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亡朝 » 个人番外-司羿

个人番外-司羿

    司羿有个某种意义上大气到让人觉得都有些尴尬的名字。

    这一来自于他的父母为他起的名字,伴随着司羿度过了他的整个童年和少年人生——并没有太多人在意这个名字的含义。

    这也许是对于孩童而言比较幸运的事情,毕竟特殊的待遇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意味着好事。

    而在步入青年之后,司羿则已经完全遗忘了这个曾经让他有些尴尬的名字,转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社会活动中来了。

    二十四岁时,司羿从华东労農兵大学毕业,作为毕业考试,他被安排到了西非的尼日利亚作为国际纵队的一员前往调查尼日利亚的工人情况。

    这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毕业考试方案,虽然西非有着那帮旧法国的戴高乐份子到处袭击,去西非也许会遇到生命危险,但同样的,于此相应能够得到的评价也会较好,毕业后大抵会被分配到一些不错的岗位上去。

    不得不承认的是,理想很重要,但如果能够兼具理想和现实,那就更好了。

    司羿没法说服自己是完全为了理想而选择去西非的,他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他的选择中饱含着现实利益的考量,他还做不到为了国际主义而奉献自己的一切。

    这样的自我认知让他稍稍觉得有着羞愧。

    不过还好,毕竟是青年人,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在昨晚选择的几天后,司羿便将自己的羞愧按了下去,转而开始为学校为自己在内的这一批西非援助者安排的前往路线而高兴起来。

    大学这一次并没有为他们安排从宁波或者上海出发,之前去尼日利亚的海上路线,而是特地的为他们安排了坐船去大连,然后走陆地经过苏维埃,波兰,德国和法国,最后从法国的港口出发,再去尼日利亚的路线。

    这是旅游,顺便这是几个国家的大学之间的合作,在中途,他们还会接上来自别的国家的国际援助者们——和他们一样,基本上都是参加毕业考试的大学生,前往西非。

    一路北上的路程让司羿有些期待,他是标准的南方人,以往陪着父母去疗养院度假的时候大抵也是去的海南、马来亚之类的南方地区,没怎么见识过北方的景色。

    关于这一点司羿还吐槽过,曾经在十六岁的时候专门写信给了好几个地方的组织,他本人住处的公社,他父亲所在农场的公社,他母亲所在工厂的委员会之类的,都说过为什么疗养院和度假全部安排在南方,认为这是对方的渎职和怠政,为了节省时间和力气才依照习惯做出的安排。

    当然,他的信件只得到了样板式的回复和承诺改善,但实际上嘛......据说母亲所在的工厂是联系了东北那边修建了几处疗养中心,但可以接待的人很少,基本上只有工厂的劳动模范才能得到过去度假的资格。

    这一点让司羿有些不满,他想到,靠着旧时代的纪律和繁琐的民主程序监督果然海上太过低效了,想要实现真正的集体民主,还是得靠他们这些做了集体共享网络手术的新时代青年们才能做到。

    他们可以同其他同样做了手术的人彼此分享脑子里的一切知识,他们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他们通过放弃了自己的一切隐私,换来了彼此之间毫无保留的信任和真正的交流。

    ......好吧,其实这样说就比较夸大集体网络的成效了,实际上这东西也没那么成熟,很多功能都只存在于理论上。

    不过这并不妨碍司羿相信着他们的未来。

    并且他希望自己能够亲眼见到这一未来。

    但他没有做到。

    公元二零二五年八月十五日。

    国际纵队成员,司羿,牺牲于戴高乐份子在尼日利亚的袭击之中。

    ..................

    “......将军。”

    司羿醒了过来,感受着身下实在有些让他难受的床,想着也许自己在睡觉前应该往身下铺几层稻草才对。

    等过了好一阵子,他才反应过来,对自己身旁的人说:

    “怎么了。”

    “暹罗王派了使者过来,想要和我们谈和。”

    “杀不死我们就谈和,和平个一两年恢复力量了就又打仗,这帮傻逼是觉得我们好骗吗?一次又一次干同样的事情。”

    “那我们把使者赶走?”

