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三国,从刷成就开始匡扶汉室 » 第四章 梳理县衙

第四章 梳理县衙

    不过不管怎么说,也是管着十万人口的父母官,因此刘习很是振奋,趁着交接文书时属下们都在,干脆又留下来吩咐堂下听宣的府役召集麾下前来议事。

    正好刚刚完成交接见证,众官吏还未离去,很快便都到来。

    “见过县尊!”

    “见过县尊。”

    ……

    稀稀拉拉的喊声接连响起,刘习眯眼看去,场上大部分人瞧他都是毫不在意,更有几人面带不满,仿佛自己欠他们钱似的,只有少数几人还算是恭敬。

    也是,反正这附郭县令向来就是尊泥菩萨,平时大伙都是摸鱼仔,稍微大点儿事都会被太守府那边插手,手中无权,自然也没几个人把这县令当回事。

    刘习心里揣着心思,脸上却带着和熙的笑容。

    “诸位,本官初来乍到,这许多事物也是不知所措,还望各位关照一二,不吝赐教。”

    “不敢不敢,大人年纪轻轻便位居我等之上,想必定有过人才能,我等皆愚昧不堪造就,怎敢言关照二字?”

    先前面带不满的人中出来一人说到,刘习抬眼望向他,只见此人一脸凶悍,脸色赤黄,毫不示弱地回望着他。

    刘习不禁挑了挑眉,眼中寒意流转,脸上笑容却更甚。

    “不用如此谦虚,涿县百姓如今安居乐业,也离不开这县府诸位之功啊!敢问这位是?”

    “某正是涿县县尉黄定!”

    黄定当然知道刘习是关系户,抢了自己打点好久的县令,但幽州之地,可不是区区一个外来关系户就能搞定的,更何况这小子看上去毛都没长齐,想必是花言巧语哄骗了刺史大人,赚来县令一职。

    只要自己团结众人,极力推诿刘习的命令,政令难行,过几月便联名上诉县令败絮其中,无才无德,再花钱走动一下,定能让刘习丢了这乌纱帽!

    想到这里,黄定更加镇定,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原来丑恶的刀疤脸更加难看,浓浓的装逼气息扑面而来。

    “居然是本县公安局长……”

    刘习暗暗咋舌,这可难办啊,自己初来乍到,身边也就郭勋送的几名侍卫能够差遣,不可能随意便将一位县尉免职,不然众人联合起来,轻易便能将自己架空,总不能到时哭着鼻子原路返回找郭勋为自己做主吧,那还不如找个牢坐得了!

    刘习思虑再三,决定先略过不谈,

    “本县令新任,不便轻易更改法度,诸君应当各行其职,切勿自误!”

    “县尊英明!”

    “县尊英明!”

    ……

    这次的喊声倒是整齐许多,

    众人面带得意。

    刘习挥挥手表示散会,又单独点了两人留下,正是先前对他还算恭敬的几人。

    待众人散去后,刘习一脸和蔼,招呼两人,

    “不知二位是……”

    “禀县尊,小人乃是涿县中一刀笔吏”两人异口同声。

    “不知你二人在这县府待了多久?”

    “想来…十又七八年了吧。”

    两人是同乡,也是一起进的这涿县县府。

    刘习暗自点头,又不动声色的打听几句,也算是大致摸清了如今这县衙里的形势。

    “难怪上来就给我冷脸,原来是插了他的队啊。”

    虽说这附郭县令人嫌狗厌,但对于更底层的人来说,那就是天大的甜头了,毕竟大汉每年举孝廉的就那么点人,那没得举的,家境贫寒的人怎么办?

