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302、神兵破军

302、神兵破军

    廖化想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但他没有立即进行询问,而是试探性的说道:“我对南中人生地不熟,先生在南中任职过,比我更明白南中事务的轻重缓急。”

    马谡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廖将军还真说对了,我担任南中太守的时候,对南中的风土人情有充足的了解。”

    “在我看来,想从肉体上摧毁叛军,这并不难,想要实现长治久安,就得以攻心为主了……”

    廖化完全没想到,马谡一开口,就是那套心战策略。

    在以往的战斗中,廖化很在意攻心的方法和策略。

    但是,根据廖化的了解,部分蛮兵自恃武力,畏威而不怀德。

    在原本的历史中,汉军南征也没有以心战为上,而是以兵战为主。

    甚至于,汉军平定叛乱班师之后,南中又出现了新叛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蛮族多次叛乱,汉军多次征讨,并且,征召大量蛮兵参与北伐,调用了南中大量物资。

    马谡的心战说法很正确,具体的策略执行上,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与处理。

    即使有菩萨心肠,也不能忽视雷霆手段的作用。

    马谡确实能言善辩,他侃侃而谈,这番话吸引了除廖化之外所有人的注意。

    廖化和马谡也是有共识的,他认为南中的叛乱必然会快速平定。

    南中无大将,蛮兵也不够精锐,廖化知晓历史,他当然知道南中的一些情况。

    叛乱者未必依旧会反叛,忠臣却一定会尽忠汉室,谁好谁坏一目了然。

    对于廖化来说,他的军事关注重点放在交州,南中只不过是一处次要战场,不需要过度担忧。

    廖化是庲降都督,但他并不需要治理地方,只要自己能够平叛乱,朝廷必然会指派更合适的文官进入南中。

    听完马谡的高谈阔论,诸葛亮夸赞了两句,随后,他看向廖化,补充道:“幼常说的很有道理,咱们和大多数的蛮族不是敌人,他们也是一股咱们可以争取的力量,每争取到一个蛮兵助拳,就可以在未来的征战中减少两名汉兵的投入。”

    “但是,汉人和蛮族之间存在沟通差异,文化交流上也多有不同,你一定要注意方法。”

    在荆州进行游击战的时候,廖化多次与外族打交道,他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沟通不畅,再加上缺乏信任,双方很容易产生敌意。

    因为身份的原因,一个简简单单的抱拳行礼动作,在蛮人的眼中,就可能是一个挑衅信号。

    “但是,”诸葛亮话锋一转,“咱们也不能一味采用攻心战法,把汉族豪强和蛮夷酋长区别对待,把受裹挟的乱兵与谋划作乱的匪首分开安置。”

    “针对那种屡屡叛乱,手上沾有我军将士鲜血的坏人,咱们不能仁慈,过度的善良就是对自己士兵吏民的残忍。”

    廖化点点头,他认可丞相的这番评论。

    和纸上谈兵的马谡相比,诸葛亮更现实,也更务实。

    提完攻心建议之后,马谡又提到了掀起叛乱的蛮王高定。

    马谡说道:“高定这人才能一般,只不过,因为蛮王的特殊身份,他才能聚集起一些部队。”

    “依我所见,我军只需要采取激将法或者诱敌策略,就可以轻易把敌军引诱到埋伏圈中全灭。”

    马谡表现的胸有成竹,他说道:“其实,咱们讲这些问题的意义并不大,叛乱或许会提前结束,那时候,自然也就不再需麻烦廖将军了。”

    虽然提出了攻心策略,号召廖化团结蛮族,实质上,马谡的内心却对蛮族充满了蔑视。

    廖化哈哈一笑,“马谡先生曾经是南中的太守,必然与前任庲降都督有过接触,我的前任都做了些什么?”

    马谡赞叹道:“将军的前任是邓方,这位将军不重钱财,果敢勇武,深有威信,治下的夷人都很敬服,少有叛乱,如果邓将军没有在今年病逝,恐怕也不会给高定可乘之机。”

    作为一个骄傲的人,马谡却对邓方推崇有加,说明了这位前任确实有些实力。

    廖化有些遗憾,惋惜自己没有办法结实邓方,很显然,邓方的死讯也影响到了他,正因为噩耗传到了前线,刘备才制定了进攻交州的计划,给了廖化新的命令。

    廖化询问道:“邓方病逝了,他的部队在哪里?”

