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马谡重生之兴汉 » 第4章 天书献策

第4章 天书献策

    午夜,魏军大营。

    刚刚打了败仗的士兵们垂头丧气地瘫坐在地上,在包扎伤口的同时,互相诉说着白天的悲惨遭遇。士气普遍低落,空气中充满了焦虑不安的情绪。

    中军帐内,司马懿和一众魏军将领也因两番战败而情绪低落,沉默地站在行军地图前。

    良久,前排的司马昭率先开口道:“父亲,大将军那边来信,说是蜀将姜维已经兵出斜谷,快到郿城了,要父亲赶快回去支援。”

    另一边的张郃立马反问道:“现在回去,那先前攻打街亭的努力不都白费了?”

    “街亭固然重要,但是郿城乃长安的屏障。郿城若失,长安休矣。”

    就在两人僵持不下时,正中央的司马懿缓缓开口说:“不要管街亭了。我本意是要趁诸葛亮不备奇袭街亭,但从目前看来,诸葛亮已在街亭设下重兵,还遣了马谡这样一员上将镇守。若再这样耗下去,损失的可就是我们了。”

    “传令,明日子时,全军拔营,撤回陈仓。与郿城互相照应,抵御诸葛亮大军。”

    以张郃为首的魏将虽有不甘,但也只得领命而行。

    待到司马懿大军撤退的当晚,一直监视的蜀军斥候赶忙将其报告给街亭的马谡。马谡听说后,心道果然如此。

    根据对前世的未来式记忆,丞相早就派姜维担任先锋去打郿城了。司马懿在此久攻不下,是断不敢继续逗留此地的。眼下的主战场,就要看陈仓和郿城那边了。

    但一想到陈仓的郝昭,马谡瞬间就皱起了眉头。

    “前世丞相多次北伐,都因魏军坚守不出而导致最后无功而返。如今街亭虽然守住了,但北伐的前景依旧不容乐观啊。”

    马谡心事重重地在屋内来回踱步,思考蜀军接下来的行动,但始终不得其解。

    “不行,纵使是未来式,也无法从前世中找到击破魏军的办法。魏军只要坚守营垒,耗到我军粮尽,北伐就前功尽弃了。”

    就在马谡着急时,耳边似乎传来南华老仙当初的叮嘱:“此乃三卷天书,遇事不决时可开一卷,其中自有破解之道。”

    对了!还有仙人授予的天书!

    马谡此时彷佛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从虚空中取出了第一卷天书,放到案牍上展开。

    只见原本空荡荡的竹简上,随着卷轴的铺平,隐隐约约浮现出几个大字。

    “奇袭子午谷”

    “子午谷……”马谡仔细思索后,立刻在地图上找到了子午谷的位置,“秦岭之东,绕过所有主战场,直抵长安城下。”

    马谡被这一条直插长安的特殊道路深深的吸引了,但片刻的震惊后又陷入了沉思。

    “我记得北伐开始时魏延曾向丞相提出经子午谷直取长安的计划,但别说是丞相了,连我都觉得过于冒险。可是天书不应该骗我啊,莫非这子午谷别有洞天。”

    马谡紧紧地盯着地图,来回地推演,却始终觉得出子午谷攻下长安不现实。

    突然,马谡的目光转向了陈仓和郿城那边,并将这两处与子午谷和长安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伟大而又大胆的想法瞬间在马谡脑海中诞生。

    “目前看来,只能如此了,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能扭转局势的办法了。”

    说着,马谡根据地图,把自己的计划书写在一个竹简上,并唤王平、黄袭和张休三人入内。

    三人由于先前的两次大胜,已经被马谡的才能所折服,恭敬道:“不知参军有何吩咐。”

    马谡先把竹简交给张休,嘱托道:“张将军,你领三百骑,务必将这竹简交到丞相手里,不得有失,切记!”

    张休领命而去。

    随后,马谡又对王平二人吩咐道:“眼下街亭已经无虞,北伐的关键转移到了陈仓和郿城的战场上。我欲亲率五千精兵离开街亭,赶赴前线。街亭的防务,就交给你二人了。”

    王平拍了拍胸脯,保证道:“参军放心,末将定能守住街亭,时刻防备魏军偷袭!”

    “只是不知参军要去哪,是陈仓那边吗?”

    “不。”马谡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抱歉,子均。目前除了丞相,我不能告诉任何人,这事关此次北伐的成败。”

    王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再多问,只是郑重地抱拳道:“参军,珍重!末将相信您!”

    感受到王平信任的目光,马谡原本焦虑紧张的心情也有所缓解,逐渐冷静下来。

    待二人走后,马谡独自一人来到屋外,仰望星空,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前世丞相、姜维、王平等人为蜀汉事业奋斗终身的场景,不禁喃喃自语道:“丞相,这一世,我定能完成北伐大业,兴复汉室!”

    另一边,祁山大寨。

    诸葛亮看着手中送来的街亭捷报,难掩兴奋道:“幼常干得好啊!以区区两万之众,击退了司马懿二十万大军。此等才干,实乃当世之韩信!”

    “眼下街亭无恙,我等只要拿下陈仓和郿城,长安便唾手可得!”

    一旁的长史杨仪也连忙奉承道:“恭喜丞相!我等能有如此高的战果,还都是因为有丞相的英明领导!”

    诸葛亮虽不满杨仪过度的阿谀之词,但此刻心情大好,也就没有追究,只是吩咐道:“通知伯约,出斜谷后与子龙相互照应,围攻郿城。关兴、张苞二将监视陈仓的魏军,切断其与郿城的联系。我自统大军去取陈仓。”

    杨仪弓腰领诺,正准备去起草命令时,帐外的侍卫就入内来报说:“启禀丞相,参军马谡的副将张休求见。”

    “张休?快让他进来!”

    张休在那名侍卫的带领下进入大帐内,刚一见到诸葛亮,就掏出怀中浸满汗水的竹简呈上前去:“丞相,这是参军要求送来的急件。请丞相过目。”

    诸葛亮连忙接过竹简,展开审阅。

    在此期间,包括杨仪在内的所有人都大气不敢出。他们不知道竹简里究竟写了什么,竟能让丞相露出如此凝重的神色。

    许久过后,诸葛亮轻叹一口气,仿佛下定决心一样,对着杨仪说道:“通知伯约,不要攻城,距郿城下寨即可。”

    “可是丞相,我军粮草有限,照此僵持下去对我军不利啊。”

    “就照我说的做,出了事一切由我承担。去下令吧。”

    杨仪还想继续劝谏,但一想到刚刚丞相笃定的神情,便知趣地乖乖照办了。

    诸葛亮这时静下心来,再次细细回想马谡在简中所写的每一句话,不由得轻叹一声。

    “幼常,但愿你能成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