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紫微宫 » 《紫微宫》第四章:皇家子派往边疆,苦命郎生死未卜。

《紫微宫》第四章:皇家子派往边疆,苦命郎生死未卜。

    【序】

    一到高潮就破灭,这点我真是和冰大学的。

    本来昨天我觉得今天绝计是写不出来了,第二卷本来打算搁置一段时间,没想到今天去吃牛排的时候一下就想起来了,所以我觉得明天写不出来,只是今天觉着,明天可能真的又写出来了。

    说不准呀!

    【正文】

    “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这一年十一月十九日,早朝。

    “宣旨吧!”

    “诺!”

    “先帝崩逝,朕身为皇弟,本无意帝位,奈何先帝执意传位于朕,朕诚惶诚恐,昨日与诸大臣商议决定奉先帝庙号太祖,谥号武皇帝,本应来年改元,无奈国家于多事之秋,故自即日起改元‘元化’。”

    “万岁万岁万万岁!”

    “次子郑玄宏历练多年德行可嘉,着即封为皇太子。”

    “万岁万岁万万岁!”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郑承天没想到这么快就退朝了,竟然这么快,自己的太孙之位呢?回望郑承恩却是一脸的得意之色,怎么……他没被封为秦王,竟一点也不恼怒,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说这话的人正是新帝的潜邸好友,当朝御史大夫兼领户部尚书程纭,“昔者,太祖之时,闭关锁国民生凋敝,今应起改革之事,以其更代化,广其体,责其持而生,左右易其生,上所不及而治之,动无适之理。议改国有大故;兼儒家之法,而力更生,坚与天下齐利并力,务修先具。至是,中国始自察察之风以至设心自半度至周改,自闭而外开之。”

    “臣有异议!”说这话的人正是郑承天,“太祖功过三皇德过五帝,且明并日月谋臣渊深,虽秦皇汉武唐宗明祖亦不及之,程尚书智不及余丞相,德不过朱太尉,何出此言?”

    “你!既如此,想必皇孙殿下必有高见!”

    “高见谈不上,只是就事论事,太祖之时,援举国之力以助蛮夷起事,联弹丸小国以遏罗刹诸国,何谓之闭关锁国,且太祖少徭役、下吏民、整武备、开阡陌、修驰道、建作坊,天下焕然一新远迈前朝,何谓民生凋敝?此智此勇,程尚书何以比之?竟出此放肆之言!依臣之见,今议者以为非计实为非愚则谀,改革之事,断不可行!”

    说出这一连串话之后,郑承天心潮起伏不定,如果方才圣旨下达了立他为皇太孙的旨意,他或许还不会现在就挺身而出,可既然刚才没有,今后也不会凭空再有了,既然如此,索性撕破脸寻求太祖旧臣的支持打造属于自己的班底,效仿新帝一样夺位。

    “先搁置此议吧!还有人要奏事吗?”皇帝平静的问道。

    “陛下,臣有本启奏,今太原一带灾民遍地,富户囤积居奇,罗刹国陈兵三十万于长城边境,形势危急,请陛下选派一皇室宗亲驻守塞外。”说这话的人正是太祖时代的旧臣,武勋集团的首脑之一——大学士兼领兵部尚书许拱卒。

    “准奏,你们有谁愿意去?”皇帝眼睛看向了郑玄宏说道。

    “陛下,正所谓天潢贵胄,守土有责,臣子郑承天聪颖炼达,或可一用!”太子郑玄宏慢条斯理的说道。

    “好,拟旨,太子郑玄宏之子郑承天有志于国,人才难得,着即册封为晋王,三日后赴太原就藩。”皇帝一丝不苟的说道。

    郑承天知道,今天的这一切都是早就算计好了的,只好领旨谢恩。

    “陛下,臣有本启奏,西南土司与安南国勾结,意图与天竺国联兵染指边疆,请陛下册一公主出使安南联姻,”说这话的人就是太祖晚年的大将军——夜鞘杰,“准奏,可是选谁好呢?”皇帝略作思考状为难的说道。

    骠骑将军、抚远侯尔星云幽幽说道:“余丞相孙女余思乐,太祖皇帝曾赞曰:‘聪颖伶俐,深得朕心’,或可册封为永安公主,前往联姻”,郑承天缓缓闭上了双眼,没想到最深的背叛来自最亲近的人。

    “抚远侯好记性,可若是记性再好一点就应该记得太祖皇帝当初可是赏赐给晋王殿下和余丞相孙女一对玉如意,后来更是下了明诏赐给他们一对金玉的,抚远侯难道忘了吗?”说这话的人是郑玄宏的人——吏科给事中张守仁,郑承天不相信竟然会有人现在为他说话。

    “张大人好记性,正是因为如此,今天一个册封为亲王,一个册封为公主,正合金玉之意啊!这不正是太祖皇帝留给陛下的遗泽吗?”说这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郑承天的姨父、上官暮雪的父亲——礼部尚书上官青山。

    “不用争了,就按照抚远侯的意思办,待余思乐年满及笄之时再和亲,退朝!”皇帝倦怠的声音伴随着脚步声消失,只留下郑承天呆呆的站在原地,过了良久,才想到自己应该离开了,可是去哪呢?自己已经是晋王了,还能回原来的晋王府吗?

