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二十四章 经济!蠢货!

第二十四章 经济!蠢货!

    “扬州方面的工联负责人是谁?”

    “葛凌召,浙江人,正德五十三年到杭州做工,五十五年加入了当地工会,五十六年因为杭州工会阻止当地造纸行业劳工起义因此退出,后来参与了当地劳工起义后失去了工作,被迫流落到苏州,又加入了苏州工联,五十九年被派到了扬州工作。”

    “走工联组织路线的?这样的话能力不错我应该知道才对。”

    “别人五十八年加入的工联,你五十九年的时候就到日本了,怎么知道。”

    “也对,那这个人能力怎么样?”

    “我没见过,他之前归江南那边的工联组织,我负责的是江北的......话说,我们这个区划是不是有点问题,我老早就觉得这种区划简直有病,干嘛非得按照行政区划来,而且还是早就被废除了的二次分划时的。”

    天朝在正德年间一共经历过四次行政区划调整,其中一次由于只涉及了边境区划的细节调整和海外领土的调整,因此普遍不被算在内,在一般的看法中,大众所认同的,就是三次调整。

    其中,一次调整将整个江淮地区,或者直接说华东地区划分为了南直隶大区。这是一个在正德早年才存在的特殊编制,将好几个省组成一个特大的直辖区,称之为大区,由天子直接管理,当时天朝有两个大区,南直隶和北直隶,北直隶甚至将山东都划了进入。

    当然,后来由于与系统的决裂,行政管理和对基层组织能力的下降,两个大区不得不解体,造成了二次调整中,南直隶大区被划分为了江北省及江南省,还有应天到松江的一小片地区保留了南直隶的区划。

    三次调整后才是如今相对正常的样子,由于江淮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加上地方主义的兴起,原南直隶大区最终被划分为了四个省:淮,江,浙,徽。南直隶编制被取消,各省经济勉强保持了平衡的同时,也不存在应天陪都和应天六部这种直接扰乱了地方权利局面的怪异存在。

    总之,算是目前互相妥协下最为合理的划分了。

    但是,对于工联的人来说,他们不在乎这个,他们也搞不懂,为什么他们的工作范围划分要按照十几年前就被改掉的二次调整里的行政区划来。

    “老规矩,不满的话写报告,往上面递。”

    “我们可没有总工联这种编制,往哪个上面递?”

    “老头......嗯,不,你说的对,我们没有总工联这种编制,也许该建立个统合性质的组织方便统一管理。”

    “之前你不是因为害怕腐化问题才不建立的吗?”

    “老头子时期建起来的独立工会,现在有差不多七成都被腐化或者沦为了反动工团性质的组织,可见,是否有全国性质的统一管理和他们腐化与否的关系不大。”

    当然,这并不算是多么有逻辑性和严谨性的说法,但李贶生现在也没真的想要说说书什么的。

    他一边看着从南边递来的档案和资料,一边同自己身旁的青年随口聊着天。

    对方是海州府的工联负责人,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海州府从原来的东海县升为了州府,被划到了淮海省,如今也算是不小的港口城市,主要承接来自于鲁西和经徐州往西,豫东及豫南一部分物资出入口海贸的功能。

    在淮海省,海州府算是最大的港口城市了,这一次李贶生叫对方来,也是为了徐州煤铁产业的重组打算间接对整个淮海省的经济也做一次改革的。

    只不过,扬州那边催促他南下的请求也越来越频繁了。

    “比起在这里和我讨论淮海经济的问题,你还是先南下会比较好吧?扬州那边好像动静不小的样子,听说军队已经出动了?”

    “没有经过军令的,他们敢入城哪怕一步,整个陆军都会因为他们哪个蠢货旅长的决定而遭殃,所以,没必要担心这帮人,陆军会替我们拦住这帮人的。”

    “可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调动军队靠近扬州,哪怕没进城,能做到这一步,也代表南边那帮人要掀桌子了吧。”

    “掀了正好,方便让我们那些天真到愚蠢的工人们知道斗争是要死人的,死很多人的。他们不能一直躲在什么天子的庇护下,他们甚至不能确定天子会一直庇护他们。

    而且,能掀多大?别忘了,南边搞得破事还在继续呢?海贸繁盛期......哼,听说你们海州那边也有富商开始投钱了?”

    “对,我们那的造船业最近很是赚了一笔钱,光是今年,远洋大船的订单就有足足七条了,现在我们那里的所有船厂,加起来大概有接近二十条大船同时开工,工人数量都快不够了。前前后后,应该得有四五十万两银子实打实的投进去了吧。”

    “你们地方上的衙门不管?”

    “怎么管?经济增长停滞是事实,要不然扬州那些纺织工也不会起义,至少起义也会延缓几年。现在那些富人主动把钱拿出来,让大家有工作,有钱拿,那些个能当一年是一年,就想着在任期间捞个好政绩的知府老爷和他身边那帮子人,还挺高兴的呢,谁会拦着。”

    反正出事只要不是出在自己任上就行。

    从徐州的煤铁产业停滞,到扬州纺织工的起义,应天,苏州再到松江,普遍的,对于海贸异常的投资热情。

    其实这一切都没有那么复杂,原因很简单——这一地区的手工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了极限,同时,他们也几乎开拓了目前大部分的市场,其资本生产的性价比已经到了一个峰值,接下来,要么他们突破生产力的极限,搞出工业化,让个人劳动的价值被更大化,要么,就是在一次又一次试图压低成本的行为中,同劳工们不断的斗争。

    海贸很好,它提出了一个梦幻般的前景,让无数富人为之动心,但实际上,海贸有着严重的逻辑漏洞——它忽视了航运的极限。

    哪怕从广州出发,一路航行到欧罗巴,路途上的损耗都将达到一个极为惊人的地步。更何况,欧罗巴也不是什么理想中的消费市场,欧罗巴人也不可能真的看见你从东方把商品运来了,就挥舞着大笔大笔的金银珠宝开始购买。

    所以,这是一个无解的骗局。

    然后这个骗局目前为止已经吸纳了一两千万两的银子被套死在了里面。

    差不多是天朝小半年的财政收入。

    嗯,很好,如果不是新文官们死光了对李贶生也没什么好处,李贶生真的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这东西最终爆炸的时候得有多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