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素心散文随笔 » 十五、一路顺风

十五、一路顺风

    D君:

    你好!你发来的《老公日记》我粗略的浏览了一遍,写的很好,耐人寻味,尤其是对生活琐碎的叙写。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所谓的幸福也是从碎屑里参悟出来的。每个人的心性不同,结果也就同日而语了。

    文中作者的恋爱显然是成熟的恋爱形式,所谓的恋情也是在积聚了很多情感基础上的感情,没有方鸿渐和唐晓芙的轰轰烈烈。而他们的婚姻形式正是要冲破中国传统婚姻男强女弱的态势,这种冲破毕竟还是因为他们的准备不足显得弱不禁风。

    幸福本来是存在自己心里。对于女强男弱的婚姻,往往中国男人的秉性决定了他们是无法冲破这种界限的。即使勉为其难为自己设定了目标,最后的结果还是自己跳不过自己心里的门槛。

    我的好朋友有几对就是这样模式的婚姻态势。那种爱的倾斜使得他们的家庭使用的语言及家庭里生活的内容都变得十分仔细和脆弱。好比温室里的弱苗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旦暴风雨来临就天陷地塌,使婚姻濒临危机。那种防备性的爱,如同套在自己脖颈上的枷锁,实在令人喘不过气来。

    以往,女子爱的枷锁颇令男子恐慌,毕竟柔性的枷锁又有它可爱的地方。而男子的钢性的枷锁套在自己或者柔弱的女子的脖颈上,那种感觉可想而知。其实根本原因是自己硬把头颅伸进自己设置的圈套里。他把他和他的最爱连在一起,惟恐失去另外的天地,这种缺乏自信的表现所带来的只能是一次一次的恐慌和不安。要在这样套着的枷锁里寻找自由和活动的空间,其结果不是自杀,就是爱情者双方的悬梁,这样的生活能舒畅吗?

    在婚姻生活里,虽然年少时候的我不懂得如何经营感情。随着岁月的磨练,与其说变得成熟,不如说更加的豁达。如我文章中用语,我也一直站在很高的很远的角度来审视我们之间的爱,我们之间的生活。谁都喜欢自由不是吗?包括我们自己。那么,我们为何不能给自己心爱的他(她)也营造一份宽阔自由的天空呢?这是我以前的感悟,学了心理学后更加明白而且一直努力营造自己的幸福婚姻氛围。

    爱能融化一切,可这爱要有适当的温度。如果爱的温度太烫的话,那就不是被融化,而是被烧伤了。这也是我近年来对生活的感想。包括夫妻相处,朋友相处,同事相处莫不如此。道是悟到了,可做起来未必就能如意,毕竟我们不过只是个普通的凡人。我也一直希望自己做个凡人,过犹不及,我已经不那么追求完美了。

    ***对鲁迅的那段品评我也知道的。我很少盲目的崇拜人的,我所欣赏的男子,***、鲁迅、诸葛亮、***等,女子当为武则天了。对于他们我所欣赏的方面是不同的。

    ***大政治家的风范,高瞻远瞩,有始皇帝的雄才伟略,堪成一代君王英明领袖。而对于先生鲁迅,我却拥有的是另外的感情。更多的是为他的清傲,他的文风,他的愤世,他的不为权势,和他的思想的深刻所打动。这也是我内心深处的私语。君不必担心,现在的我早已经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沉在心的海底。生活如同流动着的水,是不可能没有漂流物的。诸葛亮和***堪成从古至今儒人雅士的典范了,鞠躬尽瘁的词就好像是为他们两位量心定造的。

    另,在君上次的信里言及青春是什么。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深思这个问题,只是觉得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还没有来得及品味青春,青春就轻松的愉快的过去了。印在脑海里的青春的痕迹随时都可以组成美丽的画面放映在梦中或者春天的遐想里。“春梦了无痕”的诗句,我想正能说明此种心里。“拿得起,放不下”这是青春留给人一辈子的享用。

    “只记得来回十几里穿梭的快感”。我觉得其实一个句子的造就,如同一个明星的出炉,有了机会,有了感觉,也是一刹那间的成就。经典的文学作品,经典的语句我想大概都有它产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当然,文字功底是非常重要的。张爱玲确实是一代才女,虽然她的作品多忧郁,但是我还是比较欣赏她的文字,她的许多的比喻让人望尘莫及。我不敢奢望能学习她的创造语言的能力,而在她的语言运用里我努力找寻产生这种经典语言的背景和那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这是我读名著的感悟。也是我喜欢读名著的原因。可是我永远记不住也背不下名著里的原句子,只恨自己笨拙了。

    好了,罗罗嗦嗦这么多。昨晚夜班,眼睛已经有些意见了,看来我得暂时把君放在一边,安抚心灵深处的瞌睡虫子了。

    致

    礼!

    2006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