树丛缝隙,廖化看到了山下的火光。

    廖化这才发现,大军已经来到了兴山的边缘。

    兴山城就在脚下,这边的视野,远比关平扎下大营的那处半山腰更好。

    廖化怀疑,如果不是天色已晚,自己或许可以看清敌人的山上部署。

    小心翼翼靠近山边,廖化看向了脚下。

    一些泥土和小石子从山边坠落,掉进了黑暗中的兴山城内。

    廖化很快打消了下山偷袭的想法,山势太陡了,山的海拔又较高。

    鲁莽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成鬼的概率反而更大。

    仅仅是一处山边,就可以有这种视野,廖化有些感慨,兴山城确实是一处易攻难守的地方。

    除了城池西侧的河道之外,兴山城东侧的兴山,同样是一处关键制高点。

    控制了兴山,就可以俯瞰城里守军的动向。

    兴山的山势陡峭,部队很难从兴山直接下山,偷袭兴山城。

    如果攻城一方在山上部署了足量弓箭手,甚至,部署上投石车。

    那么,兴山城的守军也只能仓皇撤军,丢掉城池了。

    廖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夜袭计划出现了极大漏洞。

    兴山这么重要,敌人不可能不安排重兵驻守。

    念头刚刚兴起,探路的士兵就折返了回来。

    斥候轻声说道;“廖将军,不好了,前方山路上似乎有不少敌人的哨兵,咱们恐怕要原路返回了。”

    行进到半山腰才原路返回,夜袭注定会失败。

    廖化派出更多斥候,由丁奉亲自带队,去抓俘虏。

    偷袭的将士快速得手,一共抓住了两名士兵。

    斥候们紧紧捂住俘虏的嘴巴,避免对方出声。

    看着面前的两名俘虏,廖化压低声音,“你们两个,谁来说?”

    两名俘虏都不主动出声,廖化挑了一名年轻人。

    提醒俘虏不要大喊大叫之后,廖化示意捂住青年嘴巴的斥候松手。

    看向青年,“兴山上有多少人,在哪里部署?”

    青年很配合,压低了嗓音,“禀告军爷,我们山上有千余将士,都在山顶布防。”

    青年的回答和廖化预料中一样,但是,廖化却没有丝毫得意。

    继续追问了起来,“这一千人在哪扎营,给我领路,必有重赏。”

    青年有些迟疑,廖化不得不再次出声催促。

    最终,青年坦诚,并非他不愿给廖化带路,而是没办法带路。

    根据俘虏的供词,廖化了解到,兴山内的江东军,全都在山顶驻防。

    但是,敌军部队分立了三座大营,互相形成犄角之势,每座大营的兵力都相似。

    依靠廖化手上的兵力,是没有办法同时进攻这三座大营,即使躲过了敌人的斥候,他只能偷袭其中一至两座。

    兵力不足,行动又失去了突然性,后果不堪设想。

    廖化同样不能无视山顶的敌人,继续下山,执行原先的夜袭计划。

    兴山处在敌人的控制中,这就意味着,一旦廖化和三百勇士的行踪暴露了,敌人可以随时切断廖化军的后路。

    廖化只能命令将士们停止行军。

    现在的廖化,有三个选择。

    首先,继续执行原计划,夜袭兴山城。

    其次,原路返回,折腾一晚上,却无功而返。

    最后,带领将士们偷袭兴山的敌军大营,在敌人做出有效反应之前,及时撤军。

    廖化立即放弃了夜袭计划,命令将士们继续上山,准备突袭山上的敌军大营,一旦形势不妙,将士们也可以原路返回。

    当然,廖化没有释放那两名倒霉的俘虏,相反,廖化命令俘虏跟着斥候一起行动,应对敌人哨兵的盘问。

    就这样,在上山的过程中,利用俘虏找出了大量江东军的明暗哨兵,并且消灭。

    将士们不断朝山顶摸了上去。

    在一处山路拐弯处,一支正在下山的部队和廖化军迎面相遇。

    廖化没办法追究,这支部队怎么躲过己方斥候探查,他只能立即发起进攻。

    敌军人数不多,反应更慢。

    一轮交战,敌人丢盔弃甲,损失惨重,仓皇逃上山。

    清点了身边的将士,廖化军没有出现任何损失。

    但是,厮杀声已经暴露了一行人的行踪,继续上山,突袭山顶营地的计划,也只能放弃。

    清理完战利品,集合好士兵,廖化开始组织部队原路撤退,队伍再度退回之前俯瞰兴山城的那处山边。

    午夜已到,城下响起了飞石撞击城墙的声音。

    夜袭行动似乎正按照计划进行。

    看向城内,廖化却意识到情况不对。

    廖化多次进入兴山城,对城池的结构很了解,即使在黑夜中,廖化也能判断出大致方位。

    城内的火光正向北门集中,除此之外,码头方向同样出现了大量火把。

    火把的密与疏,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反映出敌人的兵力调动。

    兴山城的敌人,很可能也想在今天晚上发动反击。

    联想到自己击溃的那支敌军,敌人似乎在今天有大动作。

    廖化撞破了兴山上的敌军计划,但是,山下的将士未必能在遭遇战里占到便宜。

    更糟糕的是,廖化没有时间了,他无法派人立即下山,通知陈邵和关平做好防备。

    廖化不得不采用更激进的手段。

    站在山边,看过脚下的黑暗,紧跟着,廖化回头,望向身后的将士们。

    所有人都沉默的看着廖化。

    不少人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发出沉重的呼吸。

    廖化并不知道,邓艾偷渡阴平时,马阁山的地形是否像兴山这么险峻。

    但他知道,一旦敌人击破了陈邵和关平的部队,那么,兴山城战场好不容易树立起的主动权就丢了。

    更糟糕的是,敌人很有可能顺势杀上熊山,抢走囤积在半山腰的那些粮食。

    所以,廖化下达命令,就地放火,通过引燃兴山的手段,提醒山下的将士们计划有变。

    同时,廖化督促将士们,用衣物裹住自己,准备‘滚’下山。

    一边脱下衣服,廖化一边进行最后动员,“我并不想冒险,但是,今天这个险,咱们还真的得冒定了。”

    “飞渡兴山,是最快的下山手段。”

    “不少勇士会死在下山的过程中,而且,进入兴山城只是第一步,咱们后面还有更重的任务。”

    “我的力量太单薄了,希望你们助我一臂之力。”

    最先做出回应的,是丁奉。

    丁奉用衣服裹住身体,丢弃了长枪、弓箭等不便携带的武器,只随身携带了一把短刀。

    和廖化不同,丁奉讲话很直接,“都在等什么呢,赶紧跟着廖将军下山,立功之后,一起喝酒。”

    丁奉第一个下山,廖化笑了一声,同样不再迟疑。

    把詹晏送给自己的虎皮弓绑在腰上,廖化护住头部,‘滚’下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