    “不,我们也打不下去了,把使者软禁起来,等几天,我再和他谈。”

    和平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事情,而是双方都认为战争已经无法持续的时候,和平才会到来。

    对于司羿而言,他至少清楚的是,自己眼下所组建起来的这支小小队伍,在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下也许显得神勇无比,总是能够以少敌多的击溃敌人——可问题就在这里,他们只能击溃,却无法进一步的扩大战果。

    于是,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被击溃,却能够安然无恙的返回到对方的控制区中慢慢恢复,然后等个一两年再卷土从来。而司羿则只能碍于己方有限的人手和资源,在这种漫长的消耗战中尽可能利用周围的一切,努力的生存下去。

    这不是办法。

    司羿也知道这一点,却也无可奈何,在这个世界上,他甚至不可能找到任何一个盟友......最多能找到半个。

    因为这里不是他原来所在的世界了。

    这里是一五六六年的世界,不是二零二五年的世界,这里没有满世界乱跑当国际纵队支援各国斗争的马来亚志愿军,也没有南美遍地的游击队和遍布欧亚的左翼国家阵营,只有连法革和光荣都没有出现的一群封建国家。

    按照现实而言,也许司羿不该选择自己现在这条路的。

    只不过,这一次他还是选择了理想。

    那就这样吧。

    其实也没有别的太多的选择了。

    二十一年前,司羿来到了这个世界。他的运气不好,刚刚一睁开眼就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些危险。

    当时,他在这个世界的‘父亲’是明帝国的一名军长——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军事职务,在当时的,这个世界的明帝国之中,只有十一个军级常备部队,司羿的父亲几乎是掌握了明帝国接近十分之一的常备兵力。

    然后,司羿的父亲发起了一场叛乱,和另一名军长一起。

    在司羿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那场叛乱已经接近了尾声......以他们的失败。

    来不及多想的,在绝大多数高层都为了逃避战后的审判和追责而选择了自我了断的情况下,大部分中层的军官已经失去了主心,陷入了混乱和茫然之中。

    甚至有不少底层士兵到那个时候才明白过来,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名副其实的叛乱,一场针对皇帝的叛乱。

    事后司羿才得知,这场叛乱的起因是这个世界的明帝国存在着一种名为农村保障体系的福利体系,其目的是保障小农经济的稳定,避免小农经济在城市商品的冲击下遭到太大的损失,从而引起农民起义。

    而当时,那位一手组建了农村保障体系的皇帝,正在为了进一步的改革,而着手对农村保障体系进行改善和重组。这一消息被一部分反对皇帝的旧文人宣传为了皇帝准备取消农村保障体系,进而引发了当时对城市资本的发展感到不满的一部分军队的叛乱。

    军队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冲进了顺天,而直到此时,大部分底层,甚至中层的军官士兵们都仍然认为,他们所作的并非叛乱,他们相信皇帝是不愿意拆解农村保障体系的,只是有人欺瞒了皇帝,于是他们要替皇帝解决这些人。

    至于叛乱军队的高层是否知情,又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发起叛乱的。这一点,司羿已经无法得知了,当时大部分知晓背后真相的军官不是战死就是选择了自我了断,司羿在那个时候唯一的选择几乎只剩下了一个。

    他以军队领袖之子的名义集结了当时所有还有组织的士兵和军官,然后带着这批人突围了。

    在突然的过程中,司羿了解了不少关于这个世界的情报,并且同那位他所发现的,这个世界最大的变数,那位明帝国的正德皇帝远远的对视了一眼。

    司羿从此便有了半个盟友。

    叛乱军队在突围后,大部分人仍然在被追捕和围剿,司羿花了足足三年才将他们从中原拉出来,带到了东南亚。

    直到他们抵达东南亚的时候,叛乱军队的数量只剩下了不到四千人。

    这还是在司羿可以肯定,那位皇帝绝对对他们有刻意的庇护的情况下,才能保留的四千人。

    那之后又过去了十九年。

    司羿从当初的一个十四岁孩童成长为了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而残存的叛军士兵们也终究是失去了回家的希望,开始习惯和接受了司羿的指挥。

