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041 焚书坑儒 上

041 焚书坑儒 上

    公元前213年,匈奴已被蒙恬的三十万大军驱逐离开阴山,北窜漠北。百越已被征服,并设置了南海君。

    秦始皇嬴政和他的大臣们,只知道匈奴这伙魑嵬魍魉,已经被蒙恬赶到草原深处。却不知道这一群夏朝叫做粥晕,殷商称之为鬼方,西周时叫猃狁,春秋战国称为戎,狄的野人军团,已经在中原各国的熏陶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化。

    蒙恬的驱逐,虽然迁移了匈奴,但也让匈奴得到了空前的团结!他们一直逃到了“头曼城”(今巴盟乌拉河以北)。

    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以“头曼城”为中心的北方民族的国家政权——匈奴帝国。

    这一座城池之所以叫头曼城,因为此刻领导匈奴的正是一个叫头曼的家伙。秦始皇嬴政同志担心的匈奴帝国终于诞生了,头曼就是第一任单于。单于这个寓意为驰骋天下的称呼,着实比秦始皇的称号更加霸气。

    这一切不为秦始皇和李斯所知,他们认为外患已消灭,到该安内的时候了。

    泰山封禅的那伙博士生给嬴政同志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这样一来,嬴政同志最大的眼中钉不再是外国佬,而是自己治理下的那伙文人。

    嬴政同志觉得一眼望不到头的大秦版图实在太大了,他要想办法治理好这块版图,让这块活地图成为一块蒸蒸日上的死地图。

    嬴政同志为了治理好几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决心将郡县制一竿子戳到底。

    为了让郡县制更加科学合理,嬴政让太监们在咸阳宫精心摆设了酒宴,他要在这里把酒言欢,搞个问卷调查。

    对大臣们来说,这无疑是一节马屁课。

    嬴政同志和李斯同志已经为他们搞好了情景导入和活动创设,他们只要跟着活动流程,搞好歌功颂德的小组探究。

    在这节课上表现最好的两位同学是博士仆射和周青,这两位大臣上课就高声欢呼,称颂秦始皇的武威盛德,其他同学只管跟着鼓掌起哄,把课堂搞得其乐融融。

    只要不是尖子班,就肯定有不开窍的后进生。

    这一次充当书呆子的是博士淳于越,嬴政同志正听得兴高采烈,兴致勃勃的时候,他突然站了起来,影响了课堂气氛。

    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句话似乎就是专门为淳于越创造的。

    这个连小组长都选不上的家伙,居然当着班主任嬴政,班长(右丞相)、学习委员(左丞相)李斯、体育委员王贲等满朝文武的面,教训起仆射和周青。

    “你们俩胡说什么?殷商和周朝统治一千多年,分封的子弟和功臣,哪一个不是君父的左膀右臂?你俩这样厚颜无耻拍马屁,歌颂郡县制。你俩可知道陛下虽然一统天下,但座下弟子都是平民百姓,一旦出现了田常、六卿夺权篡位的祸患,在朝中又没有强有力的辅佐之臣,靠谁来相救呢?光靠你俩拍马屁行吗?办事不学习古代长期统治的朝代经验,简直是闻所未闻!”

    淳于越骂完两位同学还不尽兴,还要继续批评班主任,大体意思是你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有自知之明,他们俩不过是为了取悦你,想当更大的班干部,其他同学见你这么糊涂,都不敢说你,因为你是老师,你应该惩罚仆射和周青,让他俩去扫地、喂马或者充军修长城去。

    淳于越的问题难住了嬴政,他灵机一动,决定把这一棘手的问题交给李斯处理。李斯当然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废弃分封制和推行郡县制,就是他提出来的。

    于是两个斯文儒雅的文人在朝会上开始剑拔弩张辩论,李斯寸步不让,职责淳于越以古非今,妄议朝政。

    淳于越的不知趣,让嬴政大为不悦,宴会不欢而散。

    是夜,李斯悄悄拜见了始皇嬴政。

    第二天一上朝,李斯就上书始皇嬴政,奏折大体意思不外乎过去诸侯纷争,适合高官厚禄招揽天下名士,如今天下已定,朝廷当考虑出台法律,治理国家。让天下人各安其命,农民致力于耕作;读书人学习法令。

    “现如今的读书人不知道努力读书,只知道借用古制妄议朝政,蛊惑、扰乱民众,无端抨击现行制度。这些人入朝时口是心非,一出朝就街谈巷议,标新立异显示自己的高明,煽动、又到百姓攻击国家法令,这些现象若不禁止,君主权力就会下降,只有让这些人不说话,才对国家有利。”

    李斯的意思很明确,让人少讲话,除了官府规定的可以藏书,其他私藏《诗》、《书》等诸子百家者必须把书上交,国家统一销毁。

    为了不让人说话,荀子的这位高徒李斯作了严格的规定:

    一、私下议论《诗》、《书》者处死;

    二、借古非今者诛九族;

    三、挟书令颁布三十天后,仍不将私自藏书上交烧毁的,判处黥刑(刺字),并发配长城劳役。

    嬴政同志拿过来一看,欣然同意,这正是他想做,却又想不出的损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