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020 吕不韦落马

020 吕不韦落马

    秦始皇嬴政同志一上台,就表现出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他很快就用实际行动告诉他干爹(仲父)吕不韦,我忍你已经很久了,只是碍于没有亲政。

    亲政大戏剧终一年后(公元前237年10月),副导演丞相吕不韦由于配合导演不力,身为主演,又不按导演(秦王嬴政)指示出牌,被主演嬴政解聘,开除政籍。

    后来的一段时间,杀不杀吕不韦?成了困扰嬴政的心头疑虑!一时间,大臣们谁也不知道吕不韦项上的那颗人头,什么时候会被秦王嬴政没收?就连嬴政自己也不知道。

    嬴政最终懒得“没收”吕不韦那颗,已经不值钱的人头,说是怕脏了自己的手。实际上是看在吕不韦对先王(秦庄襄王)有功的份上,更怕后世史吏不留情。

    嬴政要让吕不韦自生自灭,圣旨只有一句话。

    “走吧!去你的封地,河南,不要再回咸阳!”

    吕不韦的落马,当然不只是导演不力的问题,对权力过于贪婪和留恋,又把嫪毐当做寺人(太监)送给赵姬,才是他玩火自焚,必须下课主要原因。

    导演赵姬太后的情况,也不比老情人吕不韦好多少!因本次执导,几乎得罪了整个剧组,被剧组开除,永不录用。

    旨意:终身监禁,永不得见寡人,求情者死!

    赵姬终究没有死,为她求情的大臣却死了27个。

    救了赵姬的不是她的儿子嬴政,而是舆论,为了避免后世史书出现“秦王弑母”的字眼,嬴政没有将赵姬送上大秦的断头台。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的发明者,被打脸的记录又多了一次。

    这不要命的大臣有27个,他们大多都是吕不韦的门生,他们以为太后赵姬回朝,吕氏一族仍可以继续步步高升,所以他们极力死柬。其中也不乏太后赵姬的门生,大树倒了,哪里还有乘凉的地方,所以他们要“据理力争”!

    “请大王迎回太后!”

    他们最终功德圆满,把忠心给了主子,把人头给了嬴政。

    他们忘记了一个道理,烂人终究是烂人,烂了就好不了。

    后来又来了一个不知死活大臣,嬴政在刽子手动手前,改变了主意,第28个不知死活,最终没有英勇就义。

    嬴政反而改变主意,把母后赵姬接回咸阳,以示孝道。

    这个不怕死的大臣叫矛焦,齐国人,他之所以不死,还成功说服嬴政,关键在于他是私下汇报,他知道跟领导打交道一定要讲究方式,特别是一把手。

    热闹惯了的吕不韦,终究没有闲住,和那些诸侯国的宾客使者藕断丝连,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

    这事如果嬴政不知道,那他就不是嬴政了。吕不韦的不安分给嬴政提了个醒。

    “攘外必先安内!”

    嬴政亲自给他曾经的干爹写了。

    “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跟寡人有什么血缘关系?敢做我的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吧!“

    这封信给了吕不韦极大的打击,此处不留爷,哪有留爷处?

    蜀地的路,千里迢迢!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郁郁寡欢的吕不韦,给自己调制了一杯含有剧毒的美酒,以饮鸩止渴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曾经光辉而又灿烂的一生。

    这一年是公元前235年。

    他最终还是给了后人一些东西,《吕氏春秋》。

    吕不韦直到闭上眼睛那一刻,才领悟到一个道理:永远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太后会老,小皇帝会长大。铁打的皇宫,流水的君王,忠于人民才是硬道理!

    一切为时已晚!

    一代名相,权臣,政治家,阴谋家,战国著名企业家吕不韦,就这样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不得不说,他是成功的,只是没有成功到最后,不是他实力不济,而是运气不好,遇到了嬴政,遇到了李斯,他的对手皆是顶级高手。

    这样的巅峰对决,决定了前浪不得不晒外沙滩上。

    吕不韦输了,但历史依然应该为他鼓掌,历史必须承认他为大秦文明作出的贡献。

    历史记住了吗?记住了!吕不韦虽败犹荣!

    最后再说说被接回咸阳苟且偷生的赵姬,她足足活了十年,直到公元前228年,才带着一棺材绿帽子,可怜巴巴地去了骊山陵墓,和秦庄襄王开始了真正的天长地久。

    秦庄襄王有何感想?不得而知!

    一代艳后,千古一帝的母亲,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太后——赵姬,居然以姓名不详的方式留于史书,不免让人感叹。

    历史可能会遗漏真相,但永远不会掩盖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