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素心散文随笔 » 十三、送君(附《童年趣事》 )

十三、送君(附《童年趣事》 )

    D君:

    你好!这么晚回信,你已经又等久了吧!

    知道你又要远行,心里竟有种依依惜别的伤感。本想抽出时间为君饯行,可事不凑巧,儿子从今天开始就放假了,在家复习,下午又要去开家长会,想上次写信之日也是开家长会之日。

    君还记得吗,这已经是第三次以别样的形式为君饯行了。第一次送君的情形仿佛还浮现在我的脑海,清晰明镜似的。那时候我们还不是很熟。请君帮忙录制磁带,竟然对君的来电置若罔闻,还是君以信息提醒,才醒悟自己的失礼。一时兴起,写了两句送行的诗句,不知君还记得吗?为次还得到君称“有情趣”的嬉戏。想来那也是我们第一次的心灵相识了吧。

    去年骨折卧家不能自由,偏君又要离别,那首小诗也是一时为助兴而就。虽不是什么好诗,却也是用心写了的东西。想起这些,我又要感慨了。

    又一春季节,君又要辞别西安,你我才刚以心而交,又要别离。君怜我同病,扭伤了脚,视为同道中知己,心存感激。本想与君面谈,以叙心中难解之念。无奈,事不凑巧,只就还作书信为君送行吧。毕竟来日方长。

    书虽不能时常,好在网络给了我们太多的便利,纵使万里光年,也只在一刹那间。好过惜年的书信要人等上几十来回,真的感谢这电子信息发展的飞速。说了这么多,还不知道君在家方便上网不。想到这些,心情就又有些郁闷了。

    童年是人一生里最难以忘怀的时期。我们所处的年代恰是又给予了我们以无比自由自在的真正的童年。在童年的印象里,没有太多的关于读书的记忆。因为,那时农村文化比较落后,这些东西是相当奢侈的。而这些却恰恰给了我们思维更加自由翱翔的空间。童年于我有太多的美好回忆。在我的印象里,童年是富裕幻想的,无忧无虑的。再回头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相比而言还是我们比较幸运吧!虽然在物质方面,缺乏了许多,但也同时锻炼了我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童年的许多往事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从开始接触鲁迅文学起,我就从心底里爱上了先生的文字。《社戏》,《润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等,无不满心喜欢。后来进了城市,更加回味先生的文字,每每回乡探亲,这种感觉便来得无比的强烈。尤其看到我的小舅(小我一岁),看到他没有几年却长成少年老成的样子,我便想起了润土。只是他比润土多的是长辈的生份。小时侯与他一起玩耍,而今,坐了对面却显得是异常的陌生,好似有很厚重的一帘窗帘隔开了我和他的心窗,让我不得不重新开始恢复对他的称呼(小时候,我是不把他叫舅的)。倒是对于其他的大舅反而显得在心里上亲近了许多。我说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但对于这样的感情,久久不能释怀。也曾想在我的文章里为它找一束寄托,至今没能释然。

    童年的生活是快乐的。夏日的连阴雨是和家人之间交流的最好时间。平日,我们这些大了的孩子,只想着远离母亲,减少被唤去做家务的麻烦。还有就是自然的母亲的怀抱已经不属于我们的温床,那是弟弟、妹妹寻求温馨的港湾。也只有下雨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理所当然的和母亲一起,围坐在炕上,享受那种久违了的母爱的温柔。一直到现在,当我看到弟弟围拢母亲的时候,都有一种妒忌的羡慕的情感,可我也许由于少小离开母亲,对于母亲更多的是关怀和责任。

    检地软的滩地离我们村很远,我只记得来回十几里地穿梭的快感。大多数时候没有能如愿以尝的拾了很多,大而厚的地软,往往在我们还没有到达的时候已经成为别人篮子里的私有物。

    养花其实我不是很在行,我们家养花是从我先生开始的。前几年他搞花卉,公司是他一手创立的,经常来回奔波于西安与广州之间。现在由于种种原因,他已经不在那个行业了。

    文竹我养过。那时候在想,自己有间心爱的书房,案头放着小小的一盆文竹。叶不要太多太大,大了就有些野了。闲暇来,读书累了,屋外的阳光灿烂地照在秀雅的文竹上。弄些水来,仔细喂养文竹,文竹似乎心有灵犀,放出异样的光彩,暗香飘进心扉,心情豁然清明,就又可以伏案就读。书房一直没有,文竹也只成为了记忆里的一小部分。

    米兰花易养,清香无比。那也是前些年先生弄花的时候,后来由于杂务繁忙,这些闲物也都不知去向了。

    我喜欢花,可我不是很会养花。去年骨折初愈,还做了一篇花的散文《花趣杂记》。对童年的生活一直耿耿于怀,也把这种回忆化做了篇文字《童年趣事》,以寄托自己思乡的心情。

    附:《童年趣事》

    也把去年送君的小诗链接了来,重新回味,为君送行,只是这时候的心境又不同了去年。感慨万千。

    附:《朋友,你要走了》

    致

    礼!

    C于2005-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