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黑暗的回声 » 第三十章:遗迹

第三十章:遗迹

    经过一路的跋涉,考察队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了目的地——那个隐藏在雨林深处的洞口。

    洞口位于一座山的半山腰上,相对隐蔽,只有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这里,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宽度大约只够容纳两三个人并肩通过。高度则大约在两米左右,给人一种压抑但又充满神秘的感觉。

    洞口周围长满了各种茂盛的植物,藤蔓缠绕,绿叶掩映,几乎将洞口完全遮住。

    内部黑漆漆的,看不清里面的情况。但可以感受到一股冷飕飕的空气从洞内吹出,带着一丝潮湿和泥土的气息。

    大家虽然劳累了一天已然是疲惫不堪,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和期待的光芒。

    他看向曾韬,吩咐道:“曾韬,你先进去探探路,看看里面的情况。千万小心,如有问题,尽快退出来。”曾韬回应道:“没问题。”说着,他拿起手电筒朝洞口走去。

    分完工后,队伍开始忙碌起来。在季佳平的指导下,迅速在洞口附近搭建起帐篷。帐篷很快搭建好,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临时的安身之所。疲惫的身体得到了短暂的休息,大家开始准备晚餐。

    这时,曾韬从洞内走了出来。季佳平立刻迎上前去,急切地问道:“怎么样?”曾韬眼神坚定地回答:“整座山的内部是被挖空的,里面的空间很大,有一座类似宫殿的建筑。不过,我们现在处在神庙的上方,需要携带绳子才能下去。”

    季佳平听后点了点头,对队员们说道:“大家准备一下,我们明天要深入洞穴内部。”大家听后都十分兴奋,知道这将是这次探险之旅中最具挑战的一环。纷纷开始整理装备,为明天的探险做好充分准备。

    夜幕降临,考察队在洞口点燃了篝火,照亮了周围的一片区域。火光跳跃,映照着众人的脸庞,身影在火光中显得格外坚定。在这个宁静的夜晚,雨林的虫鸣声和微风拂过树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的摇篮曲。疲惫的身体在篝火的温暖下逐渐放松,队员们的思绪开始飘向远方。

    在洞口度过了一夜的考察队在朝阳的照耀下醒来。新的一天将带来新的挑战和未知的探险之旅。众人整理好装备,准备深入洞穴内部。

    在洞口前集合完毕后,季佳平再次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不可大意。”然后他挥了挥手,示意队伍进入洞穴。曾韬第一个带头走了进去,其余队员跟在后面,小辛被安排留下来看守营地。沿着曲折的洞穴深入前行。手电筒的光线在黑暗中晃动不安,洞壁上渗出的水珠滴滴答答地落在石板上。洞内的空气潮湿而闷热,让人呼吸有些不畅。前进了大概十几米,来到了一个平台,再往前就是深渊,手电筒的光线不足以看到底部,曾涛从背包里取出了一把信号枪,朝着上空打了一发,随着信号弹的发射,整个空间被照的亮如白昼,众人借着光亮,发现整个空间大概有四个足球场大小。在他们脚下,深渊的底部正坐落着一座巨大的宫殿。那座宫殿虽然被岁月侵蚀,但依然能看出曾经的辉煌和壮丽。众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惊,这得是多么庞大的工程!

    佘志清,手颤抖着,紧握着相机,努力记录下眼前的一切。他的声音带着急迫和紧张:“快,我们得赶紧下去看看。”

    曾涛听到佘志清的话,立刻走到平台的边缘。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火折子,熟练地点燃后准确地丢了下去。火折子在黑暗中划出一道明亮的轨迹,然后消失在下方的深渊中。曾涛看着火折子消失的方向,开始计时:“2.8秒,大约50米的高度。火折子也没有熄灭,说明下面的空气没什么问题。”

    他们所携带的绳子足够长,足以到达深渊的底部。在平台上,他们迅速设置好了绳结,确保绳子的安全和稳定。曾涛再次提醒大家:“绳子的载重量有限,出于安全考虑,一次只能下一个人。我先下去,你们随后跟上。”

    按照曾涛的指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来到深渊底部。一开始,在平台上的众人离宫殿的距离较远,只能看到其庞大的规模。他们以为这只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宫殿,并没有过多的细节和特点。然而,随着他们逐渐靠近,众人开始意识到这座宫殿不仅仅是规模大,它的比例也非常惊人。每一样东西都显得巨大无比,仿佛是为三米多的巨人所建造的。

    殷晓萱好奇地问道:“老师,你说这世界上会不会真的有巨人啊,要不然这宫殿怎么建的这么大啊?”

    佘志清耐心地解释道:“关于巨人族的存在,确实有一些传说和记载。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都有关于巨人的故事,比如希腊神话中的泰坦神族、北欧神话中的约顿巨人等。这些传说描述的巨人通常身材高大、力大无穷,有些还拥有特殊的能力或智慧。然而,这些传说大多来源于古代的神话和故事,缺乏科学证据证明其真实性。”

    “一些学者和专家认为,巨人族可能只是一种传说或神话,而非真实存在的种族。但也有一些证据表明巨人族可能确实存在过。例如,《山海经》中描述的夸父族,他们身材高大、力大无穷,被认为是巨人族的一种。此外,在人类历史上也有一些记载表明存在巨人骸骨或巨人遗迹,但这些证据的真实性和解释仍然存在争议。”

    “至于这座宫殿,”佘志清继续说道,“我们可以从它的格局和建筑特点来分析。还记得我们在平台上看到的这座宫殿格局吗?宫殿的布局设计呈现长方形,外部以黄色的琉璃瓦作为覆盖物,以中心大殿为主,周边围绕着其他院子和附属建筑,形成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结构。而且墙体用的是夯土墙,这种墙体的质地坚实,不易受损,而且具有良好的隔音和保温性能。”

    李家生兴奋地补充道:“这些都是秦朝的建筑特色!这座宫殿充分展现了秦朝建筑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

    陈光跃揶揄:“显得你很懂是吧。”

    佘志清笑着点头赞同:“没错,这座宫殿是典型的秦朝建筑。至于你提到的宫殿比例巨大,我认为这可能与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技术水平有关。在秦朝,建筑技术和艺术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工匠们能够建造出规模庞大、比例协调的建筑物。此外,秦朝时期,人们对于皇权和国家的崇拜也达到了高峰,因此建造大型建筑物也是一种表达国家实力和威严的方式。”

    “另外,从历史记载来看,秦始皇是一个极具野心和扩张欲望的统治者,他希望建造的宫殿能够彰显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因此,在建造这座宫殿时,工匠们可能也受到了秦始皇个人喜好的影响,将宫殿的比例设计得相对较大,以突显其威严和庄重。当然,到底是给巨人族建造的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相信我们进去之后就会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