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我的敌人是张燕? » 第一章 黄巾起中平

第一章 黄巾起中平

    中平元年,浩浩荡荡的黄巾起义,因为叛徒泄密,而仓促举事,然而,即使是仓促之下,依然声势浩大,海内沸腾。

    一时间,冀州中部,兖州,荆州南阳,豫州汝南等地,几乎是全线崩溃,数名诸侯王被活捉,官府无可奈何,地方豪强地主也是纷纷居心叵测,面对朝廷,表面上大都显示出服从官府安排同心为国的态度,内里,却不知道塞了多少家族分支成员进黄巾大军,首鼠两端,多头下注。

    在此危机存亡之刻,尚可称得上年轻力壮的汉灵帝刘宏,确实难得地清醒一次,当即委派何进为大将军,任用大批精干将领,并且传檄各州郡让各地官府自行募兵守卫,并为中枢调兵遣将争取时间。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在洛阳凭借着强悍的家世和个人的履历,直接从一介议郎升为骑都尉,公孙瓒在幽州也是磨刀霍霍,刘备在涿郡招兵买马,一时间,天翻地覆,大有各路英雄豪杰大展身手之势。

    然而在这种急迫的关头,冀州西部,毗邻太行山脉的常山郡,却还称得上是一片岁月静好。

    无他,此地黄巾军并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而东部数郡的黄巾想要传递力量过来也尚需时间。

    只是谁也说不清,在这岁月静好的外表下,隐藏着多少暗流汹涌。

    而常山郡既然在这黄巾大乱中得以保全,作为常山郡治的真定县,有着太守冯巡率领着将近三千郡卒坐镇,更是安稳非常,毫无倾覆之忧。

    -------------------

    不久后的一日,冀州常山郡真定县,县衙附近的一处街道边上,有一家屠户。

    屠户姓丁,名镇,年纪轻轻,但是技艺娴熟,深得街坊好评。

    除此以外,他本人名声很大,四面八方的游侠儿都有所交结,堪称一代及时雨。

    只是这日,日子似乎不凡,丁镇刚刚上摊就见到人流涌动,纷纷往县衙而去。

    似乎是有热闹可看。

    不过丁镇没有理会这些,而是专心解剖起眼前的半扇肉。

    人群嘈杂,丁镇却毫不在意,神情闲适,即使是他的好友弟兄陈靖带着急切神色前来,他也毫无波澜。

    话且打个岔,说一下这个陈靖。

    丁镇既有意与各路游侠往来,至多也就是一个地头蛇,上不得台面。

    丁镇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便寻了个机会,为此,结识了陈靖。

    且细细道来。

    陈靖本和丁镇关系不是很好,只是点头之交。

    而陈靖有一日大病数日,可他家中长辈早早去世,自己是孤身一人,因此一时间居然无人照顾。

    而丁镇听闻之后,却是直接带着好菜好饭到陈靖家中,像照顾自己的亲弟弟一样照顾他。

    如此数日,知道陈靖好转。

    而陈靖自然是感激不已,同时也好奇不已,询问丁镇原因。

    丁镇也是做戏做全套,陈词慷慨激昂,说他素来敬佩那些讲义气的人,也羡慕别人可以结识他们,而他一向听说陈靖是个讲义气的好汉,故此,便亲自来照顾他,想要和他结识一番。

    如此言语,倒真是一个活脱脱的呼保义和及时雨。

    如此一来,即使丁镇没有大肆宣扬这件事,陈靖也是逢人便要讲讲丁镇的事迹,而听者无不敬佩。

    于是这样一来,百姓就都知道,这真定城内有一个义薄云天的好汉了。

    话且回到眼前。

    陈靖前来,焦急不已。原因无他,丁镇一向有报国之心,而此番百姓骚动,乃是县衙门口贴了个告示。

    告示内容,乃是要招募百姓参军,以抵抗最近闹得轰轰烈烈的黄巾贼。

    故此,也由不得陈靖不急切。

    只是丁镇却毫不匆忙,切好肉,用荷叶包好,再打个结,然后擦拭了刀面,解下围裙,一番收拾。

    这之后,方才听陈靖来报。

    而丁镇听完陈靖的话之后的所作所为,也是很符合他的形象,也在他人心中更添上几笔。

    只见他听说了告示之事后,连刀都没放下便急匆匆地赶到贴告示之地,惊得陈靖连连追赶。而凭着自己面子一路挤到最前排,完整地看完告示之后,丁镇也是开始了表演,直接将手中的剔骨尖刀用力砸在地上,大喝一声:

    “此乃报国之时,大丈夫难道要一辈子当个小小的屠户吗?我当即刻招揽人手,一并从军!”

    而大喝一声之后,他也是环顾左右人群,对着齐刷刷看着他的父老乡亲们拱手相对:“各位,我丁镇还算有两分薄面,请各位都回去转告一番,若有愿和我一同从军报国者,便是我丁镇的生死兄弟,都可以径直来寻我!”

