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炎汉三兴 » 第12章 河内太守

第12章 河内太守

    但缪尚并没有觉得这是对他乃至对张杨的羞辱,甚至他长舒了一口气,惴惴不安的心里总算放松下来。

    府君总会救他的。

    至少他能够确定他在这一场战争中活下来了。

    缪尚的确贪生,不用柏论说,缪尚就急急忙忙地让他的军队主动放下武器放弃战争了。

    主将贪生。

    何况士兵。

    这一场战争结束得十分荒谬。

    荒谬得让柏论感觉他的战前动员全白做了。

    就如同春雷一样,只是最开始的时候声势浩荡,原本以为能留下什么荡气回肠的传说与结尾,结果就只是在天空中翻了一个浪,落下一道惊雷,然后就消失不见,甚至连一点痕迹也没能留下。

    但这场战争的过程还是如同一只幽灵一样,一路飘零地往北传到了袁绍耳里。

    袁绍此时并不算清闲,他刚刚才勉强平定冀州,此刻正准备再重整旗鼓,与南边的袁术再打一场。

    但他还是抽出了些许时间问了一下那个对来说有点陌生的名字。

    “……柏论?”

    这个名字他之前听过一次。

    比如郭汜李傕作乱之时,他曾听说是此人一人一剑地守住了长安。

    当然守没守住的影响力也没有那么大。

    汉室衰微,汉祚将终。

    即便柏论守住了长安,也不能打消那些大大小小的诸侯妄想吞并四海的野心。

    ……原来他竟然被封为了上党太守。

    袁绍在心里想着。

    “这场大战的原因呢?”袁绍问道。

    身旁一名高冠博带的文士恭敬说道:“据说是为了一名女子。”

    ……哼。

    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袁绍听见营帐内大大小小的将官都讥笑了一声。

    喜欢美人不稀奇。

    但身为一地太守却为了美人而发昏,这难道不可笑吗?

    “此庸人也。”

    袁绍也讥笑了一声,然后这样评价他。

    这话立刻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但还是有人持反对意见。

    一名文士起身道:“他或许是想吞并河内,那女子不过是他开战的借口罢了!纵然他贪恋美色,但却未曾听说过他因美色而投效董卓或者郭汜李傕之事。可见此人内心深沉,并不能使人小觑。”

    然后又有一名文士站出来,他向袁绍行了一礼,接着高声说道:“缪尚也不过一庸将,即便那柏怀允能战胜缪尚,也说明不了什么。此人善夜袭,有项籍之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但他毕竟勇武过人,世所罕见。若他喜爱美色,主公便以美人诱之。难道还怕他不来投效主公吗?”

    “……”

    然后袁绍就很认真地想了一下到底要不要收服柏论这个问题。

    喜欢美人没什么。这不是什么大毛病。

    为了美人发昏也没什么,只要他眼里不全只有美人,眼里还能有主君就行。

    至于收服柏论之后他可以得到什么?

    首先,那是一张公认的SSR的保镖卡。有了柏论,大概袁绍这辈子都不用再担心他的人身安全了。

    其次,他还能兵不血刃的拿下上党。

    就这两点,已经有足够的利益驱使让他去收服柏论。

    至于柏论会不会投效他……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他没想过。

    平心而论,他对柏论其实没什么恶感。甚至对比起张杨,他还是更讨厌张杨一些。

    张杨最先扛起讨董大旗,有利可图的时候便投效他,一直到被匈奴单于劫走,袁绍都还想着出兵去救一救。

    几乎就是前后脚的时候,他又投效了以董卓为代表的长安朝廷。被董卓封为河内太守,建义将军。

    这個身份,袁绍是不认的。

    更何况,如今董卓已死。由董卓亲封的河内太守,这个身份朝廷也可以不认。

    不管中间的过程是如何,也不用理会那位单于到底对张杨说了什么,唯一能够清楚的一点,那就是张杨曾经是真真切切地背叛了他。

    要不是他现在伸不出手,张杨又一直囤居在河内不敢出来,他早就把张杨胖揍一顿了。

    至于柏论和张杨的矛盾。如果没有外力的干扰,应该也就这样了。

    张杨交赎金,把缪尚换回来。

    他原本也没什么威仪。

    从前柏论没在的时候他就拿不下上党,更何况现在。

    但是袁绍有别的心思。

    既然他不能伸出手教训张杨,那就让柏论来吧。

    “我要推动这场战争。”他说。

    这话一出,于是立刻就有一个谋士站出来献策。

    沮授拱手说道:“既然如此,不如就请主公表他一个河内太守。”

    有了这层身份,柏论就有了光明正大驻扎河内的理由。纵使他无此雄心,张杨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另一个河内太守在他的身旁安稳度日。

    因此这场生死存亡之战迟早会爆发。

    袁绍又看了一眼其他人,他们难得建议统一。既没有因为要不要收服柏论而争吵,也没有因为沮授提出的这条策言而持反对意见。并在反对的基础上侃侃而谈为什么不能使用这条计策的原因。

    这是他手下谋士最和谐的一次。

    袁绍也很开心。

    “善。”

    他们意见统一的原因,大概还是因为那位太守出身微寒,纵然拥有河内与上党,也不能影响大局,因此并不能让人放在心上。

    即便是他投效袁绍,也不多是一边军老革。

    就地位而言,不能对他们产生任何威胁。

    \\

    张杨收到信的时候也很震惊。

    缪尚的开战文书和柏论写的亲笔信几乎是前后脚送到。

    前脚他知道缪尚要与柏论打仗了。

    后脚他就知道缪尚打输了。

    ……嗯?

    这是在干什么!

    一万大军啊!就是一万头猪,抓也得抓上个几天吧!

    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甚至中间过程以及缪尚到底是如何输的张杨是一点都不了解。

    现在他就明白一点,还是柏论写过来的。

    他如今有缪尚和数万俘虏。

    对方要他缴纳赎金,然后才能放人。除此之外,他还要赔付对方大军的开拔之资,以及这群俘虏在他的上党吃吃喝喝所产生的伙食费。

    一想到上面的金额,张杨就心里痛得慌。

    他可真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