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素心散文随笔 » 话说西安

话说西安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要想真正了解西安,就得在西安住上一阵,给西安这个文化名词注上温度,让那些冷冰冰的秦砖、汉瓦、唐城住在心里,变成内心最温暖、最真实的记忆。

    西安城是标准见方四条街,一代一代新城都是在老城的基础上扩建和发展的,在西安,你永远不会迷失方向。西安城墙历史久远,青砖蓝瓦凝聚着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情韵,住进时光隧道,周、秦、汉、唐演绎着皇城根下梦里千百回的景象。

    站上城墙,护城河的水清澈的流淌,吊桥,箭楼,正楼,垛口,城墙所有建筑,无不凝聚了古人建筑艺术和军事防御的全部才能。望着眼前几十层的摩天大楼,仿佛历史与现代的对白与交流。

    租辆自行车,绕城墙一圈,悠闲自在,满身心暖暖的。

    几步奔到回民街。各种食品,琳琅满目。进到贾三包子店,找个角落座。两碗八宝稀饭,四碟小菜,上四笼汤包。小二殷勤周到:您的汤包。蒸笼上冒着热气腾腾。赶紧夹了汤包蘸上辣子醋汁,趁热咬上一口,滚烫的汤汁吸进嘴里,全身心都是滋味。

    吃完了汤包,一嘴一嘴油还挂在嘴边,来不及干净,又闲遛在桥梓口。柿子饼,腊牛、羊肉,经不住诱惑,又大包小包带了回家。

    西安人有个习俗,春节前必要去桥梓口买牛、羊肉。几个小时排队,就为正宗的酱牛肉,腊羊肉。平日路过也会带点回家,有吃家会经常光顾大皮院,专门去吃某某家,烤肉,羊肉,粉蒸羊肉等老味道。

    出了回民街,抬头就是钟、鼓楼。西安钟楼矗立在东、南、西、北四条街中心,以金碧辉煌闻名遐迩,钟楼的历史文化代表着西安人的自豪与满足。从钟楼往西,鼓楼、城隍庙,整个西大街的古香元素一点一滴构成老西安人的生活与理想。也是外地游客缠绵流连之地。

    漫步于西安城大街小巷,鸡市拐,东、西木头市,北院门,书院门,竹笆市,没个把月时间,是无法真正了解西安人的生活和西安的厚重历史的。居住西安三十多年,许多大街小巷没有真正意义的触摸过。这种情愫温藏在内心深处,构成对西安无限的眷恋。

    西安人对大唐文化感受至深。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就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复原了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闲暇时,在大唐芙蓉园逛上一天。大唐御用队,大唐侍女,大唐诗词,大唐礼仪,全身心的置身于大唐盛世,体会现代文明下西安人的心境。

    其实,真正的西安本地人不轻易去大唐芙蓉园。一来人多,二来门票贵。要想真切感受大唐盛世的文化,大唐不夜城,大雁塔广场,曲江南湖,都是大唐文化最好的诠释地。

    如果你来西安旅游,逛完老城,起了大早,找个本地人经常光顾的小店,来上一碗正宗的肉丸胡辣汤。邢老四、邢老三的肉丸胡辣汤在西安开着许多分店。一个白饼,饼是要泡在胡辣汤里的,食量大些的可以来上一个牛肉夹馍,这才吃上了西安的老味道。每次从外地回来,都要专门吃上一次肉丸胡辣汤,全身心的到位,胃肠都记忆了。这种套餐也经常被爬山的驴友作为早餐。

    饭罢,一行人乘公交车直奔曲江南湖。南湖周围建筑亭台楼阁,都是按照唐时的建筑风格修建的。绕着湖边走上一圈,时间充足还可以在湖心荡上一舟。南湖边游人不是很多,大多都是周围闲散的本地人。

    时间尚早,来到大雁塔北广场,一场酣畅淋漓的音乐喷泉正翩翩起舞。奔放的音乐抑扬顿锉,人们激情高昂就地起舞,合着音乐跳动起来。情趣正浓时,有勇者站上吟诗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到海不复回。”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吟诗台下掀起雷鸣般的掌声。疯文人,癫诗人。我没有那般勇气和豪迈,只躲在人群里,藏在喷泉下享受现代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亚洲瞩目的西安大雁塔喷泉,就是这样以恢弘的气势再现着现代与历史在西安这座名城的交流,舞动着西安文化名城的品味和万象更新,让你亲身感受穿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来回中思维跳动的旋律。

