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三国,从刷成就开始匡扶汉室 » 第十七章 长社战况

第十七章 长社战况

    接下来的日子,两支人马安生赶路,不到十日,便已赶到长社二十里外,看着城外近三十万黄巾,不管是刘备还是刘习三兄弟,只感觉大热天的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看着关羽张飞满脸紧张,刘习倒笑出了声,反过来安慰两人。

    “二弟三弟不必心忧,黄巾虽众,吾看其可战之兵也不过七八万,顶天也不过十万人马。其余皆为流民。老弱病残之辈,不足为虑!”

    “况颍川一带士族林立,又胁迫京师,想必朝廷另有支援。朱儁皇甫嵩二位中郎将皆为当世名将,只需坚守长社,等候援军,反攻黄巾易如反掌!”

    关羽张飞一听这分析就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脸色好看不少。

    张飞眼珠子转了转,虎头虎脑的探过来,压低声音问道,

    “等朝廷兵马过来收拾了黄巾,我等不是白跑了一趟吗?就靠手下这三千兵马,也捞不到什么大功啊!”

    关羽一摸长髯,自信满满。

    “三弟多虑了,大哥既然早已想到此处,想必心中自有定数,吾等皆听大哥安排便是!”

    看手下两位弟兄在那玩笑,刘习笑着摇摇头,眼里闪过一道精光,

    “计策早已定好,不过要想多得些功劳,还需进城一趟。”

    “二弟,你且过来……如此……这般……可曾明白?”

    “某自当谨记!”

    关羽面色一肃,上前抱拳说道。

    刘习满意点头,转头看向一旁瞪着渴望的大眼睛的张飞。

    “三弟,今日进城一战,可就全靠你了!”

    “大哥,俺自当护住大哥周全,一定送大哥进城去!”

    张飞一听来了精神,拍着胸脯应下,美滋滋的下去调遣兵马。

    “来人,去通告刘备,准备冲阵入城!”

    “喏!”

    长社城外,刘备黑着一张臭脸看陈到在前面指挥着一千兵马冲杀,而一旁的刘习只带了五百兵马不说,还全将其留在内围,甚至没把张飞放出去杀敌,美名其曰保护二人。

    黄巾军围三阙一,南边故意留下缺口,黄巾稀少,也没想到没人突围不说,竟还有人往里面钻的,十分轻松就杀入城中去了。

    听到手下人来报,说有一支人马冲入城中,问清只有一两千人后,波才哈哈大笑,对手下说道:

    “如今长社已成孤城,某按兵书所说围三阙一,那皇甫老儿困守数月,想必败亡就在近日,那一支孤军贸然入城,不过陪葬而已!”

    言罢不再关注。

    长社城中,残破的城墙上的守军看着有一支朝廷人马到来,稍稍振奋了一下军心。

    城门守将禀告皇甫嵩后,刘习拿出书信放入吊篮,验明身份后,方才进城。

    刚一进城,刘习就看到一老年将军骑在马上望着他,只见此人面容刚毅,浓眉大眼,不怒自威,气势磅礴,尽管头上银丝密布,却丝毫不显老态。

    刘习一瞬间就认出此人是谁了,连忙下马上前大礼拜倒。

    “涿县县令刘习,拜见皇甫将军。”

    旁边的张飞刘备等也跟着行礼,皇甫嵩缓缓下马,理都不理旁人,一脸微笑地扶起刘习。

    “一年未见,子修看上去截然不同啊!”

    卢植的信他已经看完了,原本还对子干兄的夸赞不以为意,他又不是没见过刘习,当时对刘习的评价只不过勉强算个会读书的郡县之才,如今再见却判若两人,龙行虎步,英姿焕发!

    满意的拍拍刘习的肩膀,那沉重的力道让刘习暗暗咧嘴,没想到这皇甫嵩这么老了还能有如此臂力,好在他日日锻炼倒也不差。

    “习在幽州平定程志远以后听闻颍川战事不利,火速来援,今见将军处之泰然,习便知多此一举矣!”

    刘习面色恭敬,暗自点出自己功绩后又捧了皇甫嵩一把。

    果不其然,皇甫嵩听后哈哈大笑道:

    “老夫年渐迟暮,志力已衰,区区一波才便败我于颍川,何谈有良策败敌。”

    “子修不远千里,率众来援,老夫倒是要承了这情啊!”

