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264、堤下之战

264、堤下之战

    丁奉没有拒绝百姓们的好意,把这些自愿参战的平民集中起来,由王宪管理,登上河堤,参与防御。

    得到民兵的支援,丁奉从河堤上抽调更多兵力,到堤下布防。

    百姓的自发参战行为,虽然让廖化很感动,但他更清楚这些人的真正实力,知道不能把这些民兵贸然投入战斗。

    民兵士气高昂,但是,他们缺乏战场经验,更适合站在安全的地方,射出几支箭,或者,扔下一些石块。

    只要战况没有出现绝对的危急,丁奉就不会让民兵们参战。

    除了战斗力有待商榷,这些民兵中,未必不会混进别有用心之徒,甚至,有可能混入了打算浑水摸鱼的魏军士卒。

    丁奉没有时间和兵力针对所有民兵进行筛查,把这些人安排到堤坝上,尽量远离战场,是最利于战情的决定。

    进入战场,就是汉军的民兵。

    丁奉集合了军中的全部弩箭,交给民兵们使用,为了防止由于操作失误导致武器的损伤,他还给王宪等人配备了教官进行指导。

    弩箭使用的技术含量很低,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民兵的人力。

    妥善安置好民兵,丁奉命令将士们停止备战,节省力气,部署防御。

    王宪的消息很准确,汉军展开行动之后没过多久,一支魏军赶到河堤战场,全是骑兵。

    魏军没有仓促进攻,他们的主力在阵前列阵,少量骑射手脱离队伍,来到阵前,对汉军进行点射。

    遭遇攻击,部分汉军弓弩手同样携带武器出列,与魏军骑兵对射,双方互有伤亡。

    丁奉派出侦察魏军动向的斥候无一返回,恐怕凶多吉少了。

    尽管得不到准确情报,从火把数量上判断,魏军人数不会超过五千人。

    丁奉再度下令,针对魏军的骑阵特点,汉军阵型进行轻微调整。

    把堤下的指挥交给部将负责,丁奉亲自赶到堤坝上,竖起将旗,居高临下,俯瞰战场。

    魏军的集结没有坚持太久,很快,一支五百人的轻装骑兵出列,排成楔形阵之后,朝着汉军发起冲击。

    和魏军骑射手对箭的弓弩手迅速转身,退回了己方的军阵中。

    汉军一线部队,尤其是直面魏军骑阵的汉兵们,丢下挡箭的盾牌,举起长枪防御。

    双方以强对强,拼的就是一口气。

    丁奉握紧拳头,他并不清楚,汉军能否顺利挡住魏军的冲锋。

    一线的拒鹿角和木栅栏确实对魏军骑兵造成了阻碍,不少骑兵因此摔倒,整个骑阵的速度放缓。

    然而,魏军的攻势,却并没有减弱太少。

    汉军第一个50人小队,很快与魏军骑阵迎面相撞。

    魏军不断有骑兵落马,战马受伤发出悲鸣,但是,魏军凭借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冲开了汉军的防御。

