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马谡重生之兴汉 » 第6章 克潼关,震天下

第6章 克潼关,震天下

    茫茫的黑夜如同一面幕布遮蔽了整片天空,黯淡了漫天群星,仅存的一丝微弱的月光,也在乌云的阻挡下,变得朦胧模糊。黑暗充斥天地间,仿佛一只黑色的大手,要将下方潼关城上的点点火光一拍扑灭。

    潼关城上的魏军士兵一边抱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一边互相聊着闲天。

    “听说前方战事吃紧啊,大都督的二十万大军在街亭栽了跟头,不得已退守陈仓。诸葛亮大军逼近,眼瞅着要到长安城下了。”

    “你不要瞎操心。长安前面有大将军率主力镇守郿城,和陈仓的大都督相互照应,单凭诸葛亮的那十万大军是成不了气候的。再加上我中原地区源源不断地经此往关中增援,蜀军不出数月就会土崩瓦解了。”

    “也是呵。待到战事结束,我便向后将军请假回弘农,去看看我那未过门的媳妇。嘻嘻嘻。”

    “放心吧,我们这潼关远离前线,安全的很。到时候你大婚了,哥几个一起陪你回去,帮帮场子。”

    几名魏军士兵都高兴地互相打趣,在这令人窒息的黑夜里舒缓彼此紧张的神经。但在这难得的笑声背后,却无一人注意到墙垛上那早已固定的铁钩。

    蜀将句扶在爬墙爬到一半时,就注意到了上方的笑声。他示意身后的蜀军士兵放缓动作,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顺着绳索继续向上方爬去。

    几名无当飞军率先抵达墙头,抹了几个负责警戒的魏兵脖子后,重新聚集在刚登上来的句扶身边。句扶清点完人数,随即拔出腰间朴刀,下达了突袭的命令。

    无数的魏军士兵在茫茫的夜色中,被身后的蜀军割喉刺杀,倒在一片血泊里。此时的乌云也完全遮蔽了月光,黑夜彻底笼罩了天地,为蜀军提供了最佳的掩护。

    那名有未婚妻的魏兵闻到了一股血腥味,敏锐地察觉到事态不对,赶忙向警钟方向奔去,却不提防被身后的一名蜀兵一刀刺穿胸膛,应声倒地。弥留之际,他拼着最后一口气把手伸到警钟的拉绳下,拉响了警报。

    “蜀军……夜袭……”

    关外营寨内的魏军听到警报声,立刻集结朝关上杀来,为首的正是魏国后将军曹洪。

    而句扶率领蜀军已经控制了城墙,即刻布置弓箭手居高临下向魏军反击,同时打开关门,放马谡大部队入关。马谡等人蓄锐已久,远非仓皇迎战的魏军能敌。一阵冲杀下,魏军就被杀得七零八落,死伤惨重。

    “潼关若失,关中休矣,到时我该如何向陛下交代?必须夺回来!”曹洪怒吼道,身先士卒率领亲卫冲锋在一线。

    城上的句扶一眼看出曹洪的身份不简单,于是接过手下人的硬弓,张弓搭箭,一箭朝着曹洪的面门射去。曹洪没有防备,被这一箭正中眉心,死于乱军之中。

    曹洪的身死,成了压倒魏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将军没了,快逃啊!”魏军士气全无,只顾向着远处逃窜。蜀军趁势掩杀,大获全胜。

    蜀汉的旗帜就此飘扬在潼关上方,宣告这座闻名天下的大关已经重归大汉所有。

    马谡一脸兴奋地来到句扶面前,拍着他的肩膀夸赞道:“孝兴,此次北伐当记你为头功!潼关已克,长安已是囊中之物,司马懿输定了!哈哈哈!”

    “蜀汉万胜!万胜!”蜀军士兵在马谡的感染下,开怀呐喊,呼声如同虎啸龙吟般响彻关外,震天动地。

    而潼关失守的消息,很快就在关中传开。司马懿得知后,犹如遭到晴天霹雳般错愕在原地,直到长子司马师提醒才缓过神来。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诸葛亮在祁山与我军对峙,几时能绕到潼关去了?”

    众魏将面面相觑,皆不知道蜀军从何而来,莫不是真的长翅膀飞过去了。

    司马懿盯着地图思索良久,猛然醒悟道:“子午谷!一定是子午谷!”

    想到这,司马懿的心里郁闷极了。他也曾想过要派兵防卫一下子午谷,但一来凭诸葛亮的性格,蜀军出子午谷的概率微乎其微,二来蜀军即使走了子午谷,也无非攻长安或者袭粮道之类的,到时候自己将计就计,反倒能全歼蜀军。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蜀军出了子午谷后,竟直接去打潼关了,而且还打下来了,这让之前的所有部署全部作废。

    “蜀军统兵将领是谁?魏延?还是吴懿?”

    司马师面露难色地答道:“据斥候回报,是马谡。”

    马谡?又是马谡!司马懿想起了之前的街亭之痛,咬牙切齿地吼道:“此子用兵狡诈,处处先于我,蜀汉有此人在,必为我国大患!”

    在司马懿发作之余,司马师壮着胆子询问道:“父亲,眼下我们该怎么办?”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关中再呆下去必死无疑,我即刻回长安奏请陛下,率军绕到潼关以北,渡黄河撤回中原,再晚些时候我等必为诸葛亮所破!”

    这时张郃提议道:“大都督,我们为何不集中兵力,重新夺回潼关?”

