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255、襄阳战起

255、襄阳战起

    时间进入八月。

    汉魏两军依托襄阳和樊城,隔着汉水对峙。

    站在襄阳北城城楼上,廖化俯瞰起汉水。

    视野不算清晰,仔细看过去,却能清楚看到樊城外的兵力调动。

    廖化感慨万分,如果守卫襄阳的魏将能在投降之前保持理智,仔细观察汉水北岸的局势。

    或许,就会发现魏军援兵的调动,也就不会选择投降了。

    这段时间,魏军步骑队伍陆续到达樊城。

    似乎是为了耀武扬威,每一支魏军到达战场后,都会赶到汉水边,摇旗挑战。

    从示威兵力规模和番号上判断,魏军在樊城下可能集结了超过五万人的大军。

    当然,廖化并没有完全被敌方展现出的兵力给吓到。

    魏军的五万大军未必是实数,如果廖化统帅魏军,他完全可以通过来回调动兵力的方式,来营造出一种兵马实力庞大的氛围。

    魏军并没有选择全力进攻襄阳,敌军的一支主力留守城外。

    期间,敌人利用小船,往汉水南岸进发,运送斥候。

    汉军抓捕了不少魏军斥候,却终究没能留下所有人。

    敌人很可能已经打听到了汉军许多情报。

    对于汉水北岸的敌情,廖化丝毫不了解。

    汉军没有渡河攻打樊城的计划,廖化倒也不需要拿士兵们的性命去冒险。

    因此,汉军在襄阳和汉水岸边进行了布防。

    襄阳战场上,汉军的战兵数量超过了一万。

    两军对峙的这段时间,关平带兵北上襄阳,配合廖化,组织防御。

    詹晏也在到达麦城,接管城防之后,派出部分士兵,支援襄阳。

    汉军重兵防守襄阳城,警惕魏军渡河南下,但是,廖化的关注重点,一多半都放在江陵和夷陵两地。

    由于廖化归关羽节制,夺取襄阳后的第一时间,他就派人向关羽报告了战情。

    得到汉军的捷报,关羽的反应是大喜。

    夺取襄阳,汉军的确挑衅了魏军,然而,不论是战略意义,还是战术价值,襄阳都比麦城更重要。

    汉军不战而胜,牛金辛苦修筑的坚城也拱手让给了汉军。

    和襄阳的情况差不多,汉军虽然夺取了江陵,却并没有遭遇江东军的反扑。

    江东军余孽除了组织几次失败的叛乱密谋和刺杀计划之外,并没有给汉军的统治带来太多阻力。

    没有阻力,并不代表没有麻烦。

    攻打江陵的时候,江东军为了给汉军制造后勤压力,在江陵附近,施行坚壁清野策略。

    这个策略带来的麻烦,一直持续到战后。

    百姓们留在江陵,对资源造成极大损耗与浪费,各类物资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为了保证百姓的生存,让江陵恢复原有秩序,汉军在江陵各个城区设置放粮区域,救济百姓。

    可以说,汉军一多半的精力,都用在了遣返百姓上。

    受到朱然坚壁清野策略的影响,江陵城里集中了大量百姓。

    撤入江陵的时候,许多百姓的随身物资在路上遗失和毁灭。

    随着战事的持续,整个江陵地区,都面临着物资紧缺的难题,尤其是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死。

    为了鼓励百姓们出城返乡,汉军不得不拿出另一部分物资,无偿赠送给百姓。

    除了物资上的援助,汉军还派出一些士兵,执行护送和引导任务。

    确保返乡路上,那些老弱百姓,不会受到健壮者的欺凌。

    汉军的某些队伍,还帮助那些没有生存能力的百姓搭建房屋。

    东线事务很琐碎,却终究没有出现过大战。

    从夷陵返回的使者很快带回消息,廖化惊呼庆幸。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汉军长驱直入,先后夺取了襄阳和樊城,同时,重兵围困夷陵。

