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素心散文随笔 » 博客试笔——读书杂记

博客试笔——读书杂记

    开笔难,好久不曾动笔文字,尽管已落写一文《往前走一步》。俗言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也会别有洞天,柳暗花明。有时候,进这一步却是万阻千难,就像设置了越不过的坎,眼看着要到达的目标就在前方,纵是插了翅膀也还是飞不出想要的高度。也许这是人的秉性,到一个新的地方或要换做某件事情,或要超越某种高度,总有些许不适应,显出人性里笨拙的本能。

    前段时间与朋友D君聊起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读书的感慨和心得。很是羡慕D君的读书机会,对于打磨在现实里的我读书显然不能随心所欲。生活琐屑每天摆在眼前,搁在心头,绕着思绪,无法获取片刻的静心在文字里畅游。只觉得以前所读之书念了的文字就像是远远映着的背景,离心越来越远,以致想截取一片或剪裁一块缝制相关的内容文字竟像是老和尚的百纳衣,有点难以融合的感觉。

    昨天看到朋友的文章《读书》,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很受启发:“时间靠自己生产!时间是可以弯曲的(爱因斯坦)!只要勤奋,书不会看不过来!读书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

    网络给了人们读书的便利,同时也在消磨着人们的意志。尤其是意志薄弱的脆弱之人。泡网对我来说似乎成了一种无法割舍的习惯,占去了我许多空暇的时间。我时常提醒自己,不要沉溺网络。可这习惯的改变或者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意志的努力的。我还是喜欢纸上阅读的感觉,并一直尽力保持纸上阅读的习惯。

    小时候,书对于生活在农村的我属于比较奢侈的东西。父亲虽工作在外,可学化工的父亲对于文学知识知之甚微,只能买一些当时流行的小人书,那在同学和周围的人已经都是垂涎三尺,望尘莫及了。

    父亲兄妹八个,排行老四。我的这些书理所当然经常成为我的表弟表妹,唐兄唐姐们猎取的对象,并时常搞的我这个小丫头哭着喊着破口大骂。心疼之余找了父亲的旧书箱,算是为我这些心爱的小人书安置了一个安全的地方。那时候还不知道孔乙己关于读书之人窃书叫拿,不叫偷。回想起来,我的那些表弟唐兄们只不过早早领会孔乙己之说,私下里做了回读书的人。

    小学期间,曾被校长亲自布置作业,暑假读两篇长篇小说。这是上学以来惟一没有完成的作业,也是我无法完成的作业,纸上谈兵的事情,两篇长篇小说,叫我到那里弄了来。小学里读过的最长的书莫过于临居家里的一本破旧的《古代清官断案史》,有一个细节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李连应外出办案被先斩后奏,暴尸三日。慈禧太后听人议论李连应是真太监,才放下了一条心,哑巴吃黄连,闭口不言。

    第一次接触长篇小说已经上了初中。《新儿女英雄传》,一本描写抗日战争时期我游击队的小说。那本书在我们班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从中间开始看的,那是我第一次对文字的全方位接触,从这本书我便正式爱了书这个令人痴迷,令人如醉的东西。

    在文化落后年代的封闭农村,大多数时间我们还只停留在课本的阅读上。鲁迅的文字就是这时候深深扎根在我的思想里,并一直影响着我,直至今天。工作后买了鲁迅全集收藏以视对先生全心的欣赏。

    红秀添香夜读书。大量的读书爱好文学多是受了我家先生的影响。他是极爱文学的。刚工作那会,业余时间比较充分,除了电影,我们之间恋爱的方式大概就是一起读书了。我和先生出双入对,共同徜徉于文字,一起与书进行亲密接触。把爱和文字融合一起,爱的疯狂,读的痴迷。以至不能自制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泡了文字。

    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冰天雪地的冬天。从现代汉语,到古文观止,从东方文学的泰戈尔到西方俄林波斯山上的十二神,从宙斯到女娲,从莎士比亚到托尔斯泰。更有《红旗谱》,《创业史》,《红楼梦》等等许多看懂的,看不懂进行扫荡。那是我第一次痛快的体会阅读的快感,品尝文字所能带给人的喜怒哀乐。

    靠了父亲单位图书馆的便利,每次从父亲那里捧来十几本书。夏是燥热的,而心却是清静的。有了文字的陪伴,这苦也成了泻火的苦瓜。那些日子,安纳—卡列尼娜时常约会我的梦中,于连也从《红与黑》走进了我的生活,更有宝戴爱情的千古垂史。我的生活丰富起来,我为他们有爱而感动,为他们的失去而伤感。诸葛亮的风采让我倾倒,范进的疯癫使我迷离,曹雪琴的痴迷使我沉醉。我从名著里体会生活的快感,从名著得到了许多人生的乐趣。后来我的一个老乡老师进入了医院的图书馆,我便以极大的便利穿梭于图书馆里。医院的图书官文学书是极少的,我把能读的书都列在了自己要扫荡的范围。琼瑶的生死恋痴迷了近二十本,三毛的撒哈拉之情成为了心底之旅,金庸是一定要读的,那是武打的经典。华山论剑,欣赏于郭靖和黄容的豪爽和峡气。那几年,如果几天里没有读书,心里空荡荡的像少了什么似的,大概那就是书瘾吧!

    其实我是不喜欢医的,可我没有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勇气,我也没有先生锐利的思想和丰厚渊博的知识体系。朋友说:工作只不过混口饭吃的手段。我想是对的。我除了不得不读的医学书,剩下的时间便送给了文学。

    生活造就了许多的麻烦,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家庭,琐碎,人心离书越来越远,缠绕在生活琐碎里。被生活磨练着成为忠实的人生扮演者。渐渐地,孩子代替了读书,家务掠走了大部分业余时间,我的读书的习惯慢慢的被打破,以至后来好长一段时间我连一本完整的书都读不下来,为此我惶恐过,迷离过,更加焦虑。

    去年得了机会学习心理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更使我着迷,《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逐渐地我恢复以往读书的爱好。并重新检回了读书的习惯。

    今夏流行读书热。在网络的游逛越来越觉得心的浮躁,惟用读书来安静躁动的神经。近来,重新了读了钱钟书的《围城》和几篇散文。钱、杨夫妇爱书如命,活到老,学到老的那种精神令人堪羡。当以先生为楷模,把读书作为自己毕生喜欢的为之幸福的最主要的事情。

    如果你没有朋友,你必须有一个叫书的朋友;如果你有好多朋友,你的朋友里最亲密的是叫书的朋友。

    素心于2005-6-16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