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136、不祥征兆

136、不祥征兆

    派出骑兵之后,廖化一直心绪不宁,右眼皮直跳。

    廖化只希望骑兵能快速行动,做出提醒。

    进入临沅城,廖化迅速接手城中军政事务,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一切都在为战争做服务。

    廖化集中了全城将士,下达了备战命令,只等援军入城集结之后,将士们就会开始北上。

    将士们检查装备,部队进行队列训练。

    大量平民受到临时征召,参与城中的辅助工作,整理仓库,为物资分类等等。

    廖化没有忘记自己给荆州兵的承诺,在北城区,设置了一个安置荆州兵家眷的区域。

    由于流民大量南迁沅南城,北城的流民安置点空出了不少地方。

    稍作改造和清扫,安置点就可以重新投入使用。

    廖化还在安置点增派了兵力,避免家眷入城之后,带来麻烦。

    命令下达给部将之后,廖化便在卫兵的簇拥下,巡视城里的秩序。

    樊胄的政务能力还算优秀,城中一切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经过汉军的经营,城中虽然有不少战争痕迹,军民却已经走出了战争阴影。

    到处都是新修建的房屋,百姓也回归到了正常生活中。

    混入城里的江东军乱兵,早已经销声匿迹。

    即使这些敌人没有全军覆没,也大多表现的老老实实。

    廖化不需要身披铁甲巡视,更不必担忧附近会飞出一支冷箭。

    当然,廖化可以不在意,卫兵们却尽职尽责。

    对于行军路线上的重要房屋,卫兵们都会提前进行检查。

    求见廖化的人,也需要经过层层报告,和严格检查。

    临沅、沅南、汉寿三地距离较近。

    所以,廖化仅仅在城里巡视了一圈,汉寿和沅南的部队便入城了。

    至此,除了沅陵的部队,汉军已经完成了集结。

    沅陵城的部队,需要等待樊胄带兵南下,才能开始北上。

    廖化准备利用这几天,让将士们做好充足的备战。

    既然汉军主力已经进城,廖化派人找到部将们,下达了校场阅兵的命令,准备进行出兵前的最后动员。

    在校场上,将士们排好队列。

    汉军接连作战,但是,也得到了各种补充,汉军的总兵力不减反增。

    临沅城汉军,总兵力接近五千。

    由于场地有限,接受廖化检阅的,不到一千人。

    尽管如此,校场上全是人,一眼望过去,几乎看不到边界。

    汉军兵力充足,兵员素质却参差不齐。

    士卒有老有少,装备也各式各样。

    示意将士们安静之后,廖化环顾整个校场,抛出一个问题,“我军进入武陵郡,已经一段时间了。”

    “我想问大伙一句,你们随我作战,到底图什么?”

    本已安静下来的队列,重新响起了窃窃私语声。

    廖化也没有制止,放任将士们讨论。

    估计火候差不多,在场所有人都听明白廖化的问题后,廖化示意众人安静。

    这一次,将士们花费了一点时间,才控制住情绪。

    廖化就近点名一名青年士兵,看着对方,廖化缓和了语气,询问道:“你来回答。”

    得到廖化的亲口询问,青年似乎很激动,他身边的士兵也纷纷转头,看向这个幸运儿。

    士兵们脸上的表情多种多样,有人羡慕,有人嫉妒,还有人,似乎期待青年出丑。

    青年的脸色胀红,“我想消灭孙权,兴复汉室。”

    廖化没有点评青年的回答,看向青年左侧的中年士兵,继续追问。

    中年人要稳重的多,“我不希望背盟小人夺取荆州,要帮助主公,夺回天下。”

    紧接着,廖化又示意中年左侧的士兵继续回答······

    一个又一个人追问下去,所有的回答都大同小异,两人的回答似乎给其他汉兵提供了标准答案。

    询问到第十个人,廖化意识到,自己不会从士兵的嘴里得到满意答复。

    制止了士兵们的回答,廖化再次要求将士们保持安静。

    提高自己音量,廖化试图让更多将士听到自己的声音,“你们说的都对,咱们举起义旗的最终目的,确实是为了兴复汉室,咱们不仅要消灭孙权,还要北伐,夺回洛阳,解救天子。”

    “但是,”廖化有意停顿片刻,让在场兵将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咱们作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大汉,更是为了咱们自己,以及家人。”

