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朝我溜了 » 第十一章 紫霄信服,内阁心忧

第十一章 紫霄信服,内阁心忧

    紫霞宫前的空地上,众道士围绕着王常保和朱常润,目光交织着惊奇、敬畏和疑惑。一名道士忍不住开口,道:“此乃王常保师兄,何以今日乘风破空,犹如下凡的真仙?”

    另一道士接口,声音充满震撼:“正是,正是。王常保师兄在我紫霞宫中乃是高人一等,今日一见,定然是飞升三界,出尘脱俗了。”

    “飞升三界?”一名白须飘飘的老道士摸了摸胡须,沉声道,“若果真如此,那王常保师兄岂不是应接我紫霞宫观主之位?”

    “观主之位?”一名中年道士摇了摇头,“王常保师兄若真得道成仙,怕是连紫霞宫的观主之位都会视如敝履。”

    “说得也是,说得也是,成仙之人,岂会在意这尘世之位?”一名年轻道士激动地附和。

    正当众道士议论得如沸腾的开水,猜测王常保究竟是何等身份,是否将继任观主之位时,一道清越如钟的声音划破了空气,让众人心神一震。

    这声音来自王常保的师弟,也是这群道士中的领袖——李弘基。他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缓缓开口:“诸位师兄弟,何必空谈成仙之事,不如先听王常保师兄如何解释。”

    这番话一出,紫霞宫前的空地上顿时静了下来,众道士的目光都聚焦在王常保和李弘基身上。

    说罢,李弘基转身朝王常保行了一礼,问道:“师兄,久别重逢,今日乘风破空而至,实乃震动紫霞宫,令人惊叹。敢问师兄,这飞翔之术何来?莫非已经踏破虚空,得道成仙?”

    王常保微微摇头,目光如炬,指了指身旁的朱常润,道:“师弟,你误会了。这飞翔之术并非我所创,乃是这位童子的神通。他制造了这宝翼,便操纵之,将我从京城送至此地。”

    李弘基听闻,目光瞬间转向朱常润,然后又回头审视王常保,道:“那师兄,你是否已经跨越三界,得道成仙?”

    王常保再次摇头,声音庄重:“成仙之事,非我所能。这位乃是仙界散仙转世,投胎成为大明朝万历皇帝的第六子惠王朱常润。我们这次早上戌时(8:00)由紫禁城起飞,用了一天的时间,从京城飞到了武当山紫霞宫。”

    李弘基听后,深吸一口气,目光中满是震惊,躬身一拜:“贫道赛宏子拜见惠王殿下。

    众道士听后,也是面面相觑,齐齐一拜:“拜见惠王殿下。“

    随后李弘基深吸一口气,神色凝重地看向王常保,道:“师兄,既然你和惠王殿下如此匆忙地返回紫霞宫,定有重要之事。敢问是何事如此紧急?”

    王常保微微一顿,目光如炬,,他缓缓开口,道:“师弟,前日我从惠王处得知,北极镇天真武玄天荡魔大帝将于本月底出巡,以扫荡凡间群魔。此乃乾坤大事,非同儿戏。我本想独自赶回紫霞宫,哪怕日夜兼程,沿途换马不换人,也要赶在真武大帝出巡之前,通知观主及诸位师兄弟。以便召集武当山中所有道观的道士,一同举行罗天大醮,为真武大帝壮行。幸得惠王殿下相助,方可在一日之内,由京师赶到武当,不然误了祖师出巡的时辰,贫道纵万死亦难辞其咎。”

    李弘基与诸位道士听闻此言,面色皆是一变,各自心头震撼不已。议论声再次响彻紫霞宫前的空地,但此番议论中,明显带有几许紧张与不安。

    “真武大帝出巡,此乃三界之大事,千载一时!”一名白须飘飘的道士激动地挥袖而言。

    “正是,正是,此事关天命、动乾坤,我等必须准备周全。”另一名道士紧接着说,手中的木剑不由自主地颤了几颤。

    “然而,真武大帝出巡,岂是凡夫俗子所能参与?我等又能为真武大帝做何事?”一名年轻道士面露忧色,手中的法珠紧紧地握在手心。

    “愚不可及!这正是我等修道之人苦修百年,所等待的天赐良机。能在真武大帝出巡之际,为其壮行,乃是吾辈之幸!”白须道士斥责道,目光如电。

    “但王真人与惠王殿下,又是如何得知此等机密之事?”一名中年道士眉头紧锁。

    “方才王真人不是已言,惠王乃是散仙转世,定是天界神仙所告。”另一名中年道士回应,目光却不离王常保与朱常润。

    “难道仅凭王真人之言,便信其为散仙转世?”中年道士再次质疑。

    “非散仙转世,又怎能腾云驾雾?”另一名中年道士反驳。

    李弘基见众人议论不休,忙挥手示意众人安静。转身对王常保道:“师兄,此事果真如此?若真如此,影响何等之大!”

    王常保目光深邃,缓缓地说:“师弟,你见我与惠王殿下乘风而至,这等非凡之事,又岂是凡人所能妄言?”

