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七十三章·修我戈矛

第七十三章·修我戈矛

    鲁定公十二年,秋,卫国、曹国边界。

    事情正如章恪谋划的那样,南子本来想出兵帮姬龄的,可考虑到姬龄从前并无统兵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南子一系的贵族大多反对南子出兵。

    所以南子并没有出兵,而作为补偿,姬龄获得了一千具铠甲和武器,辎重粮草也由南子派出心腹押送至军中,交由姬龄自行调度。

    有了武器铠甲,姬龄完全可以武装一千士兵,可姬龄现在只有三百士兵,所以这剩下的甲具武器,姬龄悄悄扣留了。

    虽说姬龄不想这样,但他已经将游村进三分之一的劳力抽出来,如今还不得想办法止一下损。

    对外则是宣称发兵一千讨伐曹国。

    姬龄又召集姬铎、刺、苍等人来他住处商谈。

    他对二人道:“如今粮草已到,武器甲胄也已经齐备,是时候抓紧对士卒们的训练了!”

    经过上次卫宜威胁姬龄要发兵讨伐以后,姬龄便提高了警惕,已经悄悄地在训练军队,并制定了新军法,让而新军法也已经交给防卫队,所以先跟着姬铎学习。

    如今除这八人稍微懂点军法以外,其他人皆是一脸茫然。

    不过不要紧,只身姬铎、刺、勇等人熟悉能执行军令即可。

    对于大字不识的普通士卒,自然是不可能将姬龄颁布的十大军法禁令一一背下的。

    而姬龄的主要目的,也是以伍统兵的策略。

    也就是效法战国秦军,每五人编为一伍,并认命一名伍长,十伍为一屯,并且选一人为屯长。

    由于人数教少,所以姬龄只任命了三个屯长,由勇等三人暂时担任,其余伍长皆由士兵之间比武选出。

    而器义,因为他学习军法最好,所以军司马,也就是执法官由他出任。

    军司马的任务也很简单,除了在日常训练之外,还敦促各伍伍长学习普及军法。

    不能掌握军法者,就可以脱下军吏的甲衣,滚做普通兵卒去了,于是这些天来,到处可见同样是文盲的军司马和伍长们苦背禁令。

    而普通兵卒,就得靠军吏的腥来收拾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既然脑子记不住,那就用身体去记住!

    抽得你腥上是菽豆般的伤痕,还记不住?

    在有了这个基础,练兵和军事改革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现如今,游村的经济基础已经初步打好,而秋收又也刚刚过去,所以至从秋收以后,姬龄便已经早已下过令,每一个成年男子,都在防卫队接受军训二十天,也正是因为姬龄这个英明的决定,使得姬龄只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征发组织了三百士兵。

    一部分士卒们初步脱产,不用再去开挖各里沟渠和肥田,虽然大多人起初都快乐的,可当面临姬铎残酷的训练以后,他们才知道原来挖沟渠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作为军人出身的姬铎,就没有不爱练兵的,所以在接到姬龄请求训练士卒以后,明每天姬铎都精神抖擞的去训练这帮粗人。

    当然,章恪对此也是十分赞同:“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应如此,一切都听龄君吩咐!”

    姬龄没有经验战争,也没有统兵的才能,所以他将自己,这三百人的统领权全部交由姬铎调度。

    姬龄还在学习,从每日粮草调度,到部队的训练、以及军队制度、兵种划分、军令发布、作战任务安排、在到如何行军以及判断战争形势,这些他都要从零开始慢慢学起。

    作战不是市井私斗,而是集体的力量的发挥。

    首先,必须用金鼓和旗帜来指挥,这是为了使军的行动整齐划一。

    军吏必须明确告诉兵卒应该怎样操练,并且要反复申明讲解清楚,训练他们根据各种金鼓旗帜的信号而行动,违令者,按照十禁八令,严惩不怠!