    他们的数量也只剩下了两千多人。

    在这十九年里,司羿做的事情不多,一共就两件:其一,是他给与了那群在失败后感到迷茫的叛军们一个新的目标,让他们在东南亚的这片丛林里坚持了十九年。

    其二、是他团结了这片丛林里的部族,在十九年的时间里,按照着他的习惯,建立了一个人口数万的小小‘公社’。

    这也导致了他们这股力量被周围的数个国家所敌视和进攻。

    暹罗,澜沧,高棉。这三个国家是进攻他们最厉害的国家,最危险的一次甚至三国组建了一支高达两万兵力的大军。

    若非靠着叛军士兵们的优秀素质和成熟制度,司羿恐怕早就死去了。

    无论怎么说,这股叛军当年在明帝国内部的编制也是第一军和第四军,第一军就不必说了,光是听这个部队番号就该明白这支部队的精锐程度。而第四军则是原本驻守在明帝国北部的大同地区,长期和北方的蒙古人作战,后来则参与了女真部族内战,布里亚特远征及西域作战,好看的战绩数都数不过来。

    靠着这两支军队的残余,司羿停过了围剿,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的老兵不少已经死去,当年的新兵也开始衰老,虽然也从本地部族民中挑选了一部分补充进来,但终究不可能复原当年的战力了。

    更要命的是,就算复原了当初的战力,司羿也不可能靠着几万人供养起数千人的军队。

    当年从中原带来的财富和物资早已经耗尽,司羿那位半个盟友也不可能真的帮助他们,最多只是约束地方军队禁止对他们出手而已。

    这些年里,司羿靠着走私和战争的胜利勉强维持着财政,可也快到了极限。

    下一步该怎么办呢,说实话,司羿没有一个好的思路。

    向外扩张的程度已经到了极限,再往外走,就是高棉,暹罗和澜沧的核心控制区。一旦占领这些地区,北方的明帝国就不可能无视他们了,到时候,且不提司羿要消化这些地区,并废除这些地区的封建体系从而搭建起自己理想的政治结构需要多久。

    仅一件事情,如果明帝国向他们进攻该怎么办?

    那位半个盟友也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庇护着他们,可司羿不是什么唯心主义者,他清楚的是,皇帝这个身份本身不具备任何的力量,不是说一个人当了皇帝就突然变得力大无比或者聪明智慧了,皇帝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来源于众人对其的认可,一旦所有人不认皇帝了,那么,皇帝也就是那么回事情罢了。

    在真正重要的关头,司羿不会期待任何人能够为自己提供庇护的。

    只能相信自己......和无产者民众们。

    所以,必须坚持下去。

    撑过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坚持斗争,坚持到最后。

    直到,某个契机的到来。

    某个北方的明帝国无暇顾及到他们,某个现有秩序开始出现裂痕的时候。

    那就是司羿走出这个地方的时候。

    在那之前,他们必须忍耐。

    司羿走出了房间,他看见了一旁的叛军老兵正在仔细的清理自己的火铳,新兵则在认真观察着老兵的动作。

    他们没有多余的武器给新兵练手。

    农田里有几队新兵在老兵的带领下清理水渠,有部族民手舞足蹈的和一名老兵说着什么,但似乎是夹杂了某种自身部族的特有词汇和口音,导致老兵不是很能理解。

    这里是司羿这十九年里最大的成就,也是他现在管理的,最大的根据地。

    加拉信公社,总人口一万七千人,包括叛军老兵一千人及新兵一千五百人。

    至少司羿可以如此自满的说到。

    在这个时代,这里是全世界最进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