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我的敌人是张燕? » 第十八章 投河负平生

第十八章 投河负平生

    骑兵大队伍赶来的很快,一万五千骑兵,居然分为了三部分。

    五千骑兵阻住归城的通道,将败军驱赶回河岸,五千骑兵将败军切割成十几个部分,最后五千骑兵则直接开始横冲直撞,四处收割。

    而冲出敌阵以后,便立刻回转再度扎入军阵。

    反复四五次,就能杀伤上万人。

    而黄巾军的表现并没有超出张宝和董卓的估计,他们没有良好的军事素质,没有人站出来力挽狂澜。

    甚至极端一点,甚至大多数人对如何阻拦骑兵都是茫茫然的。

    有些人竖起大盾撑在地上,却被身后的骑兵一矛捅穿,有人趴着或者蹲在地上,意图减少注意。

    而只有零星的长矛兵试图在用长矛结阵保住自己,只是毕竟数量不多,数百骑兵一冲就会破开。

    故此,整个战场几乎是立刻陷入了单方面屠杀的情况,而站在土丘之上的一众官军看的是清清楚楚。

    只是毕竟都经历了大半年的战事,就是新兵,也慢慢变成了老兵,看着眼前血肉横飞的场景居然没有太过惊吓。

    只是站着看戏也看不了多久,不多时就有黄巾军被驱赶向河岸而来,并且试图再次抢夺土丘。

    但是居高临下,官军天然具有优势,轻轻松松将他们赶到了一边。

    当然,黄巾军败军大头还是不在此处,除去上万死死跟随张宝后撤进城池的黄巾军以外,城外近四万黄巾军,上万人死在官军刀下,上万人投降成为俘虏,还有上万人只是沿着河岸躲避。

    而骑兵也不好对着河水冲锋,况且河岸也不好摆开阵型,后续部队跟上的话,覆灭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在经历了整整一日的大战以后,时间来到黄昏,官军眼见野外再没有什么战功能捞的,便回头打起来河岸上黄巾军的主意。

    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丁镇带着一群人涌到河岸边上,看向那群被包围的黄巾军士卒。

    然后他就见到了比之前的战局和军阵更令人惊讶的一幕。

    只见几名明显是军官的黄巾军摘下头上歪歪扭扭的黄巾,再重新系好,然后拿着黄巾大旗,居然是缓缓向河水走去。

    脚步很慢,因为他们终究害怕死亡,但是脚步却也没有停下。

    对于他们而言,黄天没能立起来,但是说不定,这河水之下便是幽都,河水之下也是黄天之所在呢?

    而也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逐渐踏入水中,先是脚踝,然后是大腿,再然后是胸口。

    等到水没过头时,他们身体不受控制地抽动着向岸上游去,而他们的腿却猛地一蹬,彻底离开岸边。

    只是到死,居然都没有一声呼号。

    而后面许许多多半跪和蹲在河岸的黄巾军士卒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抽泣和流泪。

    哭声逐渐变大,又逐渐化为呜咽。

    而一众官军居然也没有上前擒拿黄巾军士卒。

    等到哭声渐渐平息,大队黄巾军士卒在一些明显是黄巾军信徒的带领下向河水走去。

    而这个时候,他们才大规模地开始呼喊口号。

    苍天已死,黄巾当立。

    当然,也不乏走到一半畏惧者,当即就转身向官军投降了。

    而随着口号声变大,官军也逐渐收缩起包围圈,开始阻止他们高呼。

    只是丁镇依然矗立在土丘之上,看着无数投河而去的身影,心下触动。

    他固然同情眼前这些人,但是立场如此,他也不可能说投身到这种必定会失败的起义中去。

    只能留存力量,蛰伏起来而已。

    念及此处,他居然是不顾身旁官军纷纷压上,直接转身下了土丘,向官军驻地回去了。

    丁镇没有再参与最后的猎杀,因此就没有赶上最后战利品等等的清扫。

    只是战后议功一事,他还是参与了。

    当晚,布置好围城事项以后,已是深夜,而董仲颖也不顾所有人劳累,直接就大开宴会,顺道开始了议功之事。

    须知,此时议功于军队来说不免增长虚浮气息,一旦为城内黄巾军偷袭,则是凶多吉少。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不马上开始议功,如何就能凸显的公开公正呢?

