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一百五十二章·道德胁迫公山

第一百五十二章·道德胁迫公山

    鲁定公十三年,秋。

    姬龄已经在齐国待的够久了,正当他准备离开齐国,却收到子贡来信,最终孔子还是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这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事件之一,作为历史系的学生,姬龄对孔子既尊重,又觉得他的学说,的确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根源之一。

    不过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孔子的学说却有利于国家、民族统一。

    只不过对于封建的思想却需要辨识剔除,或许姬龄可以借此儒家这只鸡生出自己的蛋。

    只不过要想混入儒家,往儒家里掺自己的东西,姬龄必须要在一个合适的时机,让一切都看着这么自然。

    姬龄回首过去,自己来到春秋已经有四年了,若按照自己的这个身体年纪来计算,自己也快要有十六岁了。

    依照周礼,姬龄已经到了束发的年纪,此时可以成婚了。

    只不过,姬龄心中一只有一个人,他始终无法放下,虽然他和心中的那个相隔千年,但是姬龄一直对她念念不忘。

    章恪、姬铎前段时间也来信,说是要为姬龄说媒,求娶一位淑女。

    可姬龄回信拒绝了,一则是因为自己身份低微,二来以现在的条件和时机,就算求得一位淑女,只怕会有碍事业的发展。

    束发之年啊!

    夏商周几千年更替,社会从氏族部落进阶到邦国、封建,工具从铜石并用进阶到铜铁并用。

    氏族、风俗、名物都有巨大的改变。但有一点却从未变化,那就是对年岁的重视。

    正所谓:“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

    尚齿,用后世人类学的名词来,就是“年龄阶梯制”,人的社会权力以年龄来决定,这种纯自然的因素延续了数千年,直到现代还深受影响。

    人们往往会信任老者的话,而觉得毛头酗不可靠,当职位相同时,必然是年龄长的人更尊。

    春秋时的人往往把人的一生划分为数个阶段,当某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时,他可以取得在社会上相应的地位、权利、声望。

    在孔门儒家心目中,贵族理想的一生应该是这样的:十岁叫做幼,学六艺;二十岁叫做弱,行冠成年;三十岁叫做壮,可以成家立室;四十岁叫做强,可以入仕;五十岁叫做艾,可以穿朝服为大夫;六十岁叫做耆年,不必再亲自视事,只用指使属下;七十岁叫做老,可以闲暇下来,给儿孙传授人生经验了。

    若是细细观察孔丘的前半生,姬龄会发现,他甚至是严格按照这种阶梯进展而活的。

    但姬龄中却也有疑惑,若要等到自己及冠时,不知自己是否能这般一无事成。

    正当姬龄在感叹时光飞逝时,山却来报,公山不狃与晏婴交谈甚欢,看来招揽公山不狃一事,不是很顺利。

    下一步,便是姬龄亲自上场,与齐国丞相晏婴交手的时候了。

    这一日,姬龄以祝贺公山不狃即将在齐国出仕为由,面见了公山不狃。

    “见过公山先生,恭喜公山先生即将遇得明主,龄在在祝先生事业有成,前途无限。”

    公山不狃眉眼带笑,说道:“那就多谢龄君吉言了。”

    宴席上,公山不狃一直春风满面,就连跟随他一起逃到齐国的叔孙辄,也认为自己会在齐国得到重用。

    席间,众人皆饮酒,只有姬龄虽然频频举杯,却没有饮酒,反而自己没落的坐在一旁。

    看着席间,欢快的众人,曼妙的齐国乐人,在展现自己。

    姬龄长长叹了一口气,众人见此很是疑惑,此时正在兴头上的叔孙辄则是饮多了酒,红着脸,指责姬龄道:“如此良辰美景,你叹气是什么意思?”

    姬龄装作一副歉意,连连抱歉道:“我并非有意的,如此盛会,又有美酒美人作陪,我岂能不高兴呢?”

    “竟然如此,你为何要扫了大家的兴致,左右,将他赶出去。”

    叔孙辄正在兴头上,却被姬龄泼了一盆冷水,岂能不耐怒,作势欲将姬龄赶出宴席。

    还是作为宴会主人的公山不狃出言制止道:“慢着,龄君是为我来贺喜的,纵使有些失礼,我身为主人,也不能将客人赶出去,还请大家勿怪,勿怪!”

    姬龄一脸真诚、感动,连连朝公山不狃行了一礼道:“我宴会上如此失礼,不曾想,公山先生竟然如此仁厚待我,哎……罢了罢了,近段时间,我常向公山先生请教学问,收获颇多,这是有恩于我,今天我便作一个恶人,也绝不教公山成为不义之徒。”

    闻言,叔孙辄大怒道:“放肆,今日是弗扰的大喜,你这狂徒为何在此出言相讥!”

    姬龄好似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又道:“哎……我也知,此时时机不对,可又恐真的将公山先生陷于不义之中,故此只好当此恶客了。”

    公山不狃只是脸色有些微微变化,在饮了一杯酒后,方才道:“龄君请言!”

    姬龄上前,朝公山不狃行了一礼,又朝众人行了一礼,便道:“公山先生可是答应了齐国邀请,准备在齐国出仕?”

    公山不狃没有说话,反而是叔孙辄道:“是又如何!”

    姬龄摇了摇头:“方才,我于席间也是才想起来的,齐国于鲁国同为东方大国,且又有天子授予的礼乐、征伐之权,如今齐国强而鲁国弱,况且日前鲁国又生出乱子,此时齐君招揽公山先生,只怕不是想得公山先生,而是想借先生之手,行灭鲁之事。

    且不说,之前夹谷会盟,就是明证,更有甚至齐国已经边境集结了大军,而先生若是在齐国出仕,齐君要求先生兴兵伐鲁,先生身为鲁人却帮敌国伐鲁,这不是陷先生于不义吗?

    再者,能在齐国出仕,齐君不为齐君谋,又为不忠,齐国若真的灭了鲁,恐怕史书会记载:公山率齐,灭鲁,此子弑母也~这是不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