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朝我溜了 » 第二十四章 开府京师,九九道聚

第二十四章 开府京师,九九道聚

    万历三十三年一月二十五日

    北京城,西直门大道上,惠王府内。

    今日对惠王朱常润可是个好日子,他心念润出紫荆城多年,终于如愿以偿了,搬出了紫禁城那不大的宫室,入住这王府大宅,当真是神清气爽,快意非常。

    所以一大早从他出紫禁城,住进惠王府开始,上门贺乔迁之喜的各方宾客就络绎不绝。其中不仅有他的兄弟派来的太监内侍,还有京中勋贵、皇亲国戚各色人等。

    对于送来贺礼的,惠王特命府内总管一一接待,礼物自然是好生收下。至于亲自莅临的皇亲国戚与勋贵,惠王自是不能怠慢,只得坐在府内大堂,一一款待。

    然而令他费解的是,连六部尚书与首辅沈一贯等人也特地派人前来道贺。按理说,他们这等身份的官员,与藩王之间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嫌疑。

    然而他却不知,正是这些文渊阁的阁臣出力最大,助他得以出宫。既然目的已达,自然要派人来贺,也是顺便探个究竟。

    忙碌了一个上午,送走了无数的皇亲国戚与京师勋贵,惠王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正准备走出大堂,去府内花园散散心。方才踏出房门,府内总管已在门口恭候,手持一份礼单与拜帖,递上前来。

    “孤不是说了嘛,皇亲国戚、勋贵孤亲自接见,其余闲杂人等你去处置就好了。”朱常润心想王府总管也是他宫中的旧人了,怎么出宫之后如此不会做事?随手接过拜帖一看……

    拜帖上画阴阳太极图,下写紫霄宫。确实不是闲杂人等,亦不是皇亲国戚、京中勋贵,难怪总管不通报觐见,反而在这候着。

    朱常润瞧了瞧落款人—赛常子,吩咐总管道:“带他们去孤的书房,孤去换身衣裳就来。”

    ******

    不多时,朱常润来到书房,他已脱下那金冠蟒袍,换上了一顶玉冠,一身青色道袍,一副道家风范。

    书房门口,有俩道士已在等候,正是赛常子王常保和他师傅玉虚子陈天兴。

    王常保和陈天兴手持拂尘,走到朱常润面前,拂尘轻轻一挥,行了一礼。

    陈天兴开口说道:“恭喜惠王殿下乔迁新居,愿道法自然,福祉常新。”

    王常保接着说:“惠王殿下,恭喜恭喜。”

    “多谢两位道长。”朱常润微笑回礼,然后悠然走到书房内的座位上坐下,随即指了指旁边的两个座位,道:“两位道长请落座。”

    陈天兴与王常保听命而座,一旁的宫女立即端上香茗。

    陈天兴刚一坐下,便又行一礼,道:“无量天尊,惠王殿下,贫道总算见着您了。”

    王常保也跟着行礼:“殿下,师傅他寻您寻了四个月,都快急成了烟火仙。”

    原来陈天兴自从去年十一月到了北京城,就想马上进宫寻朱常润,得那小道之法。却因紫禁城门禁森严,不得而入,让他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甚至一度想自阉,伪装成外出办事的公公,混入大内。幸得弟子们发现及时,才得以阻止。

    后来王常保借元旦大朝会,在奉天殿门口寻得朱常润,知晓了十五过后,朱常润出宫开府,又得承诺,将在新王府中传道授法,方才冷静下来。

    今日天还未亮,陈天兴就带着王常保在王府门口候着,只是达官贵人、皇亲国戚太多,一时间轮不到他们,直到人散的差不多了,才得以送上拜帖贺礼。

    朱常润听后苦笑道:“紫禁城中宫规森严,孤也深受其扰。幸有郑皇贵妃相助,才得父皇恩准,提前出宫开府,自立门户。”边说还边双手抱拳,朝紫禁城方向虚拜了一下,同时心里默念:“郑皇贵妃,真乃孤之贵人也。”

    陈天兴喝了一口茶,问:“殿下,元旦那日,您和赛常子言及出宫之后,将会于王府之中传法我等,此事可有准信?”

    朱常润回应:“自然是真的,先前孤在宫中,受制宫规,诸多不便,连尔等已至京城都不得而知。何况那宫中地方狭小,纵有讲道授法之意,亦无法施展。今日乔迁新府,全无此等顾及,明日尔等即可入府,孤先讲那总纲三部与尔等。”

    说到此处,朱常润话音一停,想到今日只来了紫霄宫的观主陈天兴,不知其他道观如何。便目光转向王常保,问道:

    “赛常子,那日你于奉天殿前告诉孤,除了你紫霞宫来了大小道人十五人,武当山上其他道观观主也带人到了京城,你可知他们拢共有多少人?”

    王常保见惠王问他,回到:“启禀殿下,那日我出宫之后,便寻访各位观主,得知南岩宫来了十人,鸾凤宫有九人,太和宫六人,三清宫人数最多,足有二十人,五龙宫来了十二人,以上总共五十二人。除此之外,还有武当山上小观道士听闻消息,亦有跟随各位观主前来的,总计三十二人。”

    朱常润听后右手拍桌,“啪“的一声:“那再加上你紫霄宫十五人,正是那九九之数?“

    王常保心中默算,回道:“是的,殿下。“

    朱常润又说:“如此多道士,若是每日进出孤的惠王府,被世人瞩目,恐非美事。”

    陈天兴听到这,怕这传道讲法之事,又耽搁了,心中一紧,急忙拂尘一挥,道:“殿下若是有此顾虑,我等不妨化身府中仆役,以避人耳目。”

    朱常润摇了摇头:“无需如此。陈道长或许不知,孤的王府虽非京师之冠,然却有一处胜过京中诸多府邸,那便是其广大之地。”

    “除了这栋五层主楼,庭院亦多,其中房舍足以容纳,便是九九八十一位道士全部住下,尚有余地。依孤之见,尔等何不全数住进孤的王府?”

    王常保听了,反驳道:“贫道等人,既是向殿下求法,如何可住进王府,扰乱殿下雅居?”

    陈天兴刚想阻止王常保,王常保又说:“不如这样,就让六位观主每日入府听殿下讲道,然后再由六位观主出府传法弟子众人可好?“

    朱常润摇头道:“如此不美,我讲之道,六位观主未必听的懂,听懂了未必讲的出,讲出了也未必讲的对,讲对了未不知听的弟子是否听的明白。如此一来,传道处处有错,孤传了也白传,还是住进我府中为上策。“

    “那我等就听凭殿下吩咐。“陈天兴和王常保起身跪谢。

    诗曰:

    紫禁出凡尘,惠王府自宽。九九道人聚,阴阳皆得圆。

    文官皆送礼,武将亦来宾。道法三千重,一统皆归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