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316、逆战汉军

316、逆战汉军

    所谓的逆战,就是原本在战争中处于地理优势的一方,主动放弃地利,寻求决战的行动。

    历史上不少牛人曾在逆战过程中取胜,但是,更多的庸才却因为放弃优势而败北。

    胜利达成的条件多种多样,失败产生的原因却大同小异。

    除了地利上的损失,逆战一方的将士们需要进行长途跋涉。

    行军意味着阵型不整,而且,将士们也会在交战之前,过多损耗体力。

    只有对胜利绝对自信,防守方才会采取逆战的方式迎战。

    雍闿做出逆战的决定,可不单单源于他的骄傲自大。

    为了往王武身上泼脏水,廖化故意否定对方的一切说法,当然,他也推翻了汉军实力强劲的结论。

    雍闿派出的那名斥候,又给廖化提供了神助攻,斥候带回的信息,进一步干扰了雍闿的判断。

    为了保证后勤不出差错,汉军的确安排了至少两千人运输粮食。

    然而,那些运粮之人,却并不是寻常民夫。

    他们即使不是南征军的老兵,也是牂牁郡的降军,职业军士远比民夫更有战斗经验和组织性。

    这些士兵缺乏的,仅仅只是武器。

    雍闿小瞧了汉军,廖化却丝毫不敢大意,益州兵的实力依旧强于汉军兵马。

    廖化试图凭借一己之力,对益州兵进行破坏,帮助汉军拿下胜利。

    尽管廖化已经洗脱了自己的嫌疑,“证明”自己不是廖化,他仍旧担当雍正的副将。

    廖化还是引来了雍闿叔侄的警惕与戒备。

    从府衙离开之后,廖化与雍正返回北城,集合兵马。

    雍正虽然对廖化很客气,却没有给廖化提供接触汉军降兵的机会。

    雍正把廖化带在身边,当成了一名参军。

    雍闿集合全城兵马的命令,迅速传达到整个谷昌城里。

    整座城池仿佛动了起来,大批兵马开始动员,北城这些汉军降兵同样也不例外。

    出征之前,将士们草草整队,士兵们有秩序进入军械库,领用武器。

    降兵获得的兵器,质量并不好。

    锋利的刀枪都配发给雍闿的嫡系部队,降兵大多只分到了一些老旧的近战兵器,少数运气不好的士兵,只能拿根棍子上战场。

    可以威胁到雍闿安危的弓弩类武器,更是一把也没有分给降兵部队。

    降兵们被迫投降,自然待遇虽差。

    廖化和马大目却不同,他们是主动投靠的,得到了基本保障。

    雍正出面之后,仓库守兵亲自帮助廖化两人,每人挑选了一把短刀,拿来防身。

    除去武器上的限制,为了防备降兵们,雍闿还派出了嫡系监督俘虏军。

    至少有二百名雍闿的部曲家将,赶到军中,听候雍正的指示。

    留下少量兵马之后,雍正把这些部曲派到全军中,监督数千降兵。

    平均每一名雍闿的部曲士兵,都需要看管十名以上的降兵。

    出征队伍在城门集合,越来越多的益州兵部队赶到了现场。

    雍闿确实很有威望,一声令下,便集结了重兵。

    各类兵种种类繁杂,兵员数量众多。

    除了雍闿本身的部属,投奔过来的蛮汉兵将,原本归属张裔的汉军降兵之外,还有大量临时征召的百姓。

    这些兵马全部加在一起,雍闿统率着出城逆战的益州兵,恐怕得有上万人。

    从现场将士的军力水平上看,雍闿似乎打算依靠人海战术取胜。

    部队的战斗力有强有弱,归属情况也各不相同,蛮汉两族积怨较重,多种因素制约下,益州兵的实力进一步遭受削弱。

    为了凑起大军,不少军官在街道上强征年轻人参军,这些人虽然体力充沛,却根本没有经过专业队列训练。

    雍闿训话完成后,逆战大军开始出城。

    各部兵马军令混乱,行军速度也各不相同,出城的过程中,益州兵引发了巨大的混乱。

    雍闿不得不在城外重新整队,他命令先集合好队伍的雍正统率汉军降兵,担任益州兵先锋。

    汉军降兵们的素质比那些临时拼凑的兵马好了许多,将士们能在进军的时候,保持着基本阵型。

    雍正意气风发,“樊兄弟在朱褒太守麾下的时候,可曾见过上万大军出征?”