    按理说,荆州局势并不应该出现反复。

    尽管刘备在之前的马鞍山战斗中负伤,但是,汉军军中并不缺少精兵良将。

    刘备养伤期间,汉军充分发挥出局部战场兵力优势,对夷陵展开进攻,江东军外围据点纷纷陷落。

    在拆毁全部的烽火台与哨所之后,汉军对夷陵城外的江东军营地,展开总攻。

    攻势很顺利,汉军轻松突破江东军的防御,夺下大营。

    营地里的江东军大半被俘,只有少数幸运儿逃回城里。

    汉军都督赵融统帅少量汉军,在夺取的城外大营中驻扎,吴班带领部队,打造起攻城器械。

    变故发生在夜晚,汉军没想到,江东军在营地隐蔽位置设置了地道,只等夜晚一到,敌军突然现身杀出。

    突袭的江东军迅速杀败了赵融的部队,赵融也死在乱军之中。

    不仅如此,敌人还救下了白天战事中被抓捕的俘虏们。

    夷陵守兵趁机打开城门,配合城外的江东军,共同作战。

    两支军队一鼓作气,杀入营地,摧毁了江东军守兵,这才导致局势出现变化。

    原本,汉军攻克了江东军大营,应该是一件大喜事。

    但是,破营的当天晚上,江东军利用埋藏在城里的地道,发起反击。

    江东军杀出城外,对汉军展开突袭。

    汉军没有防备,继赵融之后,吴班也被江东军杀败了。

    江东军兵分两路,一路焚烧汉军攻城器械,另一路,直接进攻汉军大营。

    在之后的作战中,江东军杀散吴班,击败陈式,奇袭部队一度杀到刘备嫡系白毦兵身边。

    直到赵云统帅的后军及时出现,刺死了江东军将领刘阿,这才稳住战局。

    意识到继续进攻没有机会了,吴军开始收兵回城。

    进城之前,江东军没有忘记那座城外大营,在营地里放了一把火,彻底摧毁了这座大营。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廖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廖化使者赶到夷陵城下的时候,正好遇到了江东军的突袭。

    廖化的使者根本没能见到刘备,很快便匆匆返回。

    这场夜袭,是陆逊最后一次反败为胜的机会。

    如果夷陵战局让陆逊翻盘了,那么,关羽和廖化这两支部队就断绝了蜀地的增援,蜀军将会失去难得的优势。

    没等廖化派出第二拨使者,成何来到他身边,通报汉军使者到来的消息。

    使者是马良,城墙上人多嘴杂,不是说话的地方,廖化直接把对方引到府衙。

    廖化关切道:“夷陵战况怎么样,听我的人说,江东军在夷陵战场发动了一场夜袭,我军损失极大?”

    马良的脸色很沉重,“江东军发起突袭的时候,众将士拼命死战,陛下受了点惊吓,幸好没有受伤。”

    “这一次敌军的突袭,让我军损失惨重,都督赵融战死,都督辅匡伤重流血而亡,兵马伤亡和失踪总人数高达千人。”

    马良咬牙切齿,“这个大仇,不可不报,我军将士铁了心,准备复仇。”

    “江东军同样损失惨重,将军刘阿被赵云将军杀死,兵马损失高达数百人。”

    汉军遭遇江东军偷袭,损失极大,将士们的士气,倒也没有出现动摇。

    江东军的偷袭,虽然给汉军造成了重创,但是,敌军没能趁胜追击,给了汉军可乘之机。

    江东军烧毁了城外大营,退向城中,并且,堵塞住了地道。

    这就导致,汉军对夷陵的攻城,变得很艰难。

    马良这次来到襄阳的目的,倒也不全是为了巡视城池。

    马良的语气开始变化,“将军夺取襄阳的消息传到夷陵军中,陛下非常高兴,他还说,你不愧是他看好的后起之秀。”

    听完马良的这番话,廖化总算松了一口气。

    襄阳城是荆州的北部重镇,夺取城池之后,将士们毫无疑问,开辟了第二战场。

    刘备的一句玩笑话,等同于把这件事情给翻了过去。

    马良变换了一种表情,“主公说了,襄阳之战打的好,打出了我军的威风。”

    “主公同样也说了,现在我军的关键目标,在于巩固江陵的战果,夺取夷陵,控制住南郡。”

    “大军暂时没有余力北上援助,陛下希望将军能够守住襄阳。”

    “哪怕敌人继续南下,那也无所谓,控制住襄阳,也就威胁到了敌军南下的粮道。”

    “无论什么时候,襄阳都不容许有半点闪失,尽量把敌人挡在南郡之外。”

    廖化的神态很坚定,“你可以放心,我军在襄阳内外布置了多重防御。”

    “只要敌人敢渡河进攻,我就会采取坚决措施,进行打击。”

    马良大笑了起来,“如果其他人跟我这么说,我会以为他在吹牛,廖将军却不一样,我相信你有兑现承诺的能力。”

    马良的神态轻松了很多,“你需要我做什么,有什么话带给陛下吗?”

