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刘禅,匡扶汉室 » 13:谜语人不得好死(求追读!)

13:谜语人不得好死(求追读!)

    诸葛亮代入庞统的视角,也觉得自己被针对了。

    或者说。

    庞统在钻自己的牛角尖。

    心急。

    的确吃不了热豆腐。

    一句简单的家常便饭似的话语,让庞统豁然开朗。

    是啊。

    急不得。

    如果是诸葛亮,法正这样的人去开导庞统,只会被认为是羞辱,甚至觉得是要抢夺攻占益州的功劳。

    换成刘备,结果差不多。

    也就只有阿斗的身份最适合做庞统“人生导师”的角色。

    “如果不是阿斗的提醒,我或许已经死在雒城之下。”庞统心有余悸,眼神里流露出来的恐惧让孔明身躯一震。

    这其中的故事,更让诸葛亮好奇。

    刘禅的锦囊里到底写了什么妙计。

    庞统说出了刘禅给庞统的第二个锦囊里的内容,“公子当时字写的还不是很好,但看得出来很努力写端正。”

    孔明一笑,没有打断庞统的思绪。

    “第二个锦囊里写了九个字。”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庞统提起这件事情,不免有些骇然,“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到前线督战,距离雒城城墙最近也只有百步远。”

    诸葛亮闻言皱眉。

    “士元何故以身犯险?”

    百步。

    这绝对是危险距离。

    蜀兵之中不乏善射者,再加上居高临下,百步之内完全有机会取人性命。

    庞统大大咧咧的性子,在前线指挥调度最是显眼,还不喜欢着甲,是敌人最喜欢的目标之一。

    诸葛亮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庞统身边呼啸而过箭矢的声音。

    太危险了!

    庞统耸耸肩,并不解释,“孔明之谋与子房相同,大开大合,运筹帷幄,而我更擅长临阵调度。”

    诸葛亮想到了另外一个名字,陈平。

    陈平,作为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是一个谋略出众,智勇双全的人物。

    他在楚汉战争和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多次提出奇巧精妙的计策,对于刘邦的胜利和汉朝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诸葛亮没有反驳。

    “我喜亲临战场,寻找破绽以求破城机会,心急之下,差点殒命。”庞统想起当时的经历,心有余悸。

    诸葛亮倒是不清楚当时雒城的事情,难免好奇追问,“当时如何?”

    庞统叹了口气,平复一下心情。

    “围攻雒城之战,旷日持久,而孔明率军势如破竹,逼近成都,情急之下我也不顾阻拦亲临前线。”

    “当时战局焦灼,战况惨烈,我不知不觉距离那雒城不足五十步...”

    诸葛亮被吓得不轻,再也坐不住了。

    “不足五十步!”

    “那可是要死人的!”

    庞统沉默良久。

    “当时那块区域相对安全,我立功心切便不顾阻拦上前指挥,却不曾想那是敌人伪装出来的陷阱。”

    “等我距离雒城不足五十步,城上的箭矢飞如雨下朝我射来,我浑身冷汗大冒,只觉得死透临头了。”

    诸葛亮眉头紧皱。

    心一下子也变得焦急起来。

    虽然庞统还活蹦乱跳的站在他面前,但他还是难免担心。

    “然后呢。”

    诸葛亮觉得那是死局,“在战场上出现这种情况,绝对是敌方提前埋伏好的,以引诱士元进入埋伏圈。”

    庞统颔首,认可诸葛亮的说法,“的确如此,战场凶险,即便每时每刻都在提防,也难活下来。”

    “何况当时的我心急如焚,已经有些丧失理智了。”

    说起这件事,庞统到现在还是难忘当初在鬼门关走一遭的感觉,说道,“是邓艾拼死相护,才让我逃过一劫。”

    “邓艾?”

    诸葛亮恍然大悟,“难怪说阿斗救你一命。”

    庞统看了锦囊,但没照做,依旧我行我素前往前线指挥作战。

    要是没有邓艾拼死,锦囊也是无用功。

    不过说来也是。

    邓艾是阿斗的陪读书童,也是护卫,得了刘禅的说法前来送锦囊,关键时刻还救了庞统一命。

    至于邓艾为何会如此形影不离的陪在庞统身边,恐怕是刘禅嘱咐。

    庞统“嗯”了一声,逐渐恢复平静,说道,“当时士载为了护我,身中三箭,所幸披甲,没有伤到要害。”

    说起来庞统也是有点惊愕。

    邓艾身上的甲胄有些不同,坚固无比,同时比铁甲更轻盈,当时拎着庞统逃跑的速度可不慢。

    诸葛亮松了口气,也得知了这段不为人知的秘密,“难怪士元之后对士载如此上心,亲自教授兵法。”

    庞统闻言一笑。

    “这可是阿斗钦定的武曲星。”

    诸葛亮拂须一笑,“士载却是一个璞玉,若悉心雕琢,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说起来邓艾也算诸葛亮的半个弟子。

    他在教授刘禅学习时,邓艾也蹭了不少课,但论师生情谊,庞统是实实在在收了邓艾为弟子的。

    提起邓艾,庞统就一脸骄傲,“孔明你也找个弟子,教导一番,让他们成为公子的左膀右臂,也算一桩佳话。”

    卧龙凤雏辅佐刘备建功立业。

    他们的弟子则是辅佐刘禅一统天下。

    也算美谈。

    诸葛亮被说的心痒痒,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士元所言在理,不过我更好奇的是阿斗给你的第三个锦囊里写了什么?”

    庞统想了想,从怀里掏出一块玉,翻了个面递给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白玉,赫然发现上面只写了一个“一”字。

    是“一。”

    不是“壹”。

    “一?”

    诸葛亮端详着这块玉,不免陷入沉思,“阿斗这是什么意思?”

    阿斗前两个锦囊都是通俗易懂。

    到了第三个锦囊直接升华。

    谜语人?

    诸葛亮感觉到了一股满满的“恶意”,眉头皱起来。

    庞统见状也觉得有些好笑,给出了他的理解,说道,“或许世子是在说,人生在世,命只有一条。”

    “死了也就没有了,再想建功立业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诸葛亮微微颔首,比较认可庞统这个解释,但还是觉得不对劲,“一这个数字代表的含义太广泛了。”

    “所以我才时时刻刻带在身边,思考其中深意。”庞统从诸葛亮手里夺过白玉,珍藏似的放回怀里。

    “这段时间我也有新的理解。”

    诸葛亮饶有兴趣的问道,“士元请说。”

    “这或许是世子之志,意在一统天下,未来还远,建功立业的机会不局限于一州一郡之地。”

    “凉州,关中,中原大地,乃至于江东岭南,偌大的疆域还未平定,我可不能死在益州山峦之中。”

    庞统说着颇有种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之意,“孔明你现在得了两州之功,在我之上,但未来可就说不定了。”

    诸葛亮的性子随和,不争不抢,只觉得庞统突破了自己的桎梏,笑道,“恭贺士元更上一层楼。”

    思想层面的蜕变,才是庞统真正的涅槃。

    庞统挥挥手,不在这里逗留。

    “王上有命,命我随军出征攻略西城,上庸,这应该也是世子指名道姓的安排,我先回去准备了。”

    诸葛亮要送,庞统却回绝了。

    “汉中大把事务等着你孔明处理,就不用送了。”庞统挥挥衣袖,潇洒的像是一个流浪江湖的剑客。

    凤雏涅槃。

    他卧龙也不用盘踞在一山之中。

    原本即将坠向深渊的蜀汉大船又有了拨云见日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