    “晋王殿下……晋王殿下……”一名小太监匆匆走来。

    “你是?”郑承天疑惑的问道。

    “我是昆兴公公的干儿子,我叫林立,大家都叫我小林子。”

    望向面前这个素净的小太监郑承天不免生出好感,问道:“林立公公,有何见教!”

    “见教不敢当,陛下请殿下进内殿,有事详谈!”

    带着一肚子疑问,郑承天进了养心殿。

    “承天来啦?坐,朕知道你心中有疑问,朕现在就为你一一解答!”随着郑建封的话,昨天的情景开始慢慢浮现。

    “父皇,承天绝对不能被立为太孙。”郑玄宏在一旁焦急的说道。

    “为什么?”郑建封审慎的问道。

    “为私,太孙一立,皇帝和太子的势力就会投靠太孙,慢慢地皇帝就会被架空;为公,余家乃世家之首,尔家乃勋贵之一,为了让承天早日继位,他们势必会抱团,轻则结党营私,重则谋朝篡位!”郑玄宏在一旁森森的说道。

    “如出一辙!”郑建封心里想着,今天程纭也是这么对他说的:“即便要立太孙,也必须等他立功有了一定威望才行,要不然就只会是任他人摆布的傀儡,太子则不同,太子之位本就代表着威望,更何况玄宏历练十余年,深得吏民拥戴。”

    “等你从太原立功回来,朕就立你为太孙,现在你明白了?”

    “所以……余思乐呢?我和她……没可能了吗?”面对皇帝的如实相告,此时的郑承天心里想着的只有她。

    “大丈夫何患无妻?余家扎根豫朝之深,非汝辈所能知,为了江山社稷,你不能娶她。不过也不是完全没可能,余思乐现在也才十三岁,离及茾还有两年,就看你的表现了。”

    看着皇帝出尔反尔的话语,郑承天想着好笑,灭了一个旧世家,再扶持一个新世家,这就是当今皇帝的手段吗?

    “那……臣……去见见她总行吧,也算是送别了。”

    “去吧!”

    随着郑承天走出紫微宫来到余府,听到了一曲凤求凰,他不禁和道: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凤求凰原有两首,更为人熟知的是另一首,可今天他想到的却是这一首。

    “晋王殿下……你来了……”余思乐带着病容强撑着笑问道。

    “叫我承天吧!你怎么病了?”郑承天关切地问道。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你念的是那一首,我想着的是这一首,我心里总是牵挂着一个人,他不来看我,每天读着他的诗,我就这样病了。”余思乐打趣道。

    “我……”郑承天不知该说什么好。

    余思乐看出了他的窘迫,说道:“你今天能为我那样去问陛下,我很欣慰,承天,你知道吗?自从那年中秋节后,我的心就记挂在你的身上了,那晚过后我读了你的诗集,跟你当天写的完全不一样,我也知道你为什么不听我的不把当晚的情形写进去了,可是隔天你把玉如意给我,我以为我们再也不会见面了,那天我就落下了病,是心悸,可是后来陛下又赐给你我金玉,我就知道,你也是喜欢我的,只是没办法才那么做,爷爷说你处境艰难,我以为新帝登基,你的状况能够好转,没想到变得更糟糕了。”

    “我没什么难的,只是你要去和亲了”郑承天担忧的说道。

    “你以为我会去和亲吗?不会的!安南王收到的只会是一具尸体!此生我非你不嫁!”余思乐斩钉截铁的说道。

    “嗯……我不值得你这样做,为了余家,为了天下,不,就当是为了我,你必须活下去,我答应你,早晚有一天我会娶你的,即便是天崩地裂,我也在所不惜!”郑承天赌咒发誓道。

    “你好好休息,我先走了。”郑承天转身准备离去。

    “等等,我不想再看见你的背影了,先等我闭上眼睛弹一曲你爱听的曲子吧!”望着情郎的样子,余思乐只想为他做些什么。

    “兰陵王入阵曲,我最爱这首曲子,等我到了太原,我会给你寄一件东西的。”

    其实……其实……余思乐的心里哪里看不出来郑承天想和她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呢?可她不在乎,只要这里面有一丝真情就够了,何况他做事总是那样义无反顾,若能为自己有那么一分,自己甘愿为他而死。

    “父亲,你都听到了?”余思乐叫躲在屋内的父亲道。

    “听到了,我这就传书楚地,募招各家世族家丁,应该能凑足七万人赶赴边疆。”躲在屋内余思乐的父亲兵部侍郎余志忠说道。

    原来今天的会面,余家早就从紫微宫中得到了消息,这才紧急安排了这一出。