    廖化叹了口气,“襄阳地处抗魏一线,缺兵,缺粮,缺钱,但是,夷陵战场更重要,更需要人员物资,这些困难,我军可以努力克服。”

    “如果你真要替我带一句话,那就希望你告诉陛下,我一定会保证守住襄阳城。”

    廖化准备送客,马良却选择了拒绝,“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到襄阳城了,廖将军不准备带我进城里去看一看?”

    马良并非真的想在百忙之中散步,他必然想亲眼见证襄阳城的防御情况,检查仓库中的后勤物资。

    廖化伸出手,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准备引导马良离开府衙,巡视城里的要害。

    一名汉兵急匆匆的走进房间,他说道:“廖将军,魏军准备渡河了。”

    看向马良,廖化的语气依旧平静,“战事即将开始,我准备去一线观察。”

    廖化叮嘱成何,“你带马先生看一看咱们缴获的襄阳存粮,清点仓库中的军器。”

    交代完毕之后,廖化立即带领身边卫兵,赶到汉水边缘。

    ……

    魏军在原有浮桥的基础上,又新加了三座浮桥。

    河边停靠了一些临时完工的小木船。

    这些船只太小了,没有办法当摆渡船使用,想必是魏军制造浮桥的半成品。

    一旦魏军决意渡河,浮桥将会迅速搭建完毕。

    河的对岸,大量魏军步骑兵将已经做好准备。

    廖化看向丁奉,“做好准备了吗?”

    丁奉点点头,“放心,石子和竹竿都已经准备妥当。”

    丁奉所说的石子,是汉军在襄阳附近拾取并集中起来的小型石块。

    只要能把这石头在关键时候倾洒到岸边,登岸的魏兵稍不注意,踩中这些石子,就会迅速摔倒。

    除了这些石子,汉军还在水边放置了大量石块。

    敌军贸然展开登陆进攻,一旦落水,很容易被石块划伤。

    石块和石子都是用来破解敌军登岸的利器。

    竹竿的作用更加简单粗暴,阻止魏军铺设浮桥,在河岸和浮桥之间,留下一段水面。

    除了这些准备,汉军还在河岸边胡乱堆放着各类木栅栏。

    这些东西可以在敌军发起突袭的第一时间,部署起一道临时防线。

    不仅如此,汉军还在岸边集结了一些会水的士兵,必要时刻,这些将士们会下水战斗。

    而且,汉军把弓箭手集合成军,除了携带起足量箭矢之外,士兵们身边还有大量引火物。

    远处的魏军开始行动,部分士兵背负着木板和物料,登上浮桥。

    另一部分魏兵划着木船,朝着浮桥末端驶来。

    这些魏兵,就是为后续部队打开进攻通道的先头部队。

    大概是为了掩护铺设浮桥的部队,敌军那些放置在岸边的投石车开始咆哮。

    石弹在天空中飞舞,朝着汉水南岸砸了过来。

    大多数石弹无力的落下,激起水花,甚至部分石弹砸到了浮桥上。

    投石车的威力很小,但却提高了魏军先行部队的士气。

    已经登上浮桥的魏兵们,开始使用木板架设浮桥。

    丁奉给廖化行了个礼,随后,下去指挥部队。

    等到敌军士卒接近,汉军开始使用火箭,进行射击。

    和魏军的投石攻势差不多,汉军的箭雨同样伤害很小。

    矢箭即使没有射空,落入水中,也被敌兵身后背负的木板轻易阻挡。

    少数起火的魏兵直接跳进了水里,灭火之后再爬上浮桥。

    汉军的火箭射击虽然用掉了大量矢箭,效果却并不理想。

    丁奉叫停了弓箭手的攻击。

    等到敌人更近一步,汉军改用长枪或者竹竿,阻挠魏军铺设浮桥。

    就这样,魏军始终没能把浮桥架设到岸边。

    过了一会儿,汉水北岸响起隆隆鼓声。

    廖化喃喃自语道,“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