    哪怕这五十人都是钢铁战士,也抵挡不住十倍的骑兵,这伙汉军很快消失在了魏军骑阵中间。

    将士们虽然没有挡住魏军骑阵,他们的表现,却没有给汉军丢脸。

    从队率到汉兵,没有一人逃跑,直到最后,所有人都守在自己的位置上。

    魏军骑阵变得混乱,速度也明显下降,他们继续冲击汉军的第二支小部队。

    第二队汉军依旧坚如磐石,义无反顾的挡在魏军面前,并且,把失去速度的敌人挡住了。

    两翼的汉军将士开始向战场核心区域移动,魏军有被包围全歼的趋势。

    攻势受阻之后,魏军放弃进攻,开始撤退。

    汉军趁机发起小规模反击,击杀了不少掉队的魏军,夺取了一些马匹。

    等到魏军撤离之后,汉军迅速打扫战场,把缴获的马匹和装备运送到了后方。

    汉军伤亡并不大,首当其冲遭受魏军冲击的汉军小队损失最重,但是,还是有不少士兵运气好,幸存了下来。

    汉兵把幸存者带回后方休整,伤员和俘虏也纷纷转移,进行合理安置。

    后方的几支汉军小队迅速向前,补全了缺口。

    在刚才的作战中,汉军保留了实力,魏军同样没有用出全力。

    汉军的表现,基本符合丁奉的预期。

    丁奉将目光望向魏军军阵,等待敌军发起进攻。

    魏军骑兵退回之后,同样撤到后方休整。

    魏军随后敲响战鼓,大批魏军骑兵开始下马。

    第二波魏军士卒迅速朝着汉军发起冲锋。

    魏军动用了主力,敌军斗志高昂,士兵们一边冲锋,一边高声呐喊。

    汉军的鼓声同样响了起来,堤下汉军的阵型再度出现变化。

    原本五十人一组的汉军小队迅速变阵,汉军队列变得更密集,两个小队合兵成一个百人大队,排列成方阵。

    部分小方阵人数不足,所以,方阵的大小各不相同。

    从高处望下去,六个不规则的小方阵,又组合成了一个更大的方阵。

    汉军变阵的时候,两军的距离正在缩短。

    两军弓箭手,先一步展开对射。

    将士们的动作非常迅速,在两军交战之前,汉军完成了变阵。

    步兵的厮杀,比骑兵战更残酷,双方将士们的身法也更灵活。

    顺着汉军小方阵之间留出的通道,魏军杀进了阵中。

    不论魏军怎么行动,汉军兵将都坚守自己的防区,没有擅自行动。

    丁奉知道廖化的命令,将士们只需要守够六个时辰,但是,他并没有把具体期限告诉将士们。

    只有这样,将士们才不会把精力用在计算时间上,而是专注于战斗。

    丁奉倒也给足了将士们信心,所有将士都知道,汉军这次突袭河堤的行动,是廖化亲自制定的计划。

    廖化统兵以来,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支部队,又没有遭遇过大败,将士们对自己的主帅有信心。

