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赛博战国 » 第十一章 商师傅新政

第十一章 商师傅新政

    身处摩天大楼之间,看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亮起,浅浅的烟雾弥漫,宛如梦境。

    地上有些许积水,倒映着繁华大都会的天际线,延展出一片虚幻空间。

    广场的液晶巨幕正在播报上党前线的消息。

    附近分布着密集的传感器,实时分析每个人的情绪指数和视线焦点。

    国防动员与国家安全自动化处理系统,忠实的记录一切。

    公孙启坐在车里,百无聊赖刷着手机。

    荀卿拎着一袋米皮和凉粉回来,敲敲车窗。

    启打开车门:“可逛完了?便会去好好歇息吧,明天还要正式入宫觐见。”

    对方坐到副驾驶位上,还是意犹未尽的状态,现在时候还早,不如再看一看。

    午后时分抵达咸阳,简单休整后就一直观赏各处,院校科研之所看过,秦王都的繁华风貌也见了。

    荀卿想去看看那些贫苦困顿的地方,希望公孙启不要拒绝,莫要带他去看什么伪装做作的东西。

    公孙启忍不住提醒,此处,就是咸阳最贫苦的地方。

    荀卿疑惑。

    这里有建筑学奇迹般直插天际的擎天巨厦,广场休闲之地也安逸平和,人心质朴、路不拾遗。

    一旁的夜市井然有序,商贾守法,定价低廉。

    军警宪特维持着治安与秩序,路人不大声吵嚷,各自购买食物,围坐小桌,饮酒作乐。

    “这样的盛景如何算得上贫苦?”荀卿问。

    公孙启反问:“您觉得居住在如此繁华地段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

    同时他还展示了附近的小区楼盘信息,每平上万的房价,每户都是三室两厅的大面积豪宅。

    荀卿想想,秦国人平均工资有六千多元,能住在此地当然是富人。

    关东六国的人永远维持着一个思维定式,高耸入云的建筑就如同拥有者一般高不可攀,将擎天大厦具象化为权力的一部分。

    富人都住在天上,通过建筑间的立体交通出行,一生脚不沾地。

    穷人则住在地面,脏乱差的街景,永无天日的黑暗,地痞无赖与流浪汉共存的世界。

    秦国过去也是一样,直到商鞅的出现。

    商鞅发现超高层建筑的投资成本和销售回报不成正比,立体城市的运维成本也居高不下。

    只对中产阶级和贵族财阀的经济榨取,不足以最大化国家财政收入。

    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让穷人也能感受到秦王的恩情,用最少的建筑投入收获最多的售房利润。

    禁止超高层建筑,国有建设施工集团的项目,必须以经济利润为首要指导,不再修建超高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救济房。

    大力推行宫有制经济,只保留少量有限的私营范围,从而更广泛的实施国家指导干预型经济。

    广泛开展国家级项目和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岗位,刺激消费和生产。

    放宽银行贷款审核条件,对于有稳定工作的个人,一律免审直接发放购房贷款。

    废除房屋租赁,禁绝集体宿舍,承认房屋私有,且允许自由买卖。

    强制分户措施,禁止成年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按户口本人数征收相关税务,迫使成年男性必须单开户口,离开父母所在,重新购房。

    对辛勤工作者进行嘉奖,免除部分房贷或发放租房补贴。

    完善军功爵制度,达成一定条件可免费分配房屋。

    但对军功爵位继承有严苛限制,前线战死,爵位可以完全传承;在后方因伤病而死,减爵两级继承;在后方达到退休年龄死亡,爵位减半继承。

    另外还有对贵族权利的削减,对国家律法的完善,严禁私人持有军用义体...

    这一整套措施加起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新政。

    生活在赛博战国的人当然都有所耳闻,荀卿也清清楚楚的研究过这一套变法措施。

    他觉得没什么问题。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总好过关东六国的状况,无业游民满街乱窜,夜幕降临便是齐国海岸匪帮风格。

    问题在于秦国的特殊环境。

    秦国没有私家车,没有丰富的娱乐,没有自由的人员流动,几乎不可能开办私营商业...

    一个普通人能够发展的上限很低,幸福感的存量达到限度后就会停止,不会再有增量。

    所有的钱都投到了房市里,一年仅有的结余,也会在放年假的疗养院之旅全部花光。

    越是贷款购置了繁华地段的奢侈房屋,抗风险能力就越差,背负的债务就越多,越容易因为一场变故就家破人亡。

    商鞅变法,要求一个国家必须保持极高的稳定度。

    无论政治还是经济的波动,都会对秦国带来不可预估的连锁反应,稍不注意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所以公孙启说,住在那些高档公寓里的人都是穷人。

    他们的工作、住所、医疗、教育...一切都依赖国家稳定的信用背书,他们被消费主义蒙蔽了双眼,散尽家财购置的豪华住房其实是一种巨大的风险。

    这种人一般被称为中产韭菜阶级。

    反倒是那些购置了普通住房,手中有点结余积蓄,不需要拼命加班工作的人,才算是更安稳更富裕的群体。

    即便是公孙启把话说的明明白白,荀卿依然觉得商鞅变法是个利大于弊的事情。

    无论怎么看,秦国的状况都比关东六国好得多,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公孙启并没有说商鞅变法不好,只是变得太狠,背负的风险太大。

    尤其是对贵族权利的极限打压,导致秦国绝大部分中小型贵族都彻底报废,利益集团被压缩到了更小的空间。

    现在的秦国,只有大贵族和还房贷的,没有中间阶层。

    “那公孙将军住在何处?可否一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公孙启微微一笑。

    只是咸阳二环内一处带院子的独栋小楼罢了,没什么好看的。

    “你要不要听听看你在说什么?何陋之有?”

    荀卿觉得他说的不像是人话,都住上独栋别墅了,还搁这陋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