    廖化摇了摇头,“朱使君虽是一郡太守,却没有雍闿大王的人望和动员能力,他兵马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只有三千人。”

    雍正非常得意,他继续说道:“大军一到,汉军必然会被磨为齑粉。”

    “樊兄弟不如拭目以待,我可以肯定,等我军夺取整个南中之后,可以拉起十万以上的部队。”

    雍正的笑容变得放肆了起来,“大军北上,不仅可以夺取益州,咱们还可以争夺天下,樊兄弟入伙的时间早,又有见识和能力,将来必然也是从龙之臣。”

    “天子之位,曹丕做得,刘备做得,我叔父未尝做不得。”

    看着有些疯狂的雍正,廖化拱拱手,“将军说的极是。”

    奉承着雍正,廖化的心里却对雍正不屑一顾。

    雍正能够拥有现在的权势,独立统率汉军降兵,完全依赖他是雍闿侄子的身份。

    雍闿根本没有半点军事或者管理上的常识。

    行军作战,并不是人越多越好。

    贸然把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送上战场,这部分人手不一定可以转化成战斗力,反而可能在关键时刻,给自己的部队添乱。

    人数越多,管理的难度就越大,十万人级别的大军,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指挥得了。

    而且,人数越多,消耗的后勤物资数量也会越多。

    过度征发民力,还会贻误领地的生产。

    至于雍正的那一番称帝言论,更是让廖化哭笑不得。

    雍正在叔父的羽翼保护下,已经成为了井底之蛙,对这个世界缺少敬畏。

    并不是拳头大,麾下兵马强壮的人,就能当皇帝。

    雍正处在兴头上,如果廖化给他泼冷水,反而会引发他的不满,而且,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相反,如果顺着对方的话语讲下去,雍正反而会觉得廖化的观点也很正,他会在错误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兴奋劲过了之后,雍正总算想起了正事,“樊兄弟跟汉军打过交道,必然知道敌军的真正实力,大战在即,你给我简单介绍一下情况,让我有个准备。”

    雍正的提问,看上去非常随意,廖化却丝毫不敢大意,他既不能暴露汉军的真正虚实,又不能说出那种明显的假话。

    廖化说道:“我并不清楚汉军的野战能力,但是,从牂州城攻防战时候的表现来看,汉军的攻坚能力非常强,野战能力恐怕也差不到哪去。”

    廖化补充道:“仅仅用了一个冲锋,汉军便撞开城门,守城的兄弟们慌了,来不及抵挡,城池便很快陷落,我也在第一时间逃出城池,投奔雍闿大王。”

    雍正似乎并不关心汉军的真实情况,他反倒安慰起廖化,“兄弟你尽可以放心,汉军是职业作战部队,他们的攻坚能力较强,倒也实属正常。”

    “我军的战斗力远强于敌军,你尽可以放心,我一定会帮你报仇雪恨。”

    廖化点点头,心里想的却是汉军的情况,“对于我军的胜利,我倒是深信不疑,将士们一定可以旗开得胜。”

    雍正得意洋洋的说道:“廖化那家伙根本不了解南中,击杀朱褒已经算是侥幸,贸然进攻我益州郡,那不过是自讨苦吃。”

    “等我见到廖化,一定会让他后悔自己小看了我益州兵。”

    廖化还没有后悔,雍正的麻烦先到了。

    五名汉军骑兵从地平线处现身,朝着益州兵杀了过来。

    廖化视力好,一眼就认出了带头行动的关兴。

    这位年轻的汉将,不论是造型,还是穿着,都深得关羽的真传,他手持一把大刀,披着绿色战袍。

    关兴的身边还有其他四名汉军骑兵,人数不多,却都毫无畏惧。

    雍正同样看到了杀气腾腾的骑兵,他询问道:“这五人,恐怕不是咱们的斥候吧。”

    廖化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说谎,“没错,那名领头者我虽然不认识,但他身边的那几名骑兵,明显都是汉军装扮,他们恐怕不是普通的汉军斥候,而是敌人的精锐。”

    “据我猜测,这些敌人必然是战前侦查我军虚实的汉军勇士,请将军集中弓箭手,射箭驱离,阻止敌军接近,探查到我军的真正情报。”