    一番陈词慷慨激昂,丁镇放下豪言之后,还要顺手拾起地上的剔骨尖刀收在腰间,便大踏步离开,独留下一众人群感慨。

    也是多年积攒的人脉和名声发挥了作用,丁镇离去之后收好屠户摊子,径直找到素来相善的大户刘家公子刘骏,约定好如有前来投奔一并从军者,都安排住进刘家宅子里,由刘家提供伙食。

    而丁镇也是好大面子,短短三日,便聚集了三百多游侠儿,几乎人手一匹骏马,人人一柄刀刃。刘家宅子也是人满为患,刘骏便寻到丁镇要他赶紧安排好,不然再来人手,他可是安排不下这么多豪杰。

    丁镇心知这三百多人马便是自己的名声变现的成果,已经是差不多到顶了。于是他随即便带着征兵的告示,直接寻到告示所说地点,真定县兵曹。

    幸好兵曹上下也听闻了他的事迹,而县令也有所暗示,故此,他几乎是畅通无阻,一路直接见到了真定县令许行。

    老实说,虽然丁镇更想见到太守冯巡,然而自己还不算什么大人物,见到真定县令也就到顶了。

    二人相见,丁镇恭敬行礼,许行则是笑盈盈地搀扶他,一边言语称道他是少年英雄,报国之心大善,丁镇则不拍马屁,也是单刀直入,直接表示真定县城安稳如山,他愿求见太守,献上安定常山上下一十五县之计。

    而许行稍微思索,却居然也是利索地同意了他的请求。无他,郡中实在是太缺少人手了,两三千郡卒,稳固真定本身已是不易,更不要说太守冯巡乃是南阳人,于戎事上不算太了解,也不敢贸然出兵挡黄巾于外,故此,他只能尽量做到招揽地方豪杰,借他们的本事和力量来安定常山郡。

    只能说有这番心思,便是他本人有点书生气,也算是一个好上司,一个合格的郡守了。

    丁镇本就在县城内知名,虽是白身,但就连太守也听过他的名号,而丁镇募兵也早,告示一出没几日,他便招揽尽了真定游侠,而且一番陈词慷慨激昂,太守和县令没理由把这样的人拒之门外。

    而丁镇被县令从县衙引到太守府后,也是很快就见到了太守冯巡本人,并恭敬跪拜行礼。

    没办法,这年头讲究一个多元君主制,县令是他的君,太守也是他的君,更不要说,还有个皇帝,是全天下人的君父。

    而丁镇见到冯巡的第一眼,只能说不愧是南阳出身,他一身儒生常服,气质稳重而儒雅。

    “府君,臣丁镇有一计,可安常山上下一十五县。”

    “说来。”冯巡声音非常沉稳,但却不粗犷,也是直立立于丁镇身前。

    丁镇见状,也是立马陈述自己的计策:“郡内黄巾不多,各县县卒足可应对,然而如若巨鹿黄巾北上,县中豪强有心谋反作乱,那就是不可阻挡。所以我愿请命,带着我招揽来的数百游侠,以骑兵之速,奔赴各县,如有谋反者,以骑兵之利绞杀,如安稳无乱者,便征召当地骑兵,扩充队伍。”

    丁镇一番话说完,便恭敬稽首,等待冯巡回应。

    然而冯巡虽然说不通戎事,却也没有马上同意丁镇的计策。

    “丁镇,我记得你是屠户出身?”

    丁镇的头更低了。

    “是。”

    “那你一定也不怎么通晓兵事啰?”

    “是。”

    冯巡稍微停顿一下:“那你说我怎么放心敢让你去扫平各县呢?”

    这句话似乎早就被丁镇算到了,他立马回答:“府君,我的计策说难不难,其实核心不过一个'速'字,因此不需太晓军事。”

    然而冯巡也是见招拆招:“但是县中,郡中,人才济济,兵曹里更是人才众多,丁镇,你说我为何不派别人带兵去呢?须知道,郡卒中四百骑卒,让兵曹掾带领杀贼才更名正言顺吧?”

    丁镇干脆叩首以示决心:“镇无他念,唯报国而已!镇招揽三百游侠儿,皆是慕丁镇名声而来,府君为我之君,这三百游侠既然能从我,自然更可以从府君,镇若为首领,可全镇的心愿,若不能,镇也愿率亲信弟兄数十人自行出征扫荡。”

    言语至此,丁镇再次叩首。而冯巡沉默一会,才终于轻笑着开口:“丁镇啊,我知道你忠心可鉴,我虽不太聪慧,也能知道你这计策妙处所在,你既然如此报国心切,我何必苛刻于你呢?这样好了,你便做这个骑兵首领,四百郡中骑卒也给你,我让兵曹掾给你做个副手就是了。”

    虽然有个兵曹掾监视和制约,但终归是如愿以偿。丁镇便再次叩首谢恩,然后才起身作揖。就在他转身去为出兵做准备之时,却被太守冯巡叫住。

    “丁镇啊,我知道你出身布衣,长辈也去世得早,因此二十余了还没有取字,既然这样,我作为你的府君,也算是你身边地位最高的人了,我为你取个字如何?”

    丁镇也是一怔,然后便马上醒悟回首谢恩,再次跪下恭敬行礼,口称大人。无他,大人一词本就是给最亲的长辈的称呼,丁镇本来也没融入这汉代的价值观,而有了冯巡以太守之身份为他取字,在这个时候用大人一词,也是颇显亲热。

    至于这一事有几分是冯巡的拉拢和收买人心,就不得而知了。

    “丁镇,你名为镇,有报国平乱之志,辅佐朝廷天子之心,便取辅字,《管子》有《五辅》篇,你好义,‘敦蠓纯固,以备祸乱’,再取一纯字如何?便唤作‘纯辅’。”

    丁镇没读过多少古籍,见这冯巡如此博学,看起来给自己的字也是意蕴非凡,便当即稽首感谢。

    然后冯巡便唤下人取来一副自己戴过的进贤冠,小心地给丁镇戴上。别说,冯巡身量颇高,因此十分轻松。

    仪式不讲究,但也很有意思。等到丁镇走出太守府,头上戴着与进去时截然不同的,象征着成年的进贤冠,也是不由感慨:自己也是有表字的人了。从今以后,别人称呼自己,就要用“纯辅”二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