    邓方在南中经营多年,所谓的夷人敬服,恐怕也是打出来的结果,他麾下的汉兵不仅熟悉南中地形,还拥有较强战斗力,是廖化的重要仰仗。

    以廖化现任都督的身份,确实可以争取到这支部队的投靠。

    马谡的话打消了廖化的念头,“邓将军之子统率着大部分兵马回到益州,原本从南中招募的兵马则就地解散了。”

    廖化微微皱眉,对自己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廖化损失了一支精锐,南中叛军的实力却有可能加强。

    那些解散的兵马曾经在汉军中呆过,这些人多少会了解汉军的训练方式和战法。

    散兵游勇对廖化几乎没有价值,可是,一旦这些人加入到叛军队伍中,将会给汉军造成极大的威胁,增加平叛难度。

    廖化甩甩脑袋,忘却了这些想法,他开口说道:“我这里有贵兄的一封书信。”

    马谡迅速接过信件读完,他笑了笑,“通篇看下来,我的哥哥没有提到任何个人的事情,也没有询问家里的情况,他希望我全力帮助廖将军穿越南中,到达交州前线。”

    马谡看向诸葛亮,一脸为难,诸葛亮却表现的丝毫不介意,“廖将军的南征,关系到大汉的复兴大业,确实需要一名向导。”

    “你把手上的政务和宗预对接一下,准备和廖化同行吧。”

    诸葛亮似乎有些不放心,叮嘱马谡道:“蛮兵并不是我军面临的最大危险,毒蛇猛兽,瘴气密林,都会给咱们带来危险,你熟悉地形一定多多提醒廖将军。”

    目光转向廖化,诸葛亮继续说道:“等到成都事了,我会派出麾下部将,支援廖将军,保证南中粮道畅通,南中的事情,将军倒也不必多虑。”

    得到诸葛亮的支持,马谡与廖化告辞,两人约定好在城门集合。

    诸葛亮兑现了承诺,他指派随从,测量廖化的身材,同时,命令宗预带着廖化,两人去仓库取枪。

    仓库在相府的侧后方,府库中的东西排列的井井有条。

    靠近大门的一侧,堆放了大量银钱和粮食,数量并不多,这些东西的存在,主要为了维持相府的日常运营。

    再往里走,堆放了大量书籍、地图和文件,很多地图已经被翻烂了,看起来,诸葛亮经常阅读这些材料。

    继续往里,有一些羽扇纶巾和一些不值钱的小物件儿,这些东西似乎是诸葛亮早年使用过的日常用品。

    衣物一尘不染,似乎经常打扫。

    一件洁白的旧衣服吸引了廖化的注意,使得他驻足观看。

    宗预解释道:“这件衣服是丞相躬耕南阳时候的衣服,丞相一直带着,他曾多次表态,只等辅佐陛下平定天下,便会重新回乡耕种,那时候,还要穿这件衣服。”

    廖化对丞相愈发的佩服,仔细打量起这件旧衣服,诸葛亮的身材,似乎跟廖化相差不多。

    在仓库的尽头,放置着一杆长枪。

    长枪看上去普普通通,枪体黝黑,枪尖却透着寒光,即使是藏在仓库最深处,也丝毫不会隐藏神兵的锋芒。

    看管仓库的士兵开口说道:“这就是神兵‘破军’,也是名匠蒲元打造的质量上乘的宝枪。”

    宗预看向廖化,“请将军取枪。”

    廖化没有迟疑,快步上前,两手握枪。

    ‘破军’略微有些冰凉,入手之后沉甸甸的。

    拿起枪,廖化随意挥舞,破空声立即响起。

    仓库的守卫找来了一块铁片儿,立在了地面上。

    廖化瞄准铁片,长枪直接戳了过去。

    枪尖儿就像划破一张纸那样,轻松撕裂了铁片儿,抽枪回视,廖化惊奇的发现,枪尖几乎毫无损伤。

    收好‘破军’,廖化和宗预重新回到诸葛亮身边。

    廖化郑重的向丞相道别,“感谢丞相赠枪,廖化一定利用好这把神兵,为国家破阵杀敌。”

    诸葛亮也点点头,“将军放心的去吧,南征军的后勤补给问题,我会交给宗预处理,让他专程和你对接,援兵也会尽快启程,前往南中。”

