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一百二十七章·落幕

第一百二十七章·落幕

    也不知周公旦为何会下这样的规矩,不过对于周公旦,卫灵公也很是尊重周公旦。

    试问在当今诸侯之中,九十步,三箭皆中,据卫灵公所知,就算是卫宫甲虎贲里,能做到的都没有几个人。

    年轻一辈里,恐怕也只要那位神射手养由基,能达周公旦规定的要求,也只有卫嘉可以相媲美。

    而历代卫伯,除了始祖卫康叔以外,都不以射艺著称,到了他的曾祖父卫殇公时,更加不堪了。

    至今在卫国市井中,一直暗暗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晋平公在林苑中射鹌鹑,瞄了半天才放箭,居然还没有射死那呆鸟儿,他派身边的竖人襄去捕捉,也没捉到。平公大怒,就迁怒于竖襄,把他拘禁起来,准备杀掉。

    晋国大夫叔向听后,就连夜去见晋平公,进谏道:“从前我们先君康叔在徒林射犀牛,一箭就贯体而死,用它的皮革做成一副大铠甲,献予成王,所以才被封于晋国。”

    祖先的荣耀,晋平公自然知道了。

    叔向继续道:“现在国君您继承了的君位,射一只鹌鹑都没有射死,派人去捉也没有捉到,这是晋国的耻辱啊。君主一定要赶快杀掉这个目击者,不要让这件事传到别处去。”

    平公脸上露出羞愧的神色,于是便赦免了竖襄。

    但自此卫灵公进入老年以来,每逢大射之礼,都有一种脸上无光的感觉,都要承受一回晋平公当年的尴尬。

    卫灵公曾也暗暗向自己的太史抱怨过,这规矩就不能改改么?

    不过相比于晋国的笑话,卫灵公自登基以来,便重振了卫国武风。

    但太史的回答,却让卫灵公彻底息了改制的想法。

    “倘若先祖规定的仪礼和制度可以随意更改,那国君您的这个位置,是不是也可以被臣子们随意取代?”

    卫灵毫无察觉地叹了口气,便显然接受了太史的谏言,所以,哪怕他再抱怨,也得将这个传统执行下去。

    当年齐桓公九合天下,一匡诸侯,何等的威风。

    可在周天子卿士主持的“侯伯”册命仪式上,还不是得诚惶诚恐地下拜稽首,自称“白”。

    自周王室动迁以来,天下大乱,卫国的昔日的强盛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好在自卫灵公一改卫国颓势,现在隐约有重复郑国之势。

    但自从卫灵公年老体衰,心力憔悴,对于振兴卫国也没有从前那般有力。

    如今的卫灵公,只能指望着传统能延续在,只有那样,他国君的位置继续做下去。

    所以,他不能当那个带头破坏礼制的人,甚至还得用行动去维护。

    他面色庄重,在有司的服侍下穿上皮制臂衣,拿着弓,在弓把外夹持四枝箭,箭头在弓把中部位置。

    套上铜扳指,右手大拇指钩弦,挎弓走到了射箭站立的地方。

    卫国士卿大夫子弟已经出列,分四耦站于国君身后,态度恭敬,默默注视着国君犹如夕阳般的身子。

    但谁又知道,他背后的青年才俊们心里在想什么?

    卫灵公一副不能开得硬弓的样子,在左右的搀扶下缓缓起身,抓起硬弓搭箭,开弓拉至半月,手臂微微颤抖,深吸一口气,卫灵公猛得将弓弦拉满。

    姬龄觉得,眼前这个老迈的国君虽然极力在众人面前,拉开这张硬弓,只拍接下来一个不小心,只怕会拉伤自己的老腰吧!

    见此情形,想起南子在之前所嘱咐的事情,以及子贡在今晨会面时,对他起过,卫灵公是一位极好颜面之人。

    姬龄心里不由得闪过了一个念头。

    “嗖”的一声,箭矢飞了出去,岁没有射中靶心,但还是射在了靶子上,只听咔的一声。

    果然,和姬龄猜想的一样。

    卫灵公的第一箭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卫灵公脸色苍白,对着众人笑道:“寡人已经老了,你们都是我卫国未来,自当比寡人强,寡人就不多言了,开始吧……”

    卫灵公射的很烂,但无人胆敢嘲笑,四周一片寂静。

    卫威、乐基等人,以及在场诸卿大夫子弟,所有人都眼观鼻鼻观心,仿佛都没看到一样。

    卫灵公暗暗捏紧了拳头,咬牙吃痛,他感觉,自己腰已经受伤了,但出于维护自己作为国君的颜面,他不敢将自己受伤的事情暴露出来。

    卫灵公面色依然保持着雍容和淡然,却令下将军卫威继续主持比赛,而自己要去换一件衣服。

    泮宫举行大射仪,其外围道路戒严,站满了卫宫的虎贲宫甲,除了各卿大夫的御戎外,不得有闲杂人等进入。

    于是乎,姬龄带在身边的子贡、姬铎和随从,就等同于被放了假。

    姬龄本想带子贡前去,可子贡以未得君命不敢前行拒绝了。

    于是子贡带着姬铎在朝歌市井里逛逛,见识见识卫国的风土人情。

    他对处事稳重的子贡,还是相当放心的。

    随着子贡带着姬铎在卫都闲逛之时,泮宫靶场中,大射仪也已经接近尾声。

    在国君试射完毕后,就轮到八位卿大夫子弟了。

    射礼,分为“三番射”,第一番是习射,不管射中与否,都不计成绩。

    四耦的八名射手分别登堂射击,按照司射乐基的要求,在射位站好,目光盯住靶心,等待司射的命令。

    司射在堂下命令道:“无射获,无猎获!”

    这意思是,不许射伤报靶者!不许惊吓报靶者!

    这一番话,顿时让姬龄想起前世时,那个“学箭三年中鼓吏”的笑话,配合方才国君射第一箭时的光景,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

    而在习射时,他发现卫仰果然的没错,蒯聩的射术水平,实在只能用初学者来形容,姬龄用普通的梓木角弓,就能完胜。

    第二番射侧重于比赛,要根据射箭的成绩分出胜负。

    司射宣布:“不贯不释!”

    凡是没有射穿箭靶的,一律不计成绩!按照规矩,一耦中身份较高的上射,向司射行礼后先行射击,射出一箭后,再从腰间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然后由下射射。

    如此轮流更替,直到将各自的四支箭射完为止。

    报靶者扬声向堂上报告结果,如果射中箭靶,负责计算成绩的有司,就抽出一支算筹丢在地上。

    上射的筭筹丢在右边,下射的算筹丢在左边,如此这般,直到四耦部射毕。

    “三番射”和二番射的唯一区别,是要听着音乐的节奏施射。

    卫宫乐队奏响了庄重典雅的古乐,正是《诗经·召南》中的《驺虞》这一首,节拍演奏得均匀如一。

    射者根据“不鼓不释”的规则,跟随乐曲的节奏射箭。

    周朝的大小事情,无论是喜事丧事,都跟礼乐有关,凡宴、赛、会等皆音乐伴奏。

    射礼提倡“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反求诸己”。

    即射者要端正自己的姿势后才射箭,没有射中,不能埋怨胜过自己的人,而要反省自己。

    这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道德礼仪文化的较量,讲究谦和、礼让、庄重、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