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素心散文随笔 » 六、来自d的邮件

六、来自d的邮件

    C君:

    你好!文章己阅,很好!有一些想法,等我以后慢慢和你交流吧。

    早晨起来,感觉我的脚好象消了一点肿,心情稍微有些放松了。中午我还去食堂吃了饭,走起路来还是难受,不过,已比我预想的要好多了。

    《浮生六记》我也喜欢,当然,以前并不能欣赏出它的好来。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最喜欢的是第一篇,大约是闺房记乐吧。当时读到此章时,还着实为其中的芸儿和沈浪(二人的名字记得对吗)的情变可惜了一阵。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应该是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的散文版。现在,随着心境的变化,也能领略其余的五篇中的美了。其实,生活的本质无非就是这些细节的积累,而我们的情感,就贯穿在这些细节的始终。把握好了这些细节,也就把握了生活的实质。前段时间,看《万象》,其中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叫west的美国剧作家兼演员,文章结尾引用了她的一句话,“你只能活一次,但如果干好了,一次也就够了”,读了很有同感。因个人禀赋不同、机遇不同,一个人能在社会上达到什么样的地位也千差万别;但对生活感悟和把握的最高境界,我想是一样的。

    说到这,对你所说的文章写的是自己的小心情,只好孤芳自赏一类的话,我倒不以为然。谁写文章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写自己的感悟呢。你也不必过谦。只是,写的时候,可以更用些心,在遣词造句间多找些别样的说法,让文章陡生新意。这也是我爱看那些描写家长里短的韩剧的一个原因,如《爱情是什么》、《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你看这些韩剧,动辄上百集,可从经历的时间来看,也就一年二载,拿我们宿舍的人说,换成国内拍,早就该历经一个世纪了。国内这种喜欢宏大叙事的手段,对教育、历史、文化等方面造成的弊端,已经谬种流传,误人匪浅了。比如,我们的一些历史博物馆,在讲述抗日战争历史时,总是说死了多少多少的人,而很少见亲历者那种撕心裂胆、痛彻肺腑、发人深思的口述实录一类的作品;再比如,我们中学中的一些历史课,还老是对这段历史停留在中日人民都受了日本****的害,都是其中的牺牲品这样的陈词滥调上。其实,二战期间,日本的劳动者也是很拥护侵略中国的。这都是宏大叙事的恶劣表现。对此,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将来自己如果写文章,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一直是想写一篇好小说的,只是总觉得自己的积累还不够。

    好了,今天先写到这吧,我要去看会书了。因你的一番话,又引出我这么多的牢骚来,不知你听了是否嫌烦?

    关于倾心交流一事,别紧张,想起什么话就说什么话吧。我特怕我之与人交往,成为别人的一种压力,那就失去了彼此交往的乐趣。相形之下,我更喜欢朱自清《荷塘月色》那样的意境,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我希望你我的交往,也能成为这样的范例,正所谓山色空灵、意境悠远也。

    又:张爱玲的小说,我虽引用,却不太喜欢,太阴郁了,遣词造句倒可吸取。她之为人,我却欣赏的不行,这也是老婆问我对张爱玲小说的看法时,我回答她的话。

    致

    礼!

    D于200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