    凡战之道,等道义,立卒伍,定行列,正纵横,察名实;教战之法,乡里相比,什伍相保。

    这两点,众人已经不用训练了,经过半年的集体劳作对,已经把整个游村的人都捏合成了一个整体。

    作为新上任司马,在请教过姬铎如何做好一名司马以后,器义也是尽职尽责,而且还能叫出自己所属的每一个兵卒的名字,以及其性情,胆还是胆小了点,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一切就绪后,打谷场上,姬龄亲自持槌击鼓。

    咚咚咚!一鼓响,兵卒们整理兵器,戈矛剑盾在手,弓矢下肩;

    二鼓响,练习列阵,众人迅速按两编队,组成了一个御敌的横阵;

    三鼓响,整装待发,前排变后排,迅速转变为行军的长阵。

    然后姬龄朝着身边掌旗帜的姬铎举起旗帜,旗帜向东则卒伍朝东,向西则卒伍朝西,落旗则坐,举旗则起。

    铮铮有声的鸣金则是代表撤退,散阵时还必须保持队列的整齐。

    第七禁令中的第一条规定:军令统一,凡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一律鞭二十、仗十,罚劳监七日,若再犯者,鞭四十、仗二十,罚劳监十四日,三犯则斩,传首全军,贬族为奴。

    为体现军法并非一味从严,还有人性化,他设置了三个不同的轻重等级。

    如果因为记不住而踏错了步,转错了方向,自然是比较轻的罚鞭刑、杖责、监禁、服劳役。

    而三番五次屡教不改,还故意扰乱队列次序的,就可以拉下去斩了。

    所幸,在军中,由于所有人都是新兵蛋子,而且经过军司马器义的警告,任何人都知道如果在战场出错了,那不仅会丢了性命,而且还会连累别人,最后全军覆没。

    所以还没有人敢犯二次以上。

    齐太公尚曾言,教战之法,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千人、万人。渐至三军之众。

    所以,虽然眼前只有三百多兵卒,可未来,也许就能教成两万大军!

    此外,还要练习操作兵器,熟悉战斗技巧。

    西周春秋之时,军队出征,凡甲胄、弓矢、戈矛,很大程度上是由士兵自备并加以磨砺的。

    正如第一代鲁侯伯禽征伐淮夷时的所:“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

    姬铎自从领统军之权,他就变得极其严厉,哪怕姬龄也不得不服从姬铎的指挥,作自己作为领主,制定军法、关心士兵的事。

    按姬铎的说法则是:“为将需严,不可无威。”

    但在姬龄看来,这因为他想要树立军权的绝对权威性,使得军队更加高效,以此来保证每一条军令和作战任务都得到指挥。

    因为在这三百人眼里,他们还是刚刚放下锄头不久的农民,对自己的“士兵”的身份还转换过来。

    虽然姬龄已经让山、勇等已经对这三百进行军训过了,可在姬铎看来,这不过是小孩子的玩耍一般。

    姬铎接过军权,第一件事情便是教会所有人,什么叫军令如山。

    哪怕作为领主的姬龄也被吓住了。

    在某次集训时,因为队伍中有人故意捣乱,结果姬铎不由分说拉了出来,当着众人的面,鞭子抽了二十鞭。

    并再一再强调,若在违反军令者,下一次,便是杀头。

    果然,经历过此次事件以后,无人在敢把军法禁令当空话了。

    铁血残酷无情姬铎,还是姬龄第一见,当然也没有敢轻易尝试替他人求情,因为姬龄知道治军要严,哪怕军令是错的,可一但下令冲锋,你便要冒死冲锋。

    要想控制一个军队,并且达到指挥如臂,那么严格无情的军法是一方面,还有就以勇为先,所以为了激励士气还给每一个人许诺,凡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或是有立功表现,可提前转正为正式居民,并授予军功,奖赏土地。

    果然在土地和福利的诱惑下,人人皆胆子变得大了许多。

    而姬铎也顺利将这三百人训练的有模有样的,至少从外面看起不在像是一群乌合之众了。

    不过,按照姬铎的要求,这些还完全没有达到一个合格的士兵的模样,只有经历过战场厮杀,活下来的人,才能真正称为士兵。

    姬铎和姬龄本还打算在训练一阵的,可是国君又命人才催促姬龄出征,无奈之下,只好按照春秋军礼举行了一场誓师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