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素心散文随笔 » 变化——记阳光心理学友联谊会

变化——记阳光心理学友联谊会

    学友联谊会差点就去不成了,当我急于找人替了班赶去会场的时候,人已经到了很多,将近百十号人。据说后来到了一百零一人,满吉利的数字。

    老孙是急匆匆的赶到的,我们在门口打了迎面,寒酸问好之后便一同进了会场。作为阳光心理的创业者,老孙显得神采奕奕,气度非凡。我知道,这几年阳光事业的发展正如日中天,蒸蒸日上。老孙的精神面貌正是这样发展的真实写照。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阳光事业给我的印象正是这样。

    会场里坐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友。大部分是我不认识的,他们代表着阳光心理发展的新生力量。这正展示了阳光心理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我们是阳光心理咨询培训的第一期学员。从非典到现在,整整历经了四个年头。在这四个年头里,阳光事业经历了最初的懵懂时期,后来的发展时期,以至到迅猛发展阶段。

    如今的阳光非往昔可比,她正以无穷的魅力影响着周围及周围人们的心理世界。到目前为止阳光学员已经发展到第二十四期,拥有学子好几百人。阳光心理已经不是起步时的孤单和无助的幼孩,她正经历着蜕变,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正在发展为具有无限魅力的阳光心理的伟大事业,正以无限的阳光灿烂普照着大地。她的学子遍布全省各地,他们纷纷携带着灿烂的阳光,把照耀撒满在全省的各个角落,使黑暗永远远离人们,把阳光进驻在普天下所有人的心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与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前进的方向,而在既定的方向上前进的速度以及所行进的路程,所能攀到的高度和境界全在自己的目标和努力了。为目标而努力奋斗是每个人每时每刻应牢记于心的。

    联谊会上,自然少不了一凡热烈的拥抱和嘘寒问暖。这项只限于各自一期的同学里。我们一期只来了六、七个人。同学见面亲热自是过胜的,这和年龄没有关系,即便是成年以后的同学,一样会散发出富裕青春和激情的真挚与友谊,一样洋溢着只有同学聚会里才能有的气氛与热烈。

    叙旧是最主要的话题,往昔里播种下的友谊之花在此时相继绚丽的开放了。滔滔的叙旧情结又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曾经的岁月,曾经的日子里。那点点滴滴的琐碎、里短,涵尽了无限的友谊与温暖。

    聊天是同学联谊会上主要的项目内容。只有从聊天叙述里才能了解彼此间的变化与发展,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一凡各自的演讲与滔滔不绝里,宣泄着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话题自然离不了中心问题,曾经的心理学,发展中的心理学,以及各自对未来心理学的展望和规划。

    我们是阳光心理的开端,曾经的业绩和辉煌被历史抛在了过去。看着新学员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表演和表现,以及那对心理学未来充满着希望的豪迈与激情,我们有些汗颜这些日子来的默守陈规与慵懒滞休。

    我们一期同学里就心理学领域不断发展的,惟同学刘和同学李。同学刘一直工作在心理学的第一线,自然是一直被环境熏陶发展着。同学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也和同学刘一样考取了咨询师的二级任职资格。同桌的邹还是一往的学生样,不断好学的精神这几年一直陪伴着她,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考去了西北大学的应用心理学,研二在读。

    ……历史在前进,心理学的历史也在前进。看到学子们一个个的变化和正在谋着的发展,我汗颜,我惭愧。国家正式干部固然是阻碍发展的铁碗,然而,变化与不变化全在自身思维计划的筹码里。不管小目标,大目标,人在每个阶段都得有目标,有人赖以发展和进步的目标。失去目标的时间和空间,必是毫无变化之言的空洞洞的时间与空间。而拥有空洞时间的人必是毫无收获可言的虚枉之人。

    联谊会上,年轻人的表现十分活跃。表演,演讲,他们俨然做着一项伟大而恢弘的事业,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心理学明天的希望。心理学的远景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繁荣与昌盛的宏伟蓝图。我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的心理学也将踏上世界心理学的轨迹,造福于千万的人民大众。阳光是永远普照大地的。

    联谊会上,曾经的王淑兰老师还是如此,依然那么风采照人,她的胸怀里永远泛溢着母性的温爱。大会还宣布了新成立的第一界学友联谊会组会名单。都是一些经常活跃着的人物。

    这就是我们曾经所展望的阳光心理事业。从这次大会上,我看到了真正壮大着的阳光发展。老孙的沉默和奋斗以及前展性的建设,给了阳光生存和发展极大的空间。前途是无量的,道路是曲折的,阳光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她的发展,变化着她的巨大变化。

    人要学会善于从旧的思维方式里改变自己,向着阳光普照的地方,这样才能适应越来越快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阳光心理的课程还在继续,阳光心理更在不断发展。二十四期学员,几百号人,阳光心理标志着陕西心理发展的前展性。阳光的变化是由许多变化组成的,每个阳光学员的变化都代表着阳光心理的真正变化。阳光事业的蓬勃发展指日可待。茁壮成长不是阳光的梦想而是阳光将要和正在实现着的未来与期望。

    阳光向我,我向阳光。

    200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