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 » 第八十二章 朱三太子——朱慈炯

第八十二章 朱三太子——朱慈炯

    朱慈炯,明思宗朱由检第三子,母孝节烈皇后周氏,封为定王,别名朱三太子。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京师,朱慈炯被俘,受封定安公,李自成败退时不知所踪,南明年间追谥为定哀王。身为一个失踪的明朝皇室嫡系,他的绰号朱三太子更为有名,清兵入关以后,有关他起兵反清复明的流言一直流传于社会。

    朱慈炯,被册封为定王,两年后行冠礼,期间出阁讲学。与弟弟永王朱慈炤都“眉宇并天人,诵书清圆,作字端楷。讲罢,呼:‘先生每吃茶!’音如玉”。

    李自成进京,定王朱慈炯被俘,封定安公。李自成东征吴三桂时从征,据说他和兄长朱慈烺被李自成交给吴三桂,吴三桂行至永平时丢下朱慈炯,专护朱慈烺,此后,朱慈炯不知所终。

    一起案件,发生在南方的太湖,有一和尚诈称拥立朱三太子,企图将康熙帝玄烨遮杀在南巡中,因准备疏忽,发炮不鸣,结果悉数被捕,逮至京城,交由吏部侍郎穆丹会同九卿科道反复审讯,查明所谓朱三太子实属假冒,真名王士元。按照皇帝旨意,将王士元凌迟,其五个儿子处斩,其余人等发配宁古塔永远充军。

    一起朱三太子案,发生在山东汶上县,有一老者长期在李来朋家里充当私塾,循规蹈矩,却没能逃过清廷鹰犬的魔爪。在严刑拷问下,老者供认自己就是明末的定王,李自成退出北京时,将他裏胁到河南,乘虚逃亡安徽,辗转到浙江,最后流落山东,隐姓埋名。他有六个儿子,字辈为“和”,末一字均为“土”部,正好与朱元璋《祖训》中所规定的燕王一系字辈完全吻合。其孙名钰宝,含有“临御宝座”之意。康熙帝审阅了全部案卷,明知此人确系崇祯帝的儿子,但杀之无名,于是硬说他是假朱三太子,重演摄政王在顺治初年杀明太子的故伎。这位一生颠沛流离,没有丝毫反清言行的75岁老翁,连同其家人全部抄斩,孟森先生《明烈主殉国记》对这一起朱三太子案件作过多方位考证,确信此朱三太子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