    夜幕降临,信步走向大唐不夜城。街面每个匾额,屋檐,街角都悬挂了大红灯笼。正月十五这天,大唐不夜城更是灯火辉煌,名目繁多的花灯给不夜城增添了气氛。各色各样花灯,小吃,目不暇接。人们着上节日的盛装,带着孩子,陪同老人来赶热闹。在花红灯影里,追寻历史,探访古人。在今人与古人的对话里,与古人同乐,与今人同享。

    作为西安子民这不是生活的全部,但这是生活里最真实的内容,代表着西安人幸福生活的新理想。

    你也可以漫步大唐西市城、大唐东市城,在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替里体验新生活。每到傍晚,一家人漫步其中,领着孙子孙女,吃些零嘴,玩玩游戏,听听小戏,看个节目。

    去临潼至少有两重意思,看望杨贵妃和秦始皇。有兴趣顺便爬个骊山。

    华清池泡温泉,闲暇时也会去,但是太远,人太多。如果真的想泡温泉就去东汤峪、西汤峪。西安背靠秦岭,蕴藏浓郁,泡温泉的地方很多。在西安泡温泉,泡的不是温泉,是温暖,是情感,是文化,更是悠闲。尤其下雪天,或者刚刚下得山来,悠然躺在室外温泉,酥的一下全身就被温暖的泉水拥抱住,从外到里暖到了心。仰躺在温泉蒸蒸日上的水汽里,终南山四面环绕,性情在瞬间陶冶到无极。

    西安人有西安人的理想,冬天里山是要爬的,温泉也是要泡的。泡的全身酥酥软软,柔软到骨子里,泡到好似脱掉了一层皮,又泡到脱掉了自己的骨头似的,整个人和心就轻易的飞了起来,泡成自在神安。

    外地人来西安也要泡温泉。泡和泡不一样,他们泡的是唐明皇,泡的是杨贵妃,其中蕴含的文化和韵味更深远、更流长,泡到理想和感觉里去了。

    秦始皇,兵马俑,都要去看的。人太多,没有淡季和旺季。外国人,中国人,生活在西安的本地人,每个人都有兵马俑情结,人再多,挤也要去看的。

    导游的讲解一下子把你带到历史几千年前。兵马俑不只是西安的历史,更是国人的骄傲。一场一场地下战场守卫的兵佣,代表古代战士的英勇善战,代表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最辉煌的见证,代表中国人在世界历史长廊里最绚丽的记忆。

    关于丝绸之路,要说的太多了。张骞出使西域,唐文成公主出使西域,唐玄奘出使西域西天取经。从此,佛就在中国永久的住下了。大雁塔大慈恩寺,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闲暇登临浮屠,凭栏远眺。仿佛远古的人们就生活在眼前,生活在脚下,一眼望到古长安曾经的辉煌与美好。

    法门寺的复原和重新修建使得佛教文化迅速的发扬壮大起来,释迦牟尼舍利子代表着佛宗文化源远流长。闲暇去到八仙庵、兴善寺、净业寺烧早香。据说八仙庵的香很灵,我没有去过。只听说八仙庵烧香的人很多。

    终南山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古楼观台便是老子讲学的圣地。据说山里居住着许多的隐士。

    在西安生活久了,不知不觉就被熏上了一种味,一种透着秦砖、汉瓦、唐书的味,这也造就了西安人闲适,安逸,又有些俊朗的性情。西安人恋家,就是一说。

    从小起,生长在老皇城根下的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各种各样文化洗礼。稍成长些,半坡,碑林,小雁塔等就耳熟能详,一旦接触历史都被全然渗进了血统。等到长大一些,自己有了能力,约上三五同学,骑上自行车满城乱穿,从南稍门,北稍门,龙首村,大明宫,炭市街,案板街,一会功夫就把西安城绕了一圈。眼里,口里,心里全被装上了秦砖汉瓦琉璃墙。

    孩子们也要去博物馆,总要待上一天,父母们就放了心。稍大些,考学就成了重点,西安人特别重视教育。年轻时也想去沿海发展,因为沿海教育资源和条件的匮乏,为孩子,放弃了机会。如今想来,还真有些固守。西安每年考入清华北大就有近百人,足见重视程度。以至重视到攀比,这股攀比风席卷到清华、北大,龙卷到国外。