    廖化提议放箭,并非打算坑害关兴。

    关兴战袍之下,必然有甲衣防护,寻常的矢箭,在远程进攻中根本无法射穿铠甲,更不会伤到关兴分毫。

    尽管廖化并不清楚关兴出现的目的,但是,关兴初生牛犊不怕虎,很有可能会冒险冲阵。

    廖化已经怕了关家兄妹二人,他希望通过放箭这一举动,劝阻关兴。

    毕竟,人虽然有甲衣防护,战马却是裸马,关兴即使再想冒险,他也不可能步行冲锋。

    廖化现在已经开始后悔了,当他从成都离开的时候,的确不应该带上关家兄妹。

    廖化的意见,对益州兵来说,也是好主意,雍正却摇了摇头,“汉军骑兵一共才四五个人,根本不值得咱们调集弓箭手。”

    “一方面,集结兵力放箭会浪费箭支,另一方面,咱们的将士需要监视汉军降兵,不可以轻易调动。”

    雍正摊开手,一副无所谓的模样,“敌人只有五名骑兵,即使想要侦查咱们情况,他们也必然不敢靠近,等到敌人接近的时候,咱们再派人躯敢就是了。

    廖化微微皱眉,他担心益州兵的沉默,会增强关兴的冒险决心。

    怕什么,就来什么,五名骑兵很快便进入了距离益州兵一箭之地的范围,随即发起冲锋。

    雍正派出了身边的士兵,要求这些将士阻拦汉军骑兵。

    雍正冷笑道:“汉军实在太大胆了,简直就没有把我放在眼里。”

    骑兵马快,关兴五人迅速拉近了与益州兵的距离,此时,雍正派出的阻击部队还在队伍的后方。

    雍正微微皱眉,他说道:“我不还手,并不代表我就怕他们,传令下去,让前线的将士们就地抵挡。”

    雍正的传令还是慢了一步,冠军的骑兵先杀到了益州兵的一线部队面前。

    没等雍正的命令传达下来,一线将士们自发开始了行动,只不过,将士们并没有主动迎敌,而是争先恐后地朝着两侧进行躲避。

    这也怨不了士兵们,他们的武器太简陋了,阻挡重装骑兵,无异于送死。

    士兵们的躲闪,扰乱了益州兵阵型,反而帮助汉军扩大了影响。

    混乱迅速开始扩大,那些奉命阻击的部队,此时刚刚到达战场。

    那些装备精良的将士非但没有阻拦汉军骑兵,反而被混乱的人群冲散了。

    直到这时候,雍正才开始慌了,他连忙喊来传令兵,大声命令的:“赶紧命令一线将士撤出战场,扰乱军阵者,一律就地处决。”

    原本廖化还有一些担心,听完雍正的第二道命令之后,他彻底放心了。

    在作战的过程中,最忌讳的事情,就是朝令夕改,突然变阵,稍有不慎,将士们会不战自溃。

    战局的走向就跟廖化预料的一样,汉军降兵出身的益州兵们,原本就缺乏斗志。

    雍正这两条截然相反的命令先后传递到军中,从前线开始,大军崩溃了。

    益州兵的将士们只知道逃命,根本就没有人搭理关兴五人。

    汉军骑兵倒也没有冲击败军,关兴似乎看到了雍正的旗帜,他们正在朝着廖化所在的位置杀了过来。

    机会难得,廖化对身边的马大目耳语了几句,要求对方利用关兴突进的好机会,逃出战场。

    益州兵早已斗志涣散,根本没有人阻拦关兴。

    关兴不仅冲到了雍正面前,还举起了宝刀。

    护卫雍正的士兵,早已经被他派到了一线,他已无人可用。

    面对变故,雍正愣在了当场,眼看着就要身首异处。

    廖化连忙抽出配刀,挡住了关兴的劈砍。

    有了廖化这一阻拦的功夫,雍正总算恢复了神智。

    丢掉兵器,雍正立即转身逃跑。

    廖化没有跟关兴多说话,他打算继续留在益州兵军中,因此,他同样调转马头,离开了。

    担任先锋的两千余益州兵,却被区区五名汉军骑兵冲败。

    廖化很好奇,面对这场惨败,雍闿会做出什么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