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126 完美皇帝

126 完美皇帝

    史书上都说,刘恒是史上最“好命”的王爷,从天上掉下来的皇帝,居然让他捡到了!

    事实证明,对于当皇帝,刘恒不仅有天赋,也有准备。八岁就当代王的刘恒,在代地得到了很好的实习。

    刘恒深知,军权就是最大的权,处理不好军权,自己最多是个短命皇帝。

    于是,他即位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大赦天下,封赏功臣,而是整合皇权,掌握军队,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卫将军,接管南北两大军区(原来吕禄统管的北军和吕产统管南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京城防务,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绝对安全,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才下诏大赦天下。

    为了保证权力的平稳过渡,刘恒依靠朝中老臣,右丞相还是陈平,周勃还是太尉,灌婴仍然是上将军,三大权力虽然一成不变。

    关键的关键是,军权却已经大部分不在上将军灌婴手上。

    刘恒一系列轻车熟路的操作,很快就让意识到文帝要洗牌的嗅觉。

    鉴于伴君如伴虎的压力,公元前179年,10月,陈平向汉文帝刘恒提交了辞呈,提议让周勃当右丞相。

    他的理由是,楚汉之争功劳比周勃大,而诛吕行动中,却没有周勃的功劳大。

    汉文帝对陈平的提议没有意见,但没有同意让陈平退休,而是让太尉周勃做了右丞相,陈平调整为左丞相,辅佐周勃,原上将军灌婴为太尉。

    新的中央领导小组一敲定,军权,从此名正言顺的,稳稳当当地轮到了汉文帝手里。

    当然,刘恒没有辜负大臣们的一番心意,权力得到正常运转后,就第一时间给被吕雉弄死的兄弟们,进行了平反。然后再给拥护自己的功臣和还活着的兄弟侄儿,进行绩效大分配(分封)。

    随后,根据群臣的提议,刘启当了“太子”;窦氏做了皇后,薄姬做了太后,随新帝入朝的官员,有的官至列卿。

    至于诸侯,旧有的诸侯王一律保留(例如齐王刘襄等),为了分散诸侯势力,又立了一批新的诸侯。

    原赵幽王刘友之子刘遂——赵王(新封);

    原琅琊王刘泽——燕王(新封);

    刘遂之弟刘强——河间王(新封);

    原朱虚侯刘章——城阳王(因得知其在平吕过程中,准备拥立齐王刘襄为皇帝,所以受到打压,只提升级别,并未兑现封其为赵王的承诺);

    东牟侯刘兴居——济北王(因得知其在平吕过程中,准备拥立齐王刘襄为皇帝,所以受到打压,只提升级别,并未兑现封其为梁王的承诺);

    刘揖——梁王(梁王)

    皇子刘武——代王(新封),后为淮阳王,最后调到富饶的梁地做梁王;

    皇子刘参——太原王(新封),后为代王。

    文景之治的一切细节,皆能表明,刘恒并非是一个只会靠拉拢,巩固皇权的温柔皇帝,不动声色,打击重臣,同样是汉文帝刘恒的拿手好戏。

    第一个引火烧身的,就是拥立刘恒的头号功臣——右丞相周勃。

    这家伙,常年打仗,不像陈平张良,熟悉政治手段的威力,仗着拥立文帝有功,见文帝对他更加有礼,经常目送自己离去,时常不把新帝放在眼里。

    不多久,周勃和大臣们,就知道了刘恒不是一位简单的小皇帝。

    那一天,应该是周勃一辈子都忘不掉的耻辱,汉文帝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提了两个问题。

    1、全国一年有多少司法案件?

    2、全国一年“钱粮”收入是多少?

    面对新总经理的提问,周勃没有答非所问,而是汗流浃背,面露难色。

    于是!

    汉文帝改问左丞相陈平。

    陈平回答,这个不用我们操心,有专门的人!

    文帝:“谁?”

    陈平:“案件当问廷尉,钱粮收支,访问治粟内使!”

    汉文帝和陈平短短几句对他话,就让周勃有了自知之明,他仿佛从汉文帝的问题里,听出了另一层意思。

    “老家伙,不要倚老卖老,当丞相你不见得称职,让你干,不过是看看你的水平!好好干!先干出成绩来,再来跟我耀武扬威!”

    从此,朝堂上的汉文帝,变得越发严肃,再没给过周勃好脸色。

    周勃下属,一看不对劲,给他提了个醒。

    小心功高盖主,引火烧身。

    经过几夜的彻夜失眠,周勃写了一一纸辞呈(辞去右丞相)。

    汉文帝大笔一挥,“批了!”

    接下来的事情,得从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赵佗说起。即使不算项羽,中原已经换了八个皇帝,南越国的一把手,赵佗这位和秦始皇打过交道的老人家,却还活得好好的。

    工作局面打开后,刘恒第一时间就恢复了父亲刘邦同志,既定的“和辑汉越”政策,先是给赵佗祖先修了祖坟,又再次派遣陆贾出使南越,再次说服赵佗,臣服汉朝。

    陆贾同志不负众望,为汉朝统一大业,再立新功。当然,这个功劳,同样应该归功于我们伟大的一把手,刘恒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