    此言一出,紫霞宫前的空地再次陷入一片寂静,众道士目光各异,但无一不是充满了敬畏。

    李弘基点了点头,深感事态严重,转身对王常保说:“师兄,如此重大的事,我们必须立即通知观主陈天兴道长。请师兄和惠王殿下随我入殿。”

    王常保和朱常润点头应允,三人便在众道士的注视下,缓缓走向紫霞宫的大殿。

    诗曰:

    风破紫霞宫前地,真仙下凡问道基。真武巡行扫群魔,紫禁飞来惠王儿。

    三界震动皆因此,武当高道议纷纷。天兴观主现何在,待他一语定乾坤。

    王常保与惠王朱常润随着李弘基步入紫霞宫的真武大殿,只见大殿内灯火辉煌,照得真武荡魔大帝的雕像分外庄严。殿前香炉中烟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在这雕像前,一位白发白须的老道士正盘腿坐着,双手合十,正闭目打坐。这位便是紫霞宫的观主,道号玉虚子的陈天兴。

    陈天兴悠然睁开双眼,感觉到了大殿内气氛之异样。他目光如电,扫了一眼李弘基,问道:“赛宏子,方才殿外何以喧嚣不已?”

    李弘基双手合十,肃然站立,目光如炬,对着玉虚子陈天兴道:“师傅,方才殿外之喧嚣,乃是赛常子王常保与惠王朱常润乘风而至之事引发。两位乘坐宝翼,从京城飞越千里,直至我武当山紫霞宫。”

    陈天兴眉宇一挑,首先起身,手持法器,向朱常润行了一礼:“贫道拜见惠王殿下。”心中暗想:“乘风破空,此乃仙法,岂是凡人所能?”

    李弘基继续道:“不仅如此,赛常子还带来消息。据言,北极镇天真武玄天荡魔大帝即将出巡扫荡凡间群魔。”

    陈天兴听后转头看向王常保,问道:“赛常子,尔等所言,果真如此?”

    王常保双手合十,肃然回答:“师傅,一切皆为实情,不敢有假。”

    李弘基也走上前,补充道:“师傅,我刚刚所言,乃是亲眼所见,关于北极镇天真武玄天荡魔大帝出巡之事,更是确凿无疑。”

    陈天兴深吸一口气,目光似有神光,转向李弘基道:“赛宏子,尔等先带赛常子与惠王去用斋,随后安排沐浴休息。我当即派人去邀请武当山的其他道观之观主来紫霞宫,商议罗天大醮之事。”

    李弘基与王常保对视一眼,双手合十,表示谨遵师命。

    陈天兴转身,走到真武大帝的雕像前,深深地叩了三个头,然后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心中默念道教真言。

    王常保与朱常润在李弘基的引领下,缓步离开了真武大殿。而陈天兴则立即开始安排人手,准备去邀请武当山的其他道观之道士,以商议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真武大帝出巡之大事。

    时间转回今日(农历九月二十七日)上午,话说紫禁城文渊阁内,首辅沈一贯正与阁臣们商议国事,正值讨论之际,一名中书吏如风而至,面如土色,急声道:“首辅大人,有急报!惠王朱常润与王常保道士乘风破空,已飞离皇城!”

    沈一贯听罢,面色骤变,如遭雷击,急问:“此事可有铁证?”

    中书吏回答:“宫卫与太监皆有目击,确凿无疑。”

    沈一贯沉吟片刻,转首对吏部尚书杨时乔道:“时乔,此事非同儿戏,你以为其中有何玄机?”

    杨时乔答道:“首辅,此事牵涉重大,惠王与王常保若有不轨之意,后果不堪设想。”

    赵世卿也接口道:“更有甚者,惠王曾言‘北极镇天真武玄天荡魔大帝即将出巡,扫荡凡间群魔’。如其言不应验,恐怕是畏罪潜逃。”

    萧大亨拍案而起,声如金石:“此事关乎国家安宁,不容有失!”

    姚继可也道:“大亨言之有理,此事不可掉以轻心。”

    这时,一名太监悄然进阁,步至首辅沈一贯旁,低声密语几句。

    首辅听罢,对众人道:“方才得知,非惠王与王真人私自出宫,是陛下恩准惠王殿下送王真人去武当山。说是前日王真人与我等一同听闻真武出巡在即,当即欲回武当山筹备罗天大醮,以迎真武法架出巡,又言路途遥远,恐误了时辰。惠王听罢,毛遂自荐,送王真人回山。”

    李廷机则道:“诸位,务必冷静。此事既然为陛下恩准,吾等不能妄下结论。”

    萧大亨说:“哼,谁知道这是不是他们商量好的。”

    沈一贯点了点头:“各位说得有理。我决定立即派人前往武当山,查明此事。同时,加强紫禁城的宫卫,以防不测。”

    众阁臣听后,心中各有所思,但都觉得沈一贯处置得当,纷纷点头称是。

    诗曰:

    真武大帝巡行近,紫霞观主心自宁。真武殿中修道德,准备罗天大醮行。

    首辅重臣忧国事,文渊阁内议纷纷。阁臣各怀心机重,一时难定国运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