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 » 第七十六章 一时学士——李撰

第七十六章 一时学士——李撰

    李撰,字钦仲,梓潼涪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

    李撰的父亲李仁虽然一生没有出仕,但经历很不一般,李仁年轻时,非常勤于读书,但当时益州的学者大多尊崇今文,对章句方面研究不深。李仁认为这些学者的学识不够广博,就和同郡人尹默一起,远赴荆州游学。在荆州,李仁找到了他心中的大神:“水镜先生”司马徽、大儒宋忠,学到了自己想要的古文经学。

    刘备初到荆州时,曾找司马徽询问天下局势,司马徽婉言拒绝出山,但向他推荐了两个人:“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这伏龙、凤雏,就是三国时的两大牛人,诸葛亮和庞统了。司马徽愿意推荐诸葛亮和庞统,自然是因为跟他们有交往,而在司马徽处游学的李仁,也就跟诸葛亮等人,有了一些交集,而李仁的这些不凡经历,不可避免地给儿子李撰带来积极的影响。

    刘备通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同年曹操南下,刘备败走夏口,后通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大军,才在荆州有了立足之地。刘备登基为帝,建立蜀汉政权,在此期间,李撰的父亲李仁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望,但他始终没有参与任何一方势力,埋首做自己的学问,李撰长大后,进入蜀汉政权,担任州书佐、尚书令史,丞相诸葛亮准备讨伐曹魏,将李撰留任为博士。

    蜀汉后主刘禅册立15岁的皇长子刘璿为皇太子“在昔帝王,继体立嗣,副贰国统,古今常道。今以璿为皇太子,昭显祖宗之威,命使行丞相事左将军朗持节授印缓。其勉脩茂质,祗恪道义,谘询典礼,敬友师傅,斟酌众善,翼成尔德,可不务脩以自勖哉!”刘禅对皇太子刘璿非常重视,选拔了一批直言敢谏、饱学诗书的官员作为他的师傅,李撰被任命为庶子,升任仆射。后来,刘禅又任命李撰为中散中大夫、右中郎将,还是辅弼皇太子。

    皇太子刘璿非常信任李撰,因为他的知识广博,而且善于授业,李撰的学问,不仅直接继承自他的父亲李仁,还曾向父亲的同窗、蜀汉大学者尹默学习经义名理。李撰自己也非常喜欢读书,五经、诸子之学,他都没有偏废,而是广泛浏览,加以分析。李撰著有古文《易》、《尚书》、《毛诗》、《三礼》、《左氏春秋传》、《太玄》等书的《指归》,都以东汉著名经学家贾逵、马融的学说为准则,与郑玄的学说有区别。曹魏散骑常侍王肃是当时著名经学家,李撰和他因相隔较远,彼此没有看过对方的著述,但他们的见解却有很多相同之处,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李撰除了治学很厉害,他还有很多当时读书人不屑于做的技艺,如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器具等诸方面,他都认真专研,有一定的成就。这样一位奇人,得到蜀汉后主刘禅、皇太子刘璿的器重和信任,也就很自然了。

    不过,李撰的仕途也仅止于蜀汉中散中大夫、右中郎将,没有更近一步,就是因为他的一个嗜好:“体轻脱,好戏啁”。啥意思呢?就是为人轻佻,喜欢嘲弄戏耍别人,导致很多人并不敬重他。但李撰的恃才傲物,轻视同僚,让他在当时以及后世备受质疑,但历史是公平的,最终给出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李撰博涉多闻,虽不以德业为称,信皆一时之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