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北宋朝 » 第43章 太平兴国寺(一)

第43章 太平兴国寺(一)

    回到客栈,黄石将藏宝图拿出来再仔细查看一番,仍是没有任何头绪,只得放进包袱以便之后再行研究。

    次日一早,黄石驾车从城北而出,朝东北而行。来不及欣赏沿途风景,紧赶慢赶到天黑才行到一处寺庙外。

    这寺庙名为太平兴国寺,要说这太平兴国寺黄石自是熟悉无比。太平兴国三年,太宗将太平兴国寺额赐予天下无名之寺,自此天下众多寺庙便名为太平兴国寺。

    黄石上前敲门,便有守山门的和尚出来。

    “施主何事?”

    “法师,在下路过此地,想在贵寺借宿一晚?”

    “施主稍待,贫僧这就去请知客师兄过来。”

    不多时,便有另一名和尚过来。

    “施主可是要借宿?”

    黄石回道:“正是。法师,在下黄石,从苏州而来误了住店,此时天黑夜寒,便想在贵寺借宿一晚。”

    “黄施主,请随贫僧来。”

    黄石跟随和尚将驴车安顿妥当,这才来到一处房间登记,而后又将一些钱财奉上当作香火钱。一切妥当,这便顺利住下。

    “当当当当当当……”

    熟睡中的黄石被一阵急切的钟声惊醒。

    此时天已放亮,房外传来敲门声,随后有人说道:“施主,院主有令,所有香客住宿人等即前往斋堂。”

    黄石心中疑惑,这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才起床出门。

    众人随知客僧陆续前往,此时斋堂已有数十人。僧侣在左,男客在右,女眷则在侧厅,此时女眷中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哭泣。

    众人议论纷纷,黄石这才知道这正在哭泣的妇女是咸平县王员外家的张大娘子。两日前与其女王丝丝来寺里礼佛,说是礼佛,实则是治病。

    这王丝丝年及十六,生得俊俏,可惜从出生便病病殃殃。张大娘子听闻这寺里的清虚法师治得了疑难杂症,便同其女前来住下看病,已有两日。

    哪曾想今日一早,张大娘子发现王丝丝不在,四处寻不得便差人去尉氏县衙报了官,寺中众人自是皆有嫌疑,才被召集在此。

    “县尉官人到!”

    此时县尉带着一班衙役到来,随后院主便将此事详细说与县尉一番。

    良久,县尉才说道:“来人,将这寺内仔细搜查一番。”

    众衙役领命。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衙役陆续来报不曾有异。

    县尉皱眉,许久后才说道:“诸位!这王小娘子于寺中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诸位得走衙门一遭,一一查证明白。”

    众人闻听此言顿时炸锅,如此多人要挨个查证,那困在衙门必然不是一时半刻。

    人群中走出一人说道:“官人,在下李文忠,我觉得这清虚发誓最是有嫌疑。”

    县尉问道:“可有凭据?”

    李文忠回道:“在下听闻这王小娘子来寺中本就是寻清虚法师治病,除治病外这两日并未出门,这最大嫌疑当是那清虚法师。”

    众人点点头,皆觉有理。

    县尉思虑片刻,问道:“院主,哪位是清虚法师?”

    只见一年轻和尚扶着一位老和尚从僧侣中走出来,持佛礼,说道:“阿弥陀佛。官人,贫僧便是清虚。”

    县尉问道:“这王小娘子可是寻你治病?”

    “是。”

    “你可曾害这王小娘子?”

    清虚法师身体抖动,说道:“阿弥陀佛,吾佛慈悲,不敢妄语。贫僧从不杀生,何况人乎?”

    院主也说道:“阿弥陀佛。官人,清虚师弟一向治病救人,如今行路尚难,哪有气力害那王施主?”

    县尉见清虚法师老态龙钟,自是觉得院主所说有理,众人这便又失去怀疑的对象。

    “清虚法师并非凶手,在下倒是觉得另一人有些嫌疑。”

    从人群中又走出一人,如此对县尉说道。

    “哦?”

    县尉皱眉。

    这人又说道:“官人,在下周明,方才并非妄言。”

    县尉眼前一亮,便说道:“那人是谁,你有何凭据,速速道来。”

    这周明不慌不忙走向僧侣那一边,指着其中一个年轻的和尚说道:“官人,这两日我便亲眼目睹这人往王家母女住的那院子去。那院子住的皆是女眷,只这一人常进常出,当有嫌疑。”

    县尉觉得有理,便指着那年轻和尚,向院主问道:“院主,此人……”

    院主回道:“阿弥陀佛。官人,他口不能言耳不能听,法号静言。”

    院主说完,便让静言上前,静言一阵手舞足蹈,口中一阵呜呜声,众人不解。

    只见院主说道:“官人、众位施主,这静言聋聩喑哑,又天生愚钝,只能做些小事,况这女眷住的院子向来是他送饭食过去,从未出错,当不是他所为。”

    县尉点点头。

    黄石也觉得这静言单凭天生智力低弱这一项,便没有作案的可能。

    至此,李文忠与周明所言之人的嫌疑皆被排除,众人又陷入迷茫中。

    县尉四下看了看,无人再提供线索,便说道:“诸位可还有头绪?”

    “官……官人,妾身……”

    女眷中有一妇人说话,似是有些紧张。

    县尉见有人说话,便说道:“不必害怕,你可有话说?”

    只见那妇人点点头,鼓足勇气说道:“官人,妾身知这女眷院子中除送饭食之人,还有另一人来过。”

    “哦?快细细道来。”

    那妇人继续说道:“前一日午后,有人去过那王家小娘子的房间。”

    县令问道:“此言当真?”

    “妾身亲眼所见。”

    县令又问道:“你可知是这其中的哪一位?”

    那妇人用手指了指正扶着清虚法师的那年轻和尚。

    众人望过去。

    “是静慧。”

    县尉问道:“院主,此人是?”

    院主回道:“阿弥陀佛。官人,这是静慧,平日里照顾清虚师弟,帮着打理些杂事。”

    县尉点点头,问道:“静慧,你前一日可曾去寻过王小娘子?”

    静慧连忙回道:“官人,贫僧前一日是去寻过王施主,只是送些草药,并未做下那等恶事。”

    “只是送些草药?”

    “正是。”

    县尉又向清虚法师问道:“清虚法师,前一日你可曾让这静慧送药给王小娘子?”

    清虚法师回道:“阿弥陀佛。告官人,贫僧前一日确曾让静慧送过药。”

    这下县尉便又没了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