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鬼谷之开元盛世 » 第30回“司马承祯隐天台,阆中妙地祭师魂”

第30回“司马承祯隐天台,阆中妙地祭师魂”

    天台山有一高士,名曰司马承祯,人称白云子,此人道行极深,深谙天道。

    李旦闻得世上竟有此奇人,欲召至宫中,请教阴阳术数,楚临风随即向李隆基请命。

    “公子,陛下欲诏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入长安,我愿请命前往,先师曾有一遗愿未了,入川祭拜祖师袁天罡之墓。”

    李隆基应允了楚临风。

    别了李隆基,入川而去。

    行了数日,至天台山下,横看千岩角逐,翠浪连天;侧看玉峰如削,巍峨入云。

    入了山中,行了一日,方到坛顶,坛上有一庐舍,只见庐舍有一匾额题有三个大字,“众妙台”。

    楚临风叩门而入,只见一古稀老者,头发皆已花白,仙风道骨。

    楚临风道:“阁下就是司马仙长吧,晚辈有礼了。”

    司马承祯见楚临风五官清秀,眼神清澈,颇有悔根,与自己青年时颇为相似。

    遂请入草庐中一叙,进得庐中,司马承祯道:“我于此处隐居多年,少有人来访,不知小先生来寻我何事”?

    楚临风道:“晚辈乃太子府上客卿,陛下欲请仙长去长安一叙。”

    司马承祯道:“当年武皇请我入洛阳讲道已隔数年,不值当下何人指掌天下?”

    楚临风道:“当今陛下正是武皇之子李旦”

    司马承祯道:“我闻得此人生性寡淡,如今让他治理朝政,也真是难为他了,既然诏书已至,我虽隐于深山,终是臣民,走一遭也无妨”。

    楚临风道:“仙长高义,待我回了长安再来向先生请教”。

    司马承祯道:“小先生不与我同往”?

    楚临风道:“先师有一遗愿未了,如今即入了川,当去袁天罡祖师目前一拜”。

    司马承祯道:“小先生年纪轻轻,竟是本朝国师袁天罡之传,初见小先生就知先生绝非凡人。”

    楚临风道:“承蒙仙长夸讲,只是略微学了些皮毛罢了”

    “小先生过谦了,老可先行一步,他日长安再会”!

    二人一同下了山,司马承祯往长安而去,楚临风便前往阆中。

    初至阆中,只觉此地风水极妙。

    墓立于观稼山之腰,其向乃坐北朝南焉。且与龙山、邓家河、凤鸣河相偕,而成“麒麟奔日”妙局。

    山水交相萦绕,美不胜收。其山脉起自昆仓山,经大雪山而一路向南,人常称之曰中干龙。

    楚临风感叹道:“不愧是师公,竟寻得如此宝地!”遂行至墓前,焚香叩首。

    祖师在上,弟子楚临风前来拜祭你了,弟子自幼由先师抚养长大,先师之恩,至死难忘。

    先师曾拜于祖师门下,如今先师已去,未及来祖师墓前祭拜,深感遗憾。曾嘱咐弟子,若弟子有一日入了川中,定要来祭拜。

    如今即了了先师之愿,弟子这就离开,回那长安去了。

    这川路进出长安,出行山峦起伏,缓而绵延,与大地相拥。渐行数里,山势逐渐险峻,峰岭峭拔,高耸入云。崖壁如削,似巨斧所劈,直到入了终南山,山峦更雄宏,有峰屹立如巨人,顶天立地。

    过了终南山古道,又是一马平川,便到了长安城,入了长安城中,即回了太子府。

    此时,皇宫之中,李旦正与司马承祯问道:

    李旦道:“今诏你入宫,只为请教阴阳术数”。

    司马承祯回答道:“所谓‘道’,应是损之又损,以达到无为之境。

    臣无心研究阴阳术数!”

    李旦又问道:“对修身养性来言,无为实是最高之境,可治理国家的最高之境又与何处?”

    司马承祯回答道:“治理国家与修身养性相同,只需顺乎世间万物发展,遵循自然之理,心之无私心杂念,国家便可以趋于大治。”

    李旦道:“白云子之教,朕领会颇深,长安以南有一处终南山,此处隐士众多,道长何不留在此处?”

    司马承祯道:“臣还是回了天台山去吧,终南山虽是隐居极佳之地,在我看来,不过是入仕作官的捷径罢了!”

    臣这就辞了陛下,回天台山入了。

    司马承祯出了皇宫,欲出长安南去,楚临风在城中遇见了他。

    “仙长,数日不见,这就回去了,不如太子府中一叙”。

    二人至太子府中。

    司马承祯道:“臣参见太子殿下。”

    李隆基问道:“司马道长远道而来,何不多留些时日”。

    司马承祯道:“这长安城中人声鼎沸,臣不喜热闹,非清修之地。”

    李隆基道:“司马道长乃高人也,即如此我便不久留道长了。”

    司马承祯临别时赠了一诗:

    诗曰:

    江中乱苇皆除尽,云开雾散江波平。

    天赏盛隆数十载,木易愁肠尽马嵬。

    楚临风深知此诗之意,只是亦不可言破。

    李隆基问道:“先生亦是高人,应知司马道长之诗何意”。

    楚临风道:“司马承祯道行高深,在下不解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