    “我何尝不想啊!”司马懿叹气道,“但凡守潼关的是魏延、吴懿之流,我都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夺回潼关。但唯独马谡,经历了街亭一战,我完全看不透他的用兵思路。倘若再想上次那样旷日持久的僵持,那我军的军心必会逐渐消散,最终被诸葛亮的大军一举歼灭。”

    “我非不欲为,实则不可为啊!”

    张郃等人听后,深以为然。毕竟像上次街亭那样惨烈的攻城战,他们也都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见众人对撤退一事不再有异议,司马懿便下达了紧急军令:令上邽的郭淮广布疑兵,延缓祁山蜀军的进军速度;郝昭率五万精兵留守陈仓,阻挡诸葛亮大军追击;张郃领三万兵为先锋打通陈仓与长安的道路,确保沿途没有埋伏;另派一名使者通知曹真,有序撤回长安。

    众将士领命而去。司马懿则独自一个人留在帐中,目光再次移向了地图上的潼关位置,握紧双拳,暗暗立誓道:“马谡啊马谡,这次算你赢了。但今日之耻,日后我必定百倍奉还。”

    另一边,郿城的曹真同时接到了长安和陈仓的来信,得知潼关已经失守,并且司马懿已经下定决心绕道撤回中原。曹真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便召集部下商议对策。

    先锋王双一听说要撤退,瞬间激动道:“大将军不可啊!关中乃是阻挡蜀军侵犯中原的战略要地,一旦失却,整个中原都将暴露在蜀军的兵锋之下。”

    “可是仲达说潼关已失,关中沦陷已成定局。我们要是再不走,不久就会被诸葛亮全部歼灭。”

    王双冷哼道:“司马都督此言,未免太言过其实了。区区潼关而已,末将不才,愿领精兵三万收复潼关,届时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了。”

    曹真听后,颇觉有理。再三考虑下终于决定采纳王双的建议,命其率三万精兵夺回潼关,自统主力继续在郿城与赵云和姜维对峙。

    而此时的司马懿并不知道曹真的部署,待快到长安时才从来使的口中得知了一切。

    “曹真休矣!”司马懿仰天叹道,“诸葛亮必然也得到了潼关的消息,眼下怕是已经将陈仓和郿城围得水泄不通了。曹真又将精兵分去打潼关,留在郿城的那些兵力,不出十日必被诸葛亮所破。”

    司马昭闻言有些急了:“父亲,那怎么办?曹真好歹是我朝大将军,万一有失,不仅军心动摇,就连我们也会被陛下治罪的啊。”

    司马懿闭目思索良久,才缓缓开口道:“传令郝昭,除留少量兵力留守陈仓外,率领所有精锐进攻斜谷的姜维部,务必确保城内的大将军安全冲出重围。再命张虎和乐綝在郿城东部接应大将军,随后一同撤回长安。”

    “父亲,这样做郝将军必死啊,他对您可是忠心……”司马昭没有再继续说下去,毕竟有些事没到时候还不能过早地泄露。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眼下曹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死的,哪怕为此要做出一些牺牲……”司马懿沉声说道,“为了大计,我们一定要忍到最后。”

    看到司马懿紧握的双拳,司马昭也知道父亲此刻也很痛苦,于是便不再多说什么,默默地跟随父亲入宫觐见曹叡。

    大殿之上,魏主曹叡端坐龙椅,神色冰冷。他早就收到了司马懿关于撤退的奏章,也知晓了前线战况的恶劣,对于即将要丢掉整个关中的结局,是十分难以接受的。

    毕竟关中没了,不仅御驾亲征的自己皇威受损,而且整个中原都会受到蜀军的直接威胁。至于西域就更不用说了,跟中原的联系一断,被诸葛亮攻陷也是迟早的事。

    曹叡甚至怀疑起用司马懿到底是不是个正确的决定,但一想到朝中的一些酒囊饭袋,便打消了疑虑,放缓神色问道:“司马爱卿,朕已收到了你的奏章,难道关中真的保不住吗?”

    司马懿恭敬地跪伏于地,奏道:“启禀陛下,潼关沦陷,我军与关外的联系也随之断绝。没有中原的粮草供给,我数十万大军很难维系下去,唯有绕道撤回中原,方有一线生机。”

    这时大臣杨阜出班问道:“大都督何不另派兵马夺回潼关,想必蜀军人数不多,坚守不了多久。”

    曹叡此刻也看向了司马懿,眼神似乎在逼问。

    司马懿赶忙答道:“潼关的蜀军将领正是不久前在街亭击退我二十万大军的马谡。眼下他据潼关天险固守,微臣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在短时间内攻下,而僵持下去,我军必因粮草不足而崩溃。”

    “马谡吗……先前倒是也听卿提起过,真有这么厉害吗?难不成比诸葛亮还要足智多谋?”曹叡意味深长地说道,“不过爱卿坚持要撤退,那朕就和御林军以及诸位大臣先行一步,爱卿留下来殿后,如何?”

    “此臣所固愿也!”司马懿义正言辞地拜道。

    曹叡闻言微微皱眉。他有些看不透司马懿了,总感觉司马懿哪里有问题,但又挑不出一点毛病,完全一副忠臣样。

    眼下大敌当前,曹叡也顾不了许多,最终下旨道:“传朕旨意,令右将军张郃统御林军为先锋,护送朕与诸位大臣撤回洛阳;大都督司马懿统兵五万留守长安,抵御蜀军;郭淮、孙礼二将率三万精兵进攻潼关,尽力夺回。”

    曹叡话音刚落,众臣齐呼万岁。而司马懿则在心里暗自叹息:陛下开始提防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