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006 纵横家张仪 下

006 纵横家张仪 下

    答案揭晓这一年,是公元前311年。

    秦惠王让张仪派人前往楚国,通知楚怀王,用秦国武关以外的地方换楚国的黔中之地。

    这种霸王硬上弓的交易,谁赚?谁赔?不言而喻。

    楚怀王想秦国之所以为所欲为,都是张仪在作祟,于是让来使回复如下:

    “武关那不毛之地,拿来何用?且叫张仪来楚国做人质,黔中之地,楚国双手奉上。如若不然,先让秦军踏平了楚国,踏平了孤,再来拿黔中之地吧!”

    邯郸精神病医院的医生听到此话,估计不少人猜想,我会不会成为楚怀王的主治医生。

    张仪听说此事,欣然请命前往。

    秦惠王自然不允,怕张仪不测,说了一番肺腑之言,听似字字戳心。

    张仪自然不能不去,于是苦口婆心,演足了戏,秦王才勉强答应,虽然都是演戏,也都知道彼此在演戏,但又不能不演,戏演得恰到好处,好一出君臣惺惺相惜的场面,让人看了不流几滴眼泪,都觉得尴尬。

    张仪当然知道楚王想他死,但楚王有软肋,楚王最大的软肋就是郑袖,男人征服了天下,女人征服了男人,这是亘古不变的名言。

    不过有时候,男人征服女人,比女人征服男人还要容易。

    果然,靳尚征服郑袖,只用了一些金银首饰和胭脂水粉,再加上一番发自肺腑的话,就触动了郑袖。

    “大王想要处死张仪,但张仪是秦王亲臣,听说秦王想用上庸六县和秦国美女换回张仪!大王爱土地,最后的结果,多半是张仪被换回去,秦国美女被宠爱,你被冷落!”

    郑袖一听,这还了得?难免大王不会嫌我年老色衰。

    她绝对不能让这种结果发生,于是三番五次对楚怀王哭诉。

    “大王你要杀张仪,不如先把我们母子杀了,或者送到江南,让我和你的儿子,将来不被秦人所杀!”

    楚怀王经不起长头发的唆使,不几天就免了张仪死罪,并以礼相待。

    靳尚所说的上庸六县和秦国美女,自然是无稽之谈,全是钱之使然,和张仪的鬼话。

    这样一来,张仪、靳尚和郑袖都成了赢家,这不是双赢,简直就是“三嬴”。

    征服来,征服去,最终征服男人的,还是男人。

    张仪被放走后,直奔韩国。

    张仪和韩王的对话,就直接多了,苦口婆心,字字珠玑,不失关心,也不失提醒,

    有时候,关心和威胁,往往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韩王感动得三叩九拜。

    这么好的说客哪里找?那就合力戮楚吧!

    上司给下属的犒劳,总不能只是口头表扬,表彰和封赏,很多时候是少不了的。大不了,后面又拿回来就是了,反正就是一句话的事。

    于是,秦王先是给张仪割地封爵,然后又是各种香车美女。

    不几日,张仪又接到了新任务,向东游说齐王。

    张仪说秦楚已经联姻,韩国献了宜阳,魏国献出河外,赵国割让河间,此时是齐国最后的机会,再不攀附秦国,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齐王怎么会不想做俊杰呢?做梦都在想。

    齐王被说服后,张仪又向西,继续套路赵国。

    “赵王你真不简单呐!一马当先,联合各国抗秦,让我大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函谷关)。大王你真是身在邯郸,名震咸阳呐!托大王的福,让秦国养精蓄锐这么多年,巴蜀,汉中不费吹灰之力,就被划入我大秦版图。”

    “只可惜!咸阳人民对大王的仇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秦国的敢死队,不久就会兵临邯郸城下,现在看来和秦国结盟是个机会。”

    张仪的话不无道理,从某种逻辑上说,那可是金玉良言,是关心,也是提醒。

    和张仪聊聊天,就能和虎狼大秦,结为兄弟友邦,又不用签卖身契,赵王当然不会错失良机。

    关键是人家秦国个子大,就像今天的M国,对那些小国家而言,还是听话点好,一不小心揍成第二个伊拉克或者阿富汗就不妙了。

    张仪接下来,然后北上燕国。

    对付燕国这种微型对手,直接威胁就得了,不怕他不答应。

    燕王很爽快就俯首称臣,爽快程度,一点也不比酒鬼举杯,一饮而尽逊色,义薄云天,让人拍手叫绝,一口气就送给秦国五个城池作为见面礼。

    张仪带着燕王献给秦国的礼单,一路狂奔,他想给远在咸阳的秦惠王一个惊喜。

    由于没有手机,打不了电话,发不了微信。秦惠王不知道张仪有好消息告诉他,张仪还不到咸阳,就先驾崩了。

    再多的土地和城池,也无法令秦惠王起死回生,张仪只能把这个好消息,报告了新继位的武王。

    武王似乎对六国的大礼不感冒,也有可能是刚刚即位,还没能从沉浸在喜悦的悲伤中,挣脱出来。只是口头表扬了几句,然后冷冷地说了句。

    “老人家,你辛苦了!先去歇着吧!”

    这种软钉子,张仪自然不喜欢,但只能憋着,人家是秦王,别说是口气,就是一泡尿,也得憋回去。

    也不知是谁说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反正这是从人类发展史上,总结出来的定律。

    喜欢老臣的新君,本来就和喜欢新君的老臣一样稀少,更何况还是功高盖主的谋臣,君臣不合,只是迟早的事。

    兄弟不合,外人欺,君臣不合,也不会有好事。

    虽然,六国在听说张仪和秦王不合后,纷纷放弃承诺,倒戈于秦。但是张仪一番敲打恐吓,还是让秦国得到了不少好处,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不多久,张仪游走魏国,将毕生心得传授与孙子张继祖。

    张仪死后,张继祖父子既怕六国加害,又恐秦武王不容,隐姓埋名游走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