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023 李牧陨落

023 李牧陨落

    公元前233年,屡建战功的樊於期率军再次攻赵,这位盛气凌人的将军认为赵国武安君李牧,也不过是浪得虚名之辈。

    樊於期决心将这不世之功收入囊中,回到咸阳比肩上将军王翦,甚至要成为战国五大名将。

    樊於期很快就被李牧一招制敌,几十万大军,被李牧诱敌深入,最终全军覆没,粮草辎重尽被李牧缴获。

    按理诱敌深入是军事上司空见惯的伎俩,樊於期应该看得出来,只是李牧演得太逼真了。

    这不是一般的失败,这是秦国几年的心血,这一败,秦国攻赵失利,再次攻赵最起码又得推迟两年。

    等待樊於期的只有一个字——“死”。

    万死难辞其咎的樊於期决心叛逃,名将当不成,成了丧家之犬。由于樊於期的叛逃,其族人被灭。樊於期和嬴政这对君臣成了宿敌。

    不是冤家不聚头!

    王翦与李牧再次交锋的时候,与上一次交锋已经过去了7年的时间,这一年是公元前229年。

    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大将内史腾率军灭韩,韩国的抵抗,在强大的秦军面前不值一提,就像阿富汗被某国欺辱一样,一切就在弹指之间。

    赵国之所以能以“二战波兰”的速度灭亡,韩国水工郑国和他的郑国渠功不可没。

    灭韩如此之快,让嬴政同志有些得意忘形,内史腾的凯旋之师还没回到咸阳,嬴政已经把消灭赵国,挥师邯郸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相比王翦浩浩荡荡开拔而来的秦军,赵国的军队不免有些相形见绌,小巫见大。

    李牧还是当年的李牧,王翦已不是当年的王翦,面对盛气凌人,远道而来的王翦,李牧依旧当仁不让,没有给王翦半点机会。

    一年下来,王翦的大军仍然啃不动邯郸,王翦明白了一个道理,李牧不死,我王翦注定是千年老二。就好比詹姆斯不退役,杜兰特就无法成为“NBA”第一人。

    不可强攻,那就智取吧!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我王翦弄不死李牧,自然有可以弄死他的人!

    王翦很快就筹到了一大买李牧人头的钱。

    邯郸人贪财,不是一个传说,还是嬴政祖父执政的时候,吕不韦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种说法的确切性。

    要不然嬴异人也回不了咸阳,嬴政也做不了秦王,甚至根本就不会有嬴政这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

    如果这样分析的话,嬴政得感谢邯郸这帮贪得无厌的娘舅,是他们成就了嬴政,成就了大秦。

    解铃还须系铃人,收拾李牧的还得是赵国人。

    这个人就是赵国的丞相郭开,他是名副其实的灭掉赵国的第一功臣,只是史书没有记载,也不可能会记载。

    这个论点是有足够的论据的:

    其一,郭开的无能奸佞,把赵国搞得一团糟。

    其二,郭开收了王翦的钱,散布了李牧谋反的谣言。

    王翦的这笔钱没有白花,他成功地离间了赵王迁和李牧。

    赵王迁很快就派人悄悄把李牧捆来,没收了李牧那颗赵国赖以苟延残喘的人头。李牧死得并不孤单,还有他的副将司马尚,也跟他一起被处以极刑。

    王翦几十万大军都不能伤之分毫的李牧,之所以轻而易举就被拿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没有造反。

    赵王迁没有辜负他爹赵王偃和她妈赵娼后的基因,将祸国殃民的功夫,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赵国丞相郭开和赵王迁杀死李牧,帮助王翦的大军扫清了道路。

    取代李牧和司马尚的是赵国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

    两人用自己的真实水平和献血,给历史定义可一个答案,名将不是随便叫的。李牧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代替的。

    两人不久就把赵国名城邯郸,亲手送给了秦国,给李牧同志送上了“战国四大名将”这项无上殊荣。

    此时已经是公元前228年。

    东躲西藏的赵王迁以被迫献出赵国的地图降秦,给他的大赵帝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自己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亡国之君。

    蔺相如当年视死如归,拼死要“完璧归赵”的和氏璧,落入嬴政手中。

    蔺相如泉下有知,作何感想?不得而知!感慨万千是免不了的!

    话说嬴政一统天下后,称始皇帝。命李斯于和氏璧上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又让咸阳玉工王孙寿将璧磨平,雕琢为玺。这便是后来的传国玺(这是后话)。

    言归正传,公子嘉没有被俘,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今河北尉县),自立为王,打着“代王”的旗号,以秦国通缉犯的名义,继续“反秦复赵”。

    至此,仅仅三年的时间,嬴政一统六国的宏愿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