    如今出国的西安学子很多。家长们见面就问:你孩子出国了吗,在那个国家。没有出国的孩子家长自然矮了一截。出国还要看去那个国家,美国,欧洲,英国,日本,只要能出去就是人才。大多都是出国度了金再回来,在西安谋个差,朝九晚五上班、工作。也有成才的,也有如方鸿渐辈,不足为外人道。不管怎样,父母们脸上都带着荣耀。也有学成留在国外,那是最出彩的,受外人敬仰。

    这就是西安人的骄傲、矫情、和世俗。而这种世俗也是带着高贵血统的。过去的学生走不出去,如今能走出去了,表明着新一代西安人的开放和远大理想。

    西安作为文化名城,自古就是出文人的地方。国画,书法,古诗词。李白,杜甫,陈忠实,贾平凹,灞河折柳送友,卖炭翁,直至张艺谋。西安的民间艺术文化更以新的形式书写陕西。闲暇来到美院,或去书院门逛上一逛,有兴趣再进到碑林待上半日,这一天必定是愉悦和满足的。生活在西安自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越,八水绕长安,大街小巷无不留有名人笔墨和诗词。

    除了名家,西安人骨子里都有文化情结,这跟学历教育和其他知识教学没有关系。西安人就是用各种方式坚守着西安亘古不变的祥和与安逸。自从诞生了私家车,终南山就住在西安人心里,闲暇时总能去到山里,陶冶、放松、避暑个把小时的事。

    西安人也注重吃。西安有那么多的小吃,一家人聚在一起,尤其阴雨天或大冷天,一定去有名的泡馍馆。如果在单位,中午约三两好友一样聚在泡馍馆。

    吃泡馍是有讲究的。一定要是味道正宗的回民老牌,同盛祥,老薛家,老潘家。每到吃饭时人山人海。开票,拿馍,掰馍,糖蒜,辣子酱,香菜一样都不能少。羊肉或者牛肉,小炒或者泡馍,分的很清。小炒料要足一些,肉更多,加上一些木耳和黄花。父亲每次都要羊肉小炒,我们都要了牛肉泡馍。楼下楼上找到位子,赶紧坐下来,开始掰馍。饭口上,等位子的人很多。

    前几年改革开放,人们崇尚机器文明,流行机器掰馍,这坏了羊肉泡馍的味道。这几年随着饮食文化提倡恢复,正宗的泡馍馆都取消机器改人工掰馍了。掰馍是有讲究的,馍要掰的两毫米四方见正,有棱有角。煮馍的师傅看了,一下就来了情绪,必定煮的非常认真。掰馍完叫一声:把馍一走。跑堂赶紧过来,又问:汤多汤少。又加一句:干搂。或者汤宽。才把掰馍的碗端回厨房。师傅必定认真煮了,丝毫不敢懈怠。不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泡馍就吃上了。吃泡馍也是有讲究的。厚厚的一片肉整整齐齐覆盖在煮好的馍上,得从一边慢慢拨着吃,吃到底,碗里的馍都不会乱了方寸。饭毕,喝上一碗滚烫的羊肉汤,滋滋润润出了饭馆。

    牛、羊肉酸汤水饺也是回民比较经典的饭食,作为上班族比较上好的午饭。上班族一般没有那么讲究,年轻点的,凉皮、肉夹馍,外加冰峰汽水,曰:三秦料理;油泼面,就上一瓣蒜;岐山面,带着家常的味道;稍微讲究点的,就去周围的小菜馆点上几样陕西小菜。人人都能吃的起。面是西安人生活的全部和基础。三秦料理里凉皮也有讲究,分好几种:回民的麻酱凉皮,一般回民开的饭馆到了夏日都有,用面做的面皮,调制了芝麻酱。汉中米皮,分热米皮和凉米皮。宝鸡擀面皮,也是一种面皮,用洗过面筋的面蒸的。在西安最正宗的要数秦镇米皮,空闲约上三五好友,车一开西户高速一个小时就跌倒秦镇。香喷喷的米皮端上来,调制的过程,口水就在口里打转,赶紧香香吃上一口,清爽到心底。一般过完年,肠子吃出了富裕,人受不了那种油腻,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找凉皮。只有吃上一顿凉皮才觉出满足和舒坦来。有外地朋友来西安,临走上飞机前带上几份捎给馋嘴的家人,过个爽隐。西安的面食很多,杨凌蘸水面,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蒲城蒸面,家常哨子面……

    枕着秦砖汉瓦,吮吸大唐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做个悠闲自在的西安人,长居久安。

    素心2015/1/13书于舍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