    “赌上性命,凭借一刀一枪,不就是想杀出一个功名,让家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走到第一个回答自己问题的青年身边,廖化神情严肃,“你再跟我说一遍,你参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青年的脸色有些尴尬,沉默了片刻,他再次开口,“报告太守,我想要消灭孙权,兴复······”

    这一次,廖化没等对方说完,他直接抬起脚,踹了对方一下,“说实话。”

    青年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说话也有些结巴,“我希望在战场上活下去,战事结束,回家娶妻生子。”

    青年身边的将士,开始哄笑,青年的脸色,再次变红。

    廖化这才有了笑意,安慰青年,“笑你的,恐怕跟你一个想法。”

    退后几步,廖化再次看向校场的众将士。

    这一次,将士们自发保持了安静。

    “和兴复汉室相比,封妻荫子,同样重要,咱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卸甲归田之后,自己和亲人们能安稳度日,希望子孙后代可以远离战争。”

    “我不能保证,所有的将士都能跟着我走到最后,亲眼看到天下太平的一天。”

    “但是,”廖化的音量再度提高,“我可以保证,一定让咱们的亲人和子孙,告别这个乱世。”

    廖化的神情变得庄重起来,“为了天下,更为了咱们自己,我希望得到将士们的力量。”

    不知道哪一名将士最先开始欢呼,但是,校场上的欢呼声很快连成了一片。

    发表完演说,廖化下令解散队伍。

    廖化准备前往四座城门,给守将们训话。

    顺利巡视完西门和南门,在东门城门处,廖化看到了守兵在跟一伙平民争吵。

    双方吵得很激烈,廖化看到之后,驱马上前,“怎么回事,为什么和民众起争执?”

    卫兵看出了廖化,行了个军礼,“报告太守,这些平民想入城,但他们却不接受我们的检查。”

    一名老者来到廖化身边,进行解释,“我们不是可疑人员,贵军将士通知我,说我的孩子正为汉军效力,所以,我才想进临沅城寻亲。”

    老者指了指身后的平民队伍,“他们和我的情况一样,我们都是在南下途中遇到的。”

    再次看向廖化,老者苦笑起来,“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大家就舍弃家业南下,身上的行李太多了。”

    “为了躲避江东军的追击,我们很多人都几天没吃过饱饭了,等这几位小伙子检查完行礼,只怕天色都晚了,很多孩子和老人真的熬不住了。”

    老者鞠了一躬,“我向您道歉,希望能通融一下。”

    看到这一队人的难民打扮,以及那些随身行李,廖化已经相信了这些人的身份。

    廖化连忙下马,搀扶着老者,“老人家,不是你们对不起我们,而是我们欠你们太多。”

    “将士们没能守住荆州,让荆州的百姓流离失所,我廖化在这里向大家道歉。”

    廖化并不准备和稀泥,“也希望老人家理解我们的将士,将士恪尽职守,才不会让江东背信弃义的小人再次偷袭得手。”

    “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大家。”

    廖化也不是一个不知变通的人,“在场的所有老人和孩子,都先行进城,我早已腾出了入住的地方,但是,年轻人体力好,倒也不差这点时间,希望他们能在这里配合我们检查。”

    廖化语重心长,“老人家放心,你们的东西,我们会毫发无损的交换给你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也可以随时告诉我。”

    最后,廖化向老者表态,“希望老人家能信任我们,监督我们,给我们一点时间,将士们一定将窃取荆州的盗贼尽快驱逐,为百姓们夺回家园土地。”

    廖化命令自己的卫兵在前引路,带领那些老人和幼童提前进入北城。

    同时,廖化还安抚了守门的卫兵,并且夸赞了对方。

    士兵虽然不擅变通,但是,在战争年代,一名忠于职守的将士,远强于一名脑子灵活的聪明人。

    卫兵开始检查平民的行李。

    正当廖化准备离开的时候,城外传来了一阵马蹄声。

    平民纷纷嚷开道路,一名骑兵朝着城门冲了过来。

    来人正是廖化派出去追赶沙摩柯的那人。

    制止了守兵的盘问,廖化把骑兵喊到身边。

    “怎么样,我的意思,五溪蛮王知道了吗?”

    骑兵面色得意,“虽然我没有亲眼看到蛮王,但是,属下幸不辱命,我一路追到了五溪营寨,廖太守的叮嘱,已经原封不动的让守门蛮兵代为转告。”

    “蛮兵告诉我,蛮王感谢太守,承诺一定注意安全,完成太守的任务。”

    廖化的右眼皮,再度开始狂跳。

    三国志廖化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