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素心散文随笔 » 与儿子谈读书

与儿子谈读书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关于读书,与你谈过几回,皆不见多少成效,总见我罗嗦。自小而大,看着你渐渐成长,没有一刻不为你的前途操急。而今你即将就读高中,课本的知识只是营养思想的细粮,远满足不了思维的健康成长。

    你喜欢读《读者》《青年文摘》是好事,但那只是一顿小餐。成长中的思想和身体是一样的,也是需要大餐营养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校长和老师希望我读些小说。可是,我始终没有完成他给我的作业,至今不能忘怀。我的童年虽然是快乐的度过,可那是一种饥饿状态的简单快乐,我的周围缺少了书这样美好的极品伙伴。工作后,我把多余的精力和金钱投入到书上,以弥补我少年时缺失的精神食粮。

    我把所有的时间徜徉在中国文化的海洋里,如饥似渴的学习。把藏书作为人生一大嗜好,把读书作为人生最快乐最幸福的事来做,尽量营造家庭环境的文化氛围。为的是你再不重蹈覆辙走我的路,为的是你从小就能把书作为人生一路的伙伴,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航行在人生的海洋,在人生的每一条路上潇洒的行走。

    中国历史渊源,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探索和学习的东西很多。世界历史文化更是广博无边。人们需要改造世界,就要先认识世界。“书,是前人的实践总结,不借鉴前人的知识经验,不论干哪一行是很难有所成就的。因此,凡有成就的文学家,科学家没有不酷爱书的。”

    你喜欢运动,我不反对,并且非常支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甚至喜欢看你驰骋在运动场上英俊潇洒的身姿。可是,一个人光有健壮的身躯是不能够自如的立足于社会的,必须还要有足够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人离开了书,就像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无知者无畏,空洞的思想是可怕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才能充实。

    读书,首先是语文课上要求的精读课文,这些文章之精美自不必言说。理应仔细咀嚼消化并吸收利用,当是篇篇背诵,谓之精读。以便博取精华,达到思维和精神的真正营养。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书将影响人的一生,我就是上初中的时候,读了鲁迅的文字而喜欢鲁迅的,至今对于鲁迅文字尤其爱之。

    除了精读必读的课文之外,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读一些必要的书籍和刊物,这便是阅读和泛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之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阅读,根据自己的需要取一定的知识范围。盲目阅读劳而无功。

    读些名著。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作为高中学生是应该列为自己的必读书目的。如果一个初上大学的现代学生连中国的四大名著都乏于阅读的话,恐怕只能是汗颜。世界文学名著当为必阅之营养,《莎士比亚》,《钢铁是怎样连成的》,《简爱》,《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等等。

    读些历史。战国七雄,秦皇汉武,唐皇则天,康乾盛世……。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世界惟一一座延续至今的保存完整的历史资料,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作为华夏子民的后裔,我们理应了解自己的历史,了解过去,更好的为发展未来而努力奋斗。

    读些散文。散文大多文字优美,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真”。选材多从小处,实处着手,贵乎因小见大,虚实相生。所谓“一粒沙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最是散文的当行本色。。“一粒沙”、“半瓣花”,具体之至,却又微乎其微,常为一般人所忽视,散文家却偏爱从一般人忽略处着眼,看似漫不经心地信手拈来,随意点染,变成佳构。历来那些最感人的散文,写的大都是生活琐事。多读散文最容易提高作文水平。

    博览群书,广见知识。泛读,可以尽量的扩大知识范围,这些书只需要浏览,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一目十行,作为了解知识。

    读书笔记。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根据遗忘曲线,人的记忆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化,呈倒U形曲线。读书时要及时记录经典名句,作为再次记忆的标记,加深影响,掌握要点。

    读书计划。认真的有步骤的读书,是一定要列个读书计划,计划可分大的长远的计划,也可以是小的短期计划,量力而行更有助于读书的进行。

    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读书的过程一定要思考,那种盲目的消遣的读书,过后忘之,是不会有太多的收益的。

    博览群书,读破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