    谢过诸葛亮之后,廖化离开了府衙,在相府门前,等来马谡,两个人,两骑马朝着城门冲了过去。

    二人刚刚出城,一声清脆的男子声响起了。

    “廖将军,关兴在这里等候你多时了。”

    廖化一转头,关兴和关银屏两人各自骑着一匹马,两人身着常服,盯着廖化,马上还悬挂了刀枪。

    廖化微微皱眉,“关平的书信,我已经转交给了你,我这里没有其他东西了。”

    关兴摇了摇头,“我留在这里,并不是为了向将军索取什么,我准备跟随你一起南征。”

    廖化连忙摆手,拒绝道:“二公子不要开玩笑,南方民风彪悍,环境恶劣,你要是出点闪失,我可没有办法向两位关将军交代。”

    “二公子想要为国建功,不妨去见一见诸葛丞相,我相信,丞相一定会给你安排更合适的职位,同样也是为国立功。”

    关兴连连摇头,他的反应很激烈,“我可不想当文官,我要跟父亲和大哥那样,为国家开疆拓土,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既然没有办法轻松劝退关兴,略微思索之后,廖化说出了第二个建议,“关羽将军和关平将军守卫的江陵城和襄阳城都是荆州重镇,那里也都得用人,关兴将军不如前往荆州,投靠父兄。”

    关兴再次摇头,拒绝了廖化的建议,“如果我去了荆州,父亲和大哥未必愿意让我上阵杀敌,而且,大哥在书信里明明白白的说到,我军已经大破了魏军,短时间内东线没有战事,我就算去了也没有用武之地啊。”

    廖化不死心,继续劝道:“曹丕野心勃勃,他在襄樊吃了个大亏,必然没有办法咽下这口气,魏军很有可能重整旗鼓,再次南下,那时候,咱们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不管廖化怎么说,关兴就是不松口,态度很坚决。

    廖化看向了旁边的关银屏,他感觉自己有些头皮发麻,“小姐也跟关二公子一个想法吗?”

    关银屏摇了摇头,“我对征战不感兴趣,但是,我确实想要前往南中走上一走。”

    “早就听师傅说起过,南方雨水量大,树林茂密,有很多名贵的木材,我想亲眼去见识一番,这一次二哥跟随将军南征,我也就顺便同行,长长见识。”

    关银屏的师傅,就是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

    黄月英是个奇女子,根据传闻,她在设计上很有天赋,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也是出自黄月英的构想。

    有这样的师傅,关银屏当然也不会是个普通的女孩。

    关银瓶明显比关兴聪明的多,看到廖化皱眉,主动拍了拍马上悬挂的短刀,把廖化的反对意见给挡在了出口之前,“关将军大可以放心,我从小跟随父亲四处奔波,学习过一点武艺防身,寻常男子倒也很难近身。”

    廖化看了关银瓶的短刀几眼,刀子十分小巧玲珑,他并不相信,这把女士配刀会在防身效果上,起到多大作用。

    尽管关羽曾在回绝孙权婚事的时候提到过‘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说法,但那个虎是指的关羽,而不是她关银屏。

    以关银屏的身材和武器情况,根本不可能独立保护自己。

    所谓的寻常男子不敢近身的说法,未必是假的,但是,关银屏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关羽女儿这个身份给予她自己的保护作用。

    一个关兴就已经让廖化感到头疼,现在又多了个关银屏。

    更关键的是,两个人不愧是关羽的女儿,很有主见,紧紧盯着廖化,似乎不达目不罢休。

    马谡在一旁开口了,不过,他没有站在廖化这一边,“既然关兴执意想跟随将军南下,将军不妨给他这个机会,错过了这次南征,下次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关兴明显认识马谡,连连点头,“参军说的很对,我会在南下的时候听从将军调遣,不给大军增添麻烦。”

    无奈之下,廖化只能接受马谡的提议。

    关兴的这个表态,倒也中了廖化下怀,他开口说道:“关二公子可是承诺了,两位可要听候我的调遣,一旦违反军令,那我只能派人把你遣返回成都了?”

    关兴连连点头,生怕廖化改了主意。

    在廖化看来,面前的公子和小姐生活安逸,必然吃不惯苦头,他们并非军旅中人,很容易违反军法,找个理由送走他们,倒并不难。

    即使关兴和关银屏继续耍赖,廖化也有正当理由把他们留在自己的身边,保护起来。

    看着得意扬扬的关兴,和脸上同样浮现出笑意的关银屏,廖化微微皱眉。

    应该问题不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