    发生接触后,两军将士开始厮杀。

    魏军围攻汉军小方阵的同时,也陷入了汉军大阵的合围。

    魏军不敢在击败汉军大阵之前进攻堤坝,所以,两军在堤下,展开殊死对战。

    短兵相接,双方同样精锐,厮杀了一段时间,魏军没能击败汉军。

    甚至于,魏军主力攻击后的战果,并没有比少量骑兵冲阵的效果更强。

    魏军后方响起撤军的金声,入阵的魏军将士,采用比冲锋时候更快的速度,撤出战场。

    等到敌军主力退走之后,汉军的各个小方阵开始解散,将士们开始围歼残存在阵中的敌军将士。

    魏军的全力进攻,并非毫无价值,由于敌人投入了主力,原本汉军部署在前线的木栅和鹿角大多被破坏了。

    剩余的防御工事,很难限制魏军骑阵的冲锋了。

    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汉军将士体力消耗较大,仅仅救治了己方伤员。

    魏军俘虏和伤员中所有还能动的,统统赶往前线,修复防御工事。

    伤势严重,明显救不回来的敌兵,在解除武装之后,就留在战场上,任由他们自己照顾自己。

    战场进行过简单清理,一线防御工事得到修复之后,丁奉再次鸣鼓示意。

    汉军将士又一次变阵,方阵再次转化成天女散花阵。

    汉军备战的时候,魏军同样在重整队伍。

    魏军主力全部撤回之后,敌人停止鸣金,重新敲响战鼓。

    所有下马骑兵,重新跳上战马,骑兵开始整队。

    为了第三波进攻,魏军进行了充足的准备,浪费了很长时间。

    没有等到彻底恢复骑阵,简单集结之后,魏军便朝着汉军军阵发起冲锋。

    数千骑兵冲锋,让大地震动了起来,河堤上的丁奉同样出现了震感。

    时机成熟,汉军不再留后手。

    伴随着鼓声,天女散花阵再度分解。

    所有的汉军将士都按照“伍”和“什”为单位散开了。

    汉军军阵减小了纵深,强化了横面,抵御魏军骑阵。

    魏军却没有变阵,他们的骑兵已经开始加速,这种时候,已经没有办法重新调整方向了。

    魏军骑阵的速度不减反增。

    在魏军骑阵的压力下,那些原本留在两军阵前,被少量汉军监管着维修防御工事的魏军败兵,纷纷朝着军阵两边撤离。

    一些来不及躲闪者,直接被魏军铁蹄碾压过去。

    魏军骑兵不断突进,很快杀进了汉军军阵。

    不少直面骑兵冲阵的汉军士兵,也消失在了战场上。

    汉军兵力分散之后,虽然降低了对魏军骑兵的阻击能力,却也减少了汉军将士面临魏军骑阵时的损失。

    魏军骑兵虽然迅速击穿了汉军的大阵,汉军的伤亡却不算高。

    而且,避开魏军进攻势头的汉军步兵,重新向战场集合,朝着魏军骑阵发起进攻。

    那些失去方向,脱离魏军骑阵的落单骑兵,迅速被汉军使用短刀和长枪杀死。

    打穿汉军军阵的魏军骑兵,开始在汉军军阵后方和堤坝之间的位置集结。

    重新集结的骑兵调转方向,背朝河堤,开始整队,准备下一波袭击。

    河堤上的汉军将士,当然不会放任着堤下战友和敌人死斗,却只做壁上观。

    随着丁奉一声令下,早已经装填完成的弩箭,纷纷朝着魏军骑兵的后背射过去。

    锋利的箭头轻易破开了敌兵的外衣,重创了魏军骑兵们。

    一些运气不好的魏兵,连人带马,被钉死在了河岸边。

    遭遇变故,还在恢复中的魏军骑兵迅速变乱。

    一些骑兵为了躲避弩箭,甚至跳下了战马。

    汉军将士们开始装填弩箭,弓箭手则使用火箭,持续对魏军骑兵方向进行袭扰性射击。

    战场不断响起战马嘶鸣声。

    魏军骑兵虽然同样举弓还击,但是,他们所处的地势较低,不论射击的精度,还是伤害程度,都要比汉军更差。

    魏军别说是整队了,自保都变得非常困难。

    战机已经出现,丁奉下令发起总攻。

    一阵急促的鼓声响起,堤下的汉军部队,在各自的伍长和什长带领下,朝着魏军骑阵杀了过来。

    在训练有素的汉军步兵面前,魏军骑兵失去了速度,只不过是一个个的活靶子。

    很多骑兵被战友挡住出路,动弹不得,反应慢的骑兵直接被杀死在马上。

    一些反应快的魏兵虽然跳下战马,但却无法逃离混乱的战场,现场的混乱仍在加剧。

    丁奉要求王宪约束住民兵,守好堤坝,阻止魏军败兵上堤。

    同时,丁奉召集了包括卫兵在内的汉军战兵。

    将士们丢弃弓弩,拔出短刀,居高临下,朝着魏军的骑阵杀了过去。

    汉军主力都在堤下,堤上的兵力不多,但是,居高临下的汉军势不可挡,在夜色掩护下,汉军如同虎入羊群。

    挡路魏军骑兵纷纷被杀,终于,遭受汉军两路袭击的魏军骑兵彻底崩溃了。

    敌军失去战意,舍弃马匹,丢掉武器甚至是防具,想尽一切办法,躲避正在逼近的汉军。

    部分士兵慌不择路,甚至跳进了汉水河道。

    汉军不仅赢下了这场战斗,而且,大获全胜。

    在一场攻击中,魏军损失惨重,至少,这数千人马已经彻底失去了战意。

    快速打扫战场,为了节省体力和时间,汉军甚至指派了一些魏军降兵参与战后清理。

    丁奉重新回到河堤上,俯瞰战场,汉军厮杀了一整夜,天边已经出现了微弱亮光。

    汉军主力开始休整,俘虏的魏军马匹也被集中看管,根据汇报,汉军夺取的马匹,似乎超过一千匹。

    过了一段时间,魏军少量败兵重新回到战场,开始在汉军防线外集合。

    排除战死、被俘和逃亡的魏军,这些回到战场的魏军将士远不到千人,很多魏兵都失去了马匹和武器,不堪一战。

    汉军将士重新在战场布阵。

    将士们已经不再需要鹿角和木栅栏了,散落在地的废弃武器,已经成为破解骑兵冲阵的最好武器。

    魏军的兵力缓慢增加,那些走失的队伍重新回到战场。

    然而,直到魏军增援赶到之前,敌人都没有进行第四波攻击。

    天亮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魏军一支步骑援兵才赶到河堤战场。

    一马当先的魏军指挥官,就是拿着一把铁锤。全身披甲,看上去骁勇非常的王双。

    王双带兵到达现场之后,并没有与损兵折将的诸葛虔进行沟通,他直接指挥部队,对汉军发起进攻。

    丁奉叹了口气,简直就没完没了。

    六个时辰,汉军还不知道会打多少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