    议功之举,也是能增加不少士气的。唯独相应的封赏,还得奏报朝廷,等大战结束才能一并了结清楚。

    而丁镇自然无法避免参加到宴会中去。此番他有渡河之功,即使他不是第一个突破上土丘之人,但是张郃的功劳其实是要大部算在丁镇头上的。

    总不能小卒立功反比将领军官高出不少吧。

    故此,且不说与丁镇关系密切的常山国相冯巡如何表示,董卓在宴会上几杯酒下肚,直接就放出豪言,说必然上奏给朝廷,此番大功,两千石是十拿九稳的。

    丁镇只是陪着喝了几杯,倒也不算太醉,只是有些微醺而已。

    后面几个同列的别部司马前来敬酒,也被刘骏陈靖一一挡下。

    因为丁镇不想喝醉,一旦喝醉说了什么胡话,那可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故此,他喝了寥寥几杯便开始装醉起来,而众人也没有太苛刻,只是让刘骏和陈靖扶着他回到歇息的营帐中去而已。

    而一直到了床上,放下帘子,丁镇方才解除伪装,立马现出原来清明的样子。

    “阿靖,你出去一下,我有话和阿骏说。”陈靖也是乖乖听话,只好自己一个人走了出去充当侍卫。

    “阿骏,时候到了。”丁镇此时双腿盘坐在床上,看着斜倚着木头柱子的刘骏。“你也看到了,今日光投降的就有近两万人。”

    “而且黄巾经过之处,田地基本被踩踏得干干净净。一旦入冬开春,流民必将无数。”

    此刻,刘骏也是正色靠在帐中的木头帐子上面,双臂抱住自己,怀里还揣着一把环首刀。

    “大兄,我马上回去变卖掉家产,带走愿意一起走的徒附,然后呢?”

    “然后去找甄氏,把金银全部换成粮食。一两银子要用出一两半的样子。甄氏不会不给的,他们欠我人情,你只管把粮食运走。”

    然后,丁镇又补充一句。

    “让阿靖同你一块去。一半粮食让阿靖运到甄氏在真定的庄子里,我已经和他们打过招呼了。另一半你就存在山上。这样顺路。然后你就在井陉里面等着收拢流民就行。走一步看一步。”

    “还有,阿骏,你不要再用这个名字了。你字子生,我看可以改改,改成升起的升,以后就叫刘子升吧,也不要用你的名了。”

    刘骏点点头。他和丁镇交往相识多年,早就已经情同兄弟,这些安排也不算什么,甚至刘骏也颇为认可。故此,他从头至尾都没有多说几句话。

    “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等我发动了,那时候你就可以下山回来了。”

    丁镇讲到此时,俨然是已经吩咐完了。不过呢,此时刘骏还没有离开,显然是还有他事的。

    “阿靖,进来吧。”随着声音落下,脸色不善,皱着眉头的陈靖却是拨开帘子走了进来。而此前对话想必他也是听的一清二楚。

    “你也都听完了吧。阿骏是你二哥,比你踏实点,所以我派他去。你就照着我的安排办便是了。”

    丁镇此时仍是盘坐在榻上,但是此时居然和陈靖高度相差不大。

    陈靖也是向前进了半步,欲言又止。

    “你是不是想问我到底有什么考虑?你还年轻,明年才加冠。我已经二十有四,你二哥也是二十有二了,等到明年你加冠之时,他也该回来了。到那时你自然知晓。”

    说到这里,丁镇忽地想起来什么,反过来又转头向刘骏叮嘱。

    “阿骏,收拢流民,拉拢帮派事小,你的安全事大。这样,我去让王冲跟着你,万一有意外,一切以你自身为重。地盘丢了可以再来,人丢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而看着一直在叮嘱的丁镇,饶是刘骏踏实沉稳,此时居然也有了些绷不住之态,连双眼都有些湿润。

    只是害怕自己大兄和三弟看见,又偷偷侧头躲避二人眼神。

    丁镇更加敏感,自然察觉得到刘骏情绪变化,而陈靖却是比较年轻,又不是很明白刘骏上山的目的,故此,他只是低着脑袋,情绪低落。

    而丁镇也有点分离的伤感之情,但是很快被他调整好,旋即变为感慨。

    “阿骏啊,我这个当大兄的不好啊,成天到晚让你们累着。你这一去也是变数不少。阿靖,你去把我带着的那两瓶酒拿过来,对,就在那间里面。咱们今晚醉一番,给你二哥送行。”

    说完,便招呼刘骏坐到榻上。不多时,陈靖拿了酒过来。

    三人连斟带灌,不多时,本就酒量不多的陈靖便烂醉如泥。

    而丁镇因为今晚上庆功宴会已经喝了一些酒,再加上这边的几杯下肚,也是比刘骏先昏沉倒下。

    而最后,刘骏见着自己的两个兄弟已经躺在榻上动弹不得,自己也没有心情再喝下去耽误事情。

    因此,他再给自己倒了一杯一口闷完以后,便向营帐外离去了。

    踏着满天星光,躲开一路上四处摇摇晃晃的醉汉,刘骏收拾好了行李离去。

    只剩下丁镇陈靖二人以极其滑稽的姿势在床榻上呢喃,笑骂,大哭着胡言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