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三百三十四章·宋卫互市

第三百三十四章·宋卫互市

    姬铎并未领兵回卫国,而是就地驻扎,等到有人来接管范氏封地。

    现在的范氏封地,已经被正式划入邯郸郡,加上长垣郡、中都郡、邯郸郡、河东郡,卫国一共有四郡,共一百一十三城。

    卫国的人口也从三十七万人,变成了四十二万人。

    在春秋时期拥有四十二万人口的卫国,虽然不比百万人口的齐国、晋国,也比不上古老的鲁国八十万人口。

    但在中原,卫国现有的人口却是陈蔡等小国的两倍之多,卫国正在向大国迈进。

    但随之而来便是该如何治理这些新附之地?卫国此后的又该如何应对晋、齐两国的反制。

    回到玄麟府的第一件事情,姬龄就上奏卫侯辄,此次作战的有功将士,像姬铎、子路、器义等先驱,冉求等后勤有功之臣。

    姬铎被晋爵上大夫,封卫定将军;

    子路牵制晋军有功,晋爵卫大夫,封禁卫将军,执掌卫宫禁卫;

    器义作战有功,奋勇当先,拙拔为下大夫;

    冉求、子贡、顾巫、胡沸等人封中大夫。

    姬龄上报的军功名单除了奴隶出身的器义和将士,其他人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卫侯辄这么做,一是考虑到一下子提拔这出身低贱的奴隶,会引起国人的非议;二是因为他们是姬龄一系的人,提拔这些人势必会壮大姬龄的实力;三则是因为朝廷大多官员都不赞成,把这些人充入朝堂。

    毕尽鄙夷贱人,能有机会为君上,为卫国效力,已是天大的恩赐,何敢奢望其他。

    卫侯辄不赏赐,姬龄加倍赏赐这些奴隶出身的卫军将士。

    孔丘在曾听闻卫侯辄的这些做法,不由对弟子们说道:“卫侯此举不智啊!且不论出身,单就为国厮杀,立下功勋,就该厚赏;贤明的君王不会因为出身而不重视忠诚、立功的臣子!”

    (子曰:卫侯不智,氓吏之辈,为国立功,当赏。贤惠明君,不以世述其功,忠君有功者,厚恤之。)

    姬龄回到玄麟府后,墨麒麟来报,有人趁着主上不在卫国,四处奔走,号召群臣罢黜新政,废止律法,驱逐主上。

    针对这些只敢在幕后的鼠辈,姬龄是不屑于出手的,不过警告他们是必须的,考虑到此时不当大规模清算。

    姬龄让墨麒麟拟定跳的最欢的人员名单,而是把这份名单交给大司徒子奄、监察司,由慢慢处理,慢慢调查,最好能查到他们不法之处,借由卫国律法去处置这些人。

    当然墨麒麟指挥影子,领了一个任务,他将亲自去处理一个最麻烦的人。

    姬龄自认为自己脾气还算很好,这么多年以来,他没有因为政见不合,而去暗杀某一个人。

    无论是以前的卫肴,还是卫国公族,他们都是死于自己的罪行。

    哪怕是因“僭越”获罪的大臣们,他们在行为上都是可以审查,而且也死于卫国律法。

    但孔圉实在太过分了,他为了一己之私,竟然暗中勾结晋国,泄露卫国机密,甚至是将卫国的粮草路线给了晋国。

    卖国叛国!这姬龄绝不能容忍的!

    因此姬龄动用墨麒麟,让墨麒麟第一次暗杀孔圉。

    暗杀不成也不要紧,姬龄准备了三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最次的方案。

    姬龄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以至于他容忍不了叛国的孔圉多活一刻。

    第二个,是姬龄暗中派人收集罪证,然后向国人、卫君公示其罪行,不过孔圉有很大几率会逃出卫国。

    第三个是,收集好罪证后,监察司会将孔圉的罪证摆在孔悝面前,孔悝会出于考虑,让他的父亲死于一场疾病。

    玄麟府的官吏还算清廉,毕尽姬龄一向厚待自己的官吏,每次逢年过节不仅有赏赐,而且每隔七日就有沐休。

    宋国派来使者,希望能与长垣进行互市,互市的提议得到了姬龄的高度认可,并且他补充了好几个有利于宋卫发展的条件,卫宋作为姻亲,为示两国情宜,应该免去两国关税,以征收市税为主。

    姬龄对宋使回复道:“互市章程便由宋使与民部侍郎子贡共同负责。至于共讨楚国一事,我要与幕僚家臣详议后,再答复使者。”

    子贡成完亲,本来是有半年的假期,可当听说卫晋发生战争后,子贡便匆匆返回了长垣,日夜值守在府衙。

    征调粮草,统筹民夫,计算消耗等事多亏子贡从中运筹,这才使得前线将士不至于断了粮草。

    子贡得到命令,立即应诺,说道:“事关官营纺织业与互市,赐几日后便造册回执主上,这几日且与使臣商议其中细节。”

    姬龄笑着对宋使道:“子贡即我友乃我之幸事,子贡乃我卫臣,当我之幸!”

    姬龄当着宋使面,毫不吝啬地夸奖子贡,倒是惹得子贡有些脸红。

    宋使也是符合道:“端木子贡之名,在我国有是家喻户晓的,我听闻昔日孔子曾赞之曰:瑚琏也。今我亲闻,果然如此!”

    子贡曾被孔子比喻为瑚琏,瑚琏是一种雕刻精美的玉器,是祭奠宗庙的神圣礼器。

    宋使走后,姬龄又与众家臣商议了玄麟府此后的发展规划。

    众人一致认为,眼下的当务之急,应当是派遣官吏接管,并治理范氏。

    而范氏家主等嫡系,因为惨遭智氏杀害,安抚范氏庶支也是重中之重。

    姬龄先后召见了姬狄、太宰穆,他们认为如今范氏虽然已经衰弱了,但在地方上,他们仍有可能再生祸端。

    不如将范氏家主和少主,征辟入府,其余范氏庶支子弟,可打散分配到邯郸郡,能力平庸者可任命为地方官,出一份薪资供养着,而能力出众者,则需要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是否还怀有其他心思。

    太宰穆不得不说,是一个极为老练的政治家,他言外之意,是让姬龄铲除范氏才华出众,有掀起风浪可能的人。

    虽然他并未言明,可他言外之意全是杀戮,若不是因为他曾是周室太宰,姬龄甚至要以为他是军人出身了。

    不过太宰穆的话,的确是有道理的,范氏是在智氏、赵氏、自己三方的逼迫下,才答应献出土地,换得范氏生存的机会,可姬龄并没有实现自己诺言,只救下了范氏家主、范氏少主,嫡系范氏皆皆落于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