    两人说说笑笑,刘习又将身边张飞介绍一二,皇甫嵩客气的夸赞一句“真乃虎将!”。

    良久,刘习才好像终于记起旁边的刘备一样,拍拍脑袋,将刘备介绍给皇甫嵩,

    “此人乃是卢师记名弟子,早年学习过几年,是我涿县治下,自言乃是汉室宗亲,如今与我同来援助将军。”

    皇甫嵩颔首示意,刘备连忙躬身行礼,还想再说些什么,可皇甫嵩早已经转过头和刘习交谈起来,只能尴尬又不失礼貌的退回队伍之中。

    陈到颇为不服,忿忿的看着“拉关系”的刘习,只觉天理不公,让玄德英雄无用武之地。

    等到刘习兵马安顿好之后,皇甫嵩又派人来请去帐中议事。

    刘习带着张飞,和听到风声的刘备一起过去,一进账,就看到七八位偏将审视的看着自己,沉重气势扑面而来。

    刘习面色不变,暗暗拦下想要上前的张飞,俊美异常的脸上始终处变不惊,带着大家子弟的风范一一见礼,可谓是把自己的表演天赋拉满了。

    刘备就差了一点,略显得拘谨一些,到也算是出彩了,可惜有刘习珠玉在前,瞬间被对比的体无完肤。

    几人来到安排好的座前坐下,陈到张飞没有座位,只能站在身后,两人闲着没事干,暗暗对视,眼神一阵交锋。

    “如今卢植弟子率军来援,城防压力减轻不少,但黄巾不平,吾等便是有罪无功。先前颍川一败,陛下大为恼火,看在我等多年征战,略有微功的份上不予计较,然吾等不除黄巾,有何面目以报陛下!”

    “今日将汝等召集而来,集思广益,看有无良策击破波才,平定黄巾。”

    帐中诸将对视一眼,议论纷纷,可之前也讨论过,丝毫没有办法,最后见皇甫嵩把目光放在了刘习身上,帐中声音渐渐消失。

    刘习起身,拱了拱手,向皇甫嵩说道:

    “行军打仗,终归逃不出兵书所论,以弱胜强者,除了知己知彼,不外乎借助山川河泽,风雷水火之天威。习今日在城外一观波才大营,见其阵列紧密,若趁夜使其营中自乱,发生营啸,吾等再纵兵击之,乱军之中,黄巾调动无力,定当兵败如山倒!”

    诸将一听,面露失望之色,谁不知道这种大话!

    皇甫嵩也苦笑摇头道:

    “此计虽好,然波才此人亦有谋略,排兵布阵皆合兵道,大营连接水草而背众树,远离绝处,又日夜严防死守,前番几次夜袭都被识破,难以成功啊!”

    刘习却仍然面含笑意,开口说道:

    “波才虽识兵书,却不求甚解,岂不闻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乎?如今我军困守长社,地利人和皆失,取胜之机,唯在天时耳!”

    对面一将听完,不由开口问道:

    “某久经沙场,大小数十战,自然知晓此意,然如今不识天时,如之奈何?”

    刘习哈哈大笑,转身朝皇甫嵩道:

    “这位将军不识天时,某亦不识天时,那波才,也不识天时啊!”

    皇甫嵩脑内灵光一闪,仿佛想到了什么,面露微笑,鼓励的望着刘习,示意他继续。

    刘习心里感激,知道这位老将军是要为他扬名,再次拜礼,回身望向帐中诸将。

    “如今正是六月盛夏,万物生发,那波才数月前天寒地冻时所选营地自然颇合兵道,然时移势易,现今营边草木丛生,天气炎热,点之即燃,只需派一支骑兵趁夜强突入营中,放火烧粮,四处砍杀,营啸之下,波才再无反抗之力!”

    “我此番前来,带了一千骑兵,另并两千步卒,如今正在城外听等候命令。诸位可等营中火起后,率军突然杀出,内外合击,当能成功!”

    诸将一听,随之拜服,一旁的刘备羡慕不已,只恨自己没能想到此计,使竖子成名!

    心里却暗暗盘算等会儿冲入大营后,定要让陈到斩杀波才,夺得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