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风一样的男人 » 第四十六章:京城四大名校

第四十六章:京城四大名校

    一旁的赵明兰感叹道:“真好,要不是当年你妈我非要参加工作,也读个大学,肯定不是现在这样。”

    王建军听后拆台道:“你快拉倒吧,当年你妈把你上高中的箱子都做好了,结果开学了,你自己非不去,你当时就是读了高中,你也够呛能考的上大学!”

    “你还说我,你自己连小学都没毕业,有什么资格说我!”

    赵明兰一听,自己当年好歹也算半个文化人,能让王建军这个文盲说教?

    当时那个年代,工人阶级地位很高,再加上家家户户人口多,就需要家里挣钱的人多一点,所以赵明兰初中毕业就迫不及待的参加了工作,当时她觉得自己很高兴,谁能知道几十年后吃了没文化的亏。

    看着父母又开始斗嘴了,王明也没有拦着他们,这个王明都已经习惯了。

    别看现在王建军还能犟几句嘴,但是十几年后等俩人都退休后,到时候就只剩下被挨骂的份了,这是父母独有的一种相处方式,他们吵归吵,但是并不会影响感情,反而为生活增添了一点情趣。

    王明拿起自己的通知书,还是上一世的大学。

    燕京联合大学,简称为联大,被戏称为京城四大名校之一。

    燕大、水木、联大、海跑,这在京城那是响当当的名声。

    前两者不用说,哪个华夏人没听说过它们的大名,而后者名声大就是因为他们的特殊性。

    联大是燕京校区最多的大学,前世王明去的时候,有八个校区,听说后来扩展到18个校区。

    而燕京一共才有16个行政区,可以说联大的校区遍布燕京各个角落。

    那个时候开玩笑,说拿上联大的校园卡,可以走遍整个京城。

    虽然话虽然有些夸张了,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而海跑出名就只是单纯的因为这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京城本地户口。

    如果说联大能够让一个京城孩子有了上公办本科的机会,那么海跑就是那个民办的机会。

    联大校区多学生也多,所以自然不可能都是本地人,外地人也不少。

    但是海跑基本上90%的学生都是本地人,而且因为校区占地面积小,基本没有宿舍楼,这里的学生上完课就可以回家了,学校又是位于HD区,所以俗称海跑。

    王明的思绪已经回忆起脑海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活记忆。

    “对了,你觉得咱家把庆典放在几号,去哪个酒店合适?”吵够了的两人,立马又开始商量起升学庆典的事。

    “要不就去鼎盛,他们家的菜不错,而且价钱也合适,最主要是我认识那的老板,到时候能给优惠一点,或者是多送点酒水之类的。”

    “倒也行,那家我也去过,刚装修没几年,环境还不错。”

    两人的商议,惊醒了回忆中的王明,他立马打断两人,说道:“爸、妈,你们打住,咱能不能别办庆典啊,我这只是一个二本,又不是什么好学校,这种学校办庆典那不是丢人吗?”

    其实王明的真实想法是觉得办庆典太累太操心了,而且这种学校王明确实觉得没有必要办。

    “你个败家子,你懂什么,老娘这些年搭出去多少礼,趁着这个机会不往回收一收,等到下次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王明苦笑道:“妈,咱家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您也不差那几万块钱,再说了,办庆典人累不说,抛了开销其实也剩不下几个钱,而且您还要往出搭人情和礼,您图什么啊?您要是缺钱,过几天我给您拿回来几万,这不比那省事啊?”

    “看把你能的,一天天没个正形,还你拿回来几万,你以为那是白纸啊,想拿就能拿回来?”对于儿子的话,赵明兰压根就不相信。

    看到父母不信,王明也没有解释,直接回到自己房间,不一会拿着两沓钱出来了,这是前几天多取的钱,王明就没有存。

    “我说的是真的,您看看,是不是真钱!”

    赵明兰被儿子的操作吓愣了,她看了看茶几上的钱,又看了看儿子,最终狠狠的在王建军腿上捏了一把,疼得王建军呲牙咧嘴的,这才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

    “你这个孩子,哪来的这么多钱?你是不是做什么出格的事了?或者这是谁丢的钱,被你捡到了?”赵明兰有些惊慌失措的问道。

    别看赵明兰嘴硬,说着要求孩子怎么怎么出息,但其实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王明可以平平安安的,不求有多大出息,但也绝不做犯法的事。

    “您说什么呢,我在您心里就是这个印象啊?”王明无语道。

    “不是,我这不是担心你吗?”

    王建军此时也是一脸严肃的看着王明,等着他的解释。

    于是王明尽量简短的把这段时间自己做的事说了一遍。

    “事情就是这样,您前段时间不是一直说我不着家嘛,我就是做这个去了。”

    “贷款?农民?建军,你快想一想,这个孩子都把我绕晕了,这个事真的不犯法?”赵明兰脸上即是担忧,又是不解。

    赵明兰一直都生活在这个城市,没怎么出过门,最远的地方就是去过省城,而且几十年如一日,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很单一。

    但是王建军可不一样,他从小学车,走南闯北,不知道去过多少地方,和多少人打过交道,王明说的事虽然有很多地方他不理解也不懂,但是他知道问题不大。

    “没事,你别担心,这就和拼缝差不多,他给银行找客户,给那些农民找能贷款的银行,然后挣点中介费,不是什么大事。”王建军说道。

    “哦,拼缝啊,你要这么说我就明白了,但是拼缝这么短时间,能挣这么多钱?”

    “一个人当然挣不了这么多钱了,但是我们做的数量大啊,而且那个银行的主任还是孙宛宁的小姨夫,你们应该也认识,就更应该放心了!”

    “是他啊,那个人我知道,听说为人还是不错,你和他干应该错不了。”赵明兰听后,恍然大悟道。

    “所以我上大学的钱都不用你们出了,那你们办这个庆典还有什么意义?”

    赵明兰一想到办庆典可以收很多礼钱,就纠结道:“但是谁还嫌钱多啊!”

    而一旁的王建军此时已经想到了其他的。

    “明明,你们做这个这么挣钱,是不是可以经常做下去?”

    “做倒是可以经常做,不过要经常换地方,毕竟这个地方贷过款了,就不是目标客户了,还要发掘新的客户群体,这个就需要时间和精力了,所以我只能做这么一个假期,以后恐怕就没时间了。”

    “要我说,你念那个大学出来后找的工作估计还没这个有钱途,不如你干脆专心做这个吧,反正都是挣钱,念不念大学又有什么差别。”

    在王建军没有文化的头脑里,只要能够挣钱,读不读书作用不大,他是个实用主义者。

    “不行,你必须要去读大学,你要是敢不去,看我不把你的腿打断。”赵明兰一听斩钉截铁的说道。

    “你是怎么做老子的,哪有老子怂恿儿子辍学的。”赵明兰眉毛倒竖,语气严厉的训斥着王建军。

    “对对对,老婆你说的对,儿子得去读大学,不然儿媳妇不就跑了吗?”王建军忽然想到了什么,赶紧说道。

    赵明兰和王明都以为王建军说的是王明上了大学能够认识很多同龄女孩子,但是谁都不知道,他话里的意思,其实再说孙宛宁。

    王明无奈道:“爸,妈,我们在说庆典的事,是不是有点跑题了?”

    “你别打岔,都怪你,儿子你接着说。”赵明兰没好气的白了丈夫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