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素心散文随笔 » [话题]消费观与浪费

[话题]消费观与浪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是刺激经济的最直接的因素,市场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调节和发展,这样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根本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钱是争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都去片面的大谈艰苦朴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么试想一想,商场里的物品卖给谁,饭店的饭给谁吃。这样以来,长期的物品积压无疑是对社会发展时期经济的冲击。一如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我们的社会也会出现同样的危机。随着商场的冷清以至倒闭,接下来就是工厂的关门,下岗又成了新的问题。试想下了岗,连工资都不发出的人还谈什么消费。那时候,真正意义上的节省恐怕就实在的摆在面前,不节省都不行了。相反的道理,景况就不同了,商场繁荣,工厂效益日增,经济日益发展,那么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顺理成章。

    超前消费对经济的刺激

    大概大家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一对外国的老夫妇在年轻的时候通过银行按揭买了房子,现在人都知道按揭供房。年轻夫妇两住在若大的新房里一方面享受生活,一方面靠自己辛勤的劳动赚钱偿还银行的贷款,终于到老了还清了贷款,真正意义上得到了自己心爱的房子。而相比之下,中国也有同样的夫妇两人,年轻时就开始攒钱准备买房子,两个人生活在租来的狭小的房间里,虽然辛苦却也为了要买房子的计划省吃俭用,毕竟人活一辈子必得要有自己的住所,心灵的归宿。终于夫妇两通过几十年的勤俭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在人到暮年时终于住上属于自己的房间。

    同样的两对老人,在同样的年龄得到同样价值的房子,可两对老人的生活就不是等同了。在今天,经济超级迅猛发展的时代,超前消费在能力范围之内何尝不是一种刺激经济的良方,按揭买房,买车,等等,已经成为了时空见怪的现象。

    量力而行的消费

    对于一个有发展的家庭,或者有经济潜力的家庭超前消费无疑是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行为,而对于能力欠缺的家庭和个人,量力而行的消费才是最大的理智。一位有能力的年轻的员工贷款买车,将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而一位年老的老人靠了自己全部积蓄为了赶时髦去消费现代汽车,无疑是不理智的行为。一位有潜力的高级技术人员靠按揭供养一栋别墅理所应当,那么同样年龄的民工靠贷款买房子显然是梦想里的海市蜃楼。

    正确消费下的不必要浪费

    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在很久以前就提到了人们生活的议事日程,森林的保护(减少一次性木筷的应用),电力的节约,水的节约,这些已经成为人人共知的事项,只要是生活在地球的人们,都会爱护地球,为我们的子孙后带节约一份能源。

    初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凡是经历过******的人们大都知道一粒米的辛苦,那时候一个馒头吃几天的现象比比皆是,说这些并不是要忆苦思甜,而是要提醒我们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勤俭节约仍然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压力的越来越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记得刚改革开放的初期,物质水平迅速发展。那时节,只有稍微有钱的人才去酒店消费,那是一种时尚,一种骄傲,更是一种炫耀。但凡吃饭,必要在盘中剩余许多,如果满盘皆光,好象是被剥光了脸皮一样令人尴尬和不自在。在医院更是如此,凡打针输液(必得公费住院),从来都是瓶子多有剩余。好像这样才能说明人们的大方和富有。

    而今天,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大幅度的提高,重要的是人们的消费意识提高了,消费观念改变了。去大酒店吃饭随处可见,而再也看不到剩饭满桌的现象,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已经成了人们思想深处的东西。剩余的饭菜打包已经成为习惯,去医院输液更是要把每点的液体尽量的输入体内,这些很大意义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真正意义上的提高,理智消费,合理消费,降低、减少以至消灭浪费。

    教育消费的理念

    自从教育投资这个词出现以后,发展越来越猛,猛到几乎让所有孩子的家长望而生畏,上幼儿园,小学,中学,……,赞助费,建校费,学费,杂费,令家长无不头疼,无奈,望子成龙心切,忍一忍,交。

    周鱼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校方牛山上一坐,我又没有请你来。是啊,是我自己愿意。

    经济能力好的家庭尚且不说,难就难住了那些经济差的家庭,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不管孩子学习与否好坏,砸锅卖铁,也得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于是否,好的学校越来越红,学费越来越高,有钱的家庭,不管孩子是否是适应学习进度的压力,我有钱,孩子理应上最好的学校。经济差的家庭也不示弱,把所有的经济投入到学校,赶时髦,一窝蜂,结果所有的家长都在抱怨,所有的孩子从小就知道了竞争,为了要考上好的学校,奥数,奥语,压的孩子喘不过气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把学校当做一种纯粹的负担,孩子越来越皮,家长越来越急。

    花了钱未必就买了好。根据各家孩子的情况建立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消费理念,教育经费的合理投资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都将有不可估量的好处。因才试教,量力而行,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的有用人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理教育投资。

    素心于2005-8-12书于舍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