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刘禅,匡扶汉室 » 19:环环相扣,孔明震惊(求追读!)

19:环环相扣,孔明震惊(求追读!)

    往荆州?

    不行!

    诸葛亮直接回绝,不容质疑,道,“阿斗乃汉中王世子,为国之根本,岂能轻动?不行绝对不行。”

    刘禅一乐。

    他早就猜到了这个结果。

    也已经想好了说辞。

    他道,“老师,你说现在是汉中危险,还是荆州更加危险呢?”

    诸葛亮闻言一滞。

    他有些懵。

    汉中大战刚刚结束,曹贼败退关中。

    只因刘备坐镇于此,牵制住曹操不敢轻易撤军返回许昌,导致关中之内还囤驻了近十万兵马。

    进退两难。

    而荆襄一带,有关羽麾下三万余兵马,对上曹仁万余兵马,在兵力上是完全占据优势的一方。

    若说危险。

    汉中这块地区,更危险一些。

    “...”

    诸葛亮有些幽怨的盯着刘禅,道,“阿斗这是准备妥当,前来游说?”

    他这个当老师的,竟然被刘禅摆了一道。

    什么关爱老黄忠。

    如何为吴懿等人传达歉意。

    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最后一件事——去荆州。

    刘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道,“老师,前段时间江东可是传来了消息,说是孙权又去打合肥了。”

    他也不知道这是孙权第几次打合肥。

    但始终没能染指那座大城。

    它像是一扇铁门,死死拦住孙权北上之路,像是梦魇。

    如果可以的话,刘禅很想带着一块“我在合肥很想你”的牌子,去祭拜一下孙权。

    诸葛亮似乎无法再淡定了,道,“确有此事,汉中酣战数年之久,吾等在此拖延曹操主力大军,江东自然会趁虚而入。”

    趁虚而入?

    刘禅觉得诸葛亮还是高看了孙权,乃至整个东吴。

    自周瑜,鲁肃病逝之后。

    江东无英雄!

    尽是鼠辈。

    老刘在这牵制曹操十万大军主力,孙权举国攻伐竟然没能打下合肥,反倒是来偷袭荆州...

    难怪是大魏吴王!

    刘禅接着说,道,“父王居关中,牵制曹魏大军主力于关中一带,而江东攻合肥又牵制曹魏中原兵马。”

    “如此一来,整个襄樊一带的防御便无太多后援,仅有曹仁万余兵马。”

    “若我是二叔,也会‘趁虚而入’!”

    这才是真正的趁虚而入,强强对话。

    孙权那是失败示范。

    说到这里,诸葛亮再也坐不住了,站起身来,不安踱步。

    他在思考。

    这是诸葛亮罕见失态。

    刘禅也知道。

    事情,稳了一半。

    从全局来看,关羽在此刻发动襄樊之战的时机非常正确,甚是说抓战机的一把好手。

    天时地利人和。

    独占其二。

    首先。

    汉中大战,刘备获胜,蜀汉气势正盛,荆州兵马又不输给益州兵马的“意气”。

    再者。

    荆州休养五六年之久,兵精粮足。

    期间虽然有派遣两三万兵马入川,失去了不少精锐,但荆州人口充足,关羽又是练兵好手。

    三年内补充精兵万余,有可战之兵。

    最后。

    由关羽统兵,北伐襄樊,威势逼人。

    另外。

    天时无需多言。

    曹操的主力部队被刘备牵制在关中不得动弹,至少在短期内不敢撤的太多,应该会是分批撤退。

    合肥之战,也让中原兵马朝扬州调度。

    如此极短的空档,绝对是最佳时机。

    最后的地利,也被关羽找到并且利用,完成了声势浩大的水淹七军之举,从而威震华夏吓得曹操想迁都。

    “天时地利人和皆在。”

    刘禅觉得二叔他没毛病。

    襄樊之战能打。

    但细节决定成败。

    比如糜芳,博士仁的投降。

    东三郡初定,未能及时出兵援护。

    江东背刺盟友。

    襄阳城高,防御严密,曹仁又擅长守城,曹操也及时派遣庞德于禁徐晃等人支援等等。

    诸多因素加在一起才导致功败垂成。

    而现在。

    局势大有不同。

    刘备定都汉中,牵制住曹操主力兵马。

    又派遣张飞庞统攻东三郡,整个汉中郡以及东三郡局势较之前世更加稳固,消息传递也更迅捷。

    以诸葛亮,法正,庞统等人之谋,就算是咬牙也要支援襄樊之战,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

    刘禅正想着如何游说孔明,让他答应并且劝说老刘让他去江陵和关羽汇合时,诸葛亮抛了一个问题,问道。

    “阿斗此去江陵,觉得谁人可为护卫?”

    这是?

    答应了!

    刘禅神色一喜,忙道,“子龙叔忠勇,又无重任,可为护卫。”

    再加上刘禅和赵云之间的羁绊太深。

    赵云作为护卫是最合适不过的。

    从当初的长坂坡。

    再到后来的长江截船。

    阿斗的每一次生死危机都是赵云相伴。

    如果说老刘是亲生父亲,二叔三叔是义父,诸葛亮是相父,那赵云对于刘禅的意义不亚于这几位父亲。

    甚至说仅次于刘备。

    “这也是阿斗计划中的一环?”

    诸葛亮忽然想到一件事,问道,“阿斗力荐汉升将军为蜀郡太守,坐镇成都,只为带子龙回江陵?”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诸葛亮都要为刘禅的谋划所折服。

    这其中关节,令人惊艳。

    尤其是刘禅对局势的判断,更是快人一步。

    这一点才是让诸葛亮觉得恐怖的事情。

    刘禅闻言,没有隐瞒,道,“若父王定都汉中,势必派遣一员大将坐镇成都,三叔不合适、文长将军地位不够。”

    “而父王并不信任孟起将军,汉升将军年事过高,唯有子龙叔最合适不过。”

    像是吴懿,李严等,都不在刘备考虑范围内。

    这其中门道太多。

    诸葛亮闻言,神色颇为严肃,道,“阿斗说的不错,若不是阿斗力荐汉升将军,王上会让子龙将军坐镇成都。”

    “若是如此,阿斗也有备选计划吧?”

    刘禅淡然一笑,道,“什么事情都瞒不过老师。”

    诸葛亮翻了个白眼。

    “如果汉升将军推辞,无心再战,而子龙叔坐镇成都,那我的目标自然是不受父王待见的孟起将军。”

    刘禅没什么可以和诸葛亮隐瞒的,说道,“父王不敢用,而我有信心得其效忠,孟起将军武勇盖世,若赋闲在家,实属可惜。”

    “若子龙叔不能陪我前往,只能带孟起将军,父王才会同意。”

    诸葛亮拂须大笑,满脸惊奇欣慰,道,“阿斗虽年幼,智谋却是老沉,环环相扣,可谓严密。”

    刘禅道,“一切都是老师教导的好。”

    诸葛亮眼角尽是宠溺,道,“既然阿斗已经安排妥当,我自会说服往上让阿斗前往江陵。”

    刘禅大喜,拜道,“多谢老师。”

    有诸葛亮出马。

    事情就稳妥多了。

    “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想带上孝直先生一同前往荆州。”刘禅临走前,又给诸葛亮出了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