    别说县令县长了,就是主簿功曹,在这些人里都是了不得的肥缺。

    那黄定也算是涿县里的大户,其父是上一任涿县县尉,传到黄定这里,自然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也是大多数世家大族的路,一步步的积累,乃至引起质变。

    甚至这种打点升迁的路在其他人看来才是正常的,自己一个外来户空降,算是坏了规矩,也难怪刚才那么多人虽然没反对自己,但也不太热情,感情都是路人黑。

    想明白了这点后,刘习又拉着这两个小吏谈了会儿家常,这才放他们离开。

    “想以势压人…哼。”

    刘习有点忍不住想笑,估计因为自己来的匆忙,他们甚至都来不及打听自己身份,否则绝不会想出这种昏招来。

    低头思索片刻,刘习转头吩咐麾下侍卫:

    “尔等随我出门一趟,去打听打听那黄定,不可暴露身份。”

    “喏!”

    早被刘习在路上折服的侍卫恭敬应下,转身去安排事宜。

    伸了伸懒腰,刘习不由得打了个哈欠,暗暗嘀咕:

    “好不容易来到三国,却无美人暖被窝,实在是遗憾,可惜幽州似乎也没有什么出名的美人……”

    脑子里回想半天,刘习也没想出什么出名的来,摇摇头不再想这个,又开始谋划起这几天的行程来。

    先前去拜见涿郡太守,刘其年近六十,老眼昏花,不过看精神状态还不错。

    虽然知道他女婿公孙瓒日后要和刘虞火拼,不过这会儿不是还没发生吗?从卢植那里论,他还和公孙瓒是同学呢!如此看来还是要多走动走动。

    ……

    半月后。

    涿县最近可谓是发生了一件大事,

    新县令低调上任好些天,突然发威,接到下属举报后,将原县尉,功曹等十几人捉拿下狱,连夜审理案情后转接太守府,砍了好几颗人头,剩下的人也是费尽家财才丢官保命。

    接着又贴榜告示全县,历数众人罪责,淫人妻女,贪赃枉法,中饱私囊,春秋笔法之下,让全县百姓听的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挽袖子上去杀了这些狗官!

    更何况都是当地人,谁还不知道那个县尉嚣张跋扈,因此对于他到底是不是冤枉的也没多想。

    特别是关于新任县令的身份曝光,更是在这涿县引起一阵热议。

    那可是当年七岁渡血救母的江夏刘习啊!

    两边名声完全就不是同一个层次的,顶着这么大的名头,更是无人怀疑黄定头上的罪名是不是过分了点。

    最后则是举报人低调上任功曹等,而不辞辛苦的县令大人也肩挑两头,暂且兼职县尉。

    说是等待上面派人下来为自己解忧,可要已经得到郭勋暗示的刘其哪会为这点小事得罪人,只言任由刘习上荐。

    没等刘习从这半个月的谋划过后舒口气,召集县兵时却又让他差点吐血。

    因为涿县乃是涿郡郡治所在,人口破十万,自有三千郡兵在城外大营,全县设有四百县兵,主要负责协助管理治安等等,因为在太守治下,所以多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人数还只有三百六七十,明显剩下的就是被黄定吃空饷了。

    而剩下的人里面也多是老弱病残,浑水摸鱼者比比皆是,说是丐帮分帮都有人相信。

    集合当天刘习便命人拿来文书,当场赶人,可笑有几人不知死活还想抬关系,刘习理都没理乱棍打出,倒是稍稍震住众人。

    最后筛选下来,只得二百七八十人,又命人快传文书下发各乡里,命亭,里长们严厉打击空职,弱职,绝不允许有人当蛀虫。

    又告示全县,县兵空缺,现招募乡勇,望踊跃报名,待遇从优。

    当然,刘习也知道,自己一个小小县令初来乍到便想让人舍却乡里关系大义灭亲是痴心妄想,不过那也无所谓,反正也没几个月时间了,等黄巾席卷天下,生死各安天命。

    临行前,刘习犹豫再三,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暗示郭勋那伙贼人口中关于大贤良师的事,可看郭勋那满不在乎,以为自己报仇心切的模样,只能暗暗叹气,“罢了,一切都是